黃翊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亞洲文化協會」創立五十年 台灣編舞家演出誌慶
由美國慈善家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創辦的「亞洲文化協會」,今年已屆五十年,該會藉由在台北、香港、東京和馬尼拉的四個分會,提供超過六千個贊助款項給在亞洲廿五個國家的藝術工作者和團體。紐約本會挑選了四位曾獲獎助的台灣編舞家許芳宜、周書毅、鄭宗龍、黃翊,在五月初演出三場的「台北舞蹈」,並將最後一場演出,定為周年慶晚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女」編舞家之必要?
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性別或許只是無數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但,「人」字前面加上男或女,便能開啟無限的可能性。與生俱來的性別身體是一個自我察覺的切入點,而以身體為工具的舞蹈表演者和創作者,還有可能為性別身體提出怎樣的新創見?
-
新藝見/新銳藝評
搞不定後的再出發
此次三位編舞者皆有其擅長:黃翊有著外冷內熱與不說多了的精簡風格;鄭宗龍有將渾沌抽絲剝繭化為畫面與聲響的能力;布拉瑞揚則有敢於面對不確定並即興反應與順勢發展的勇氣。如何能在所擅長之餘,發掘更多的可能性,將會是下一個作品出發前的、面對自己的功課。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三傑重聚 就是讓你「搞不定」!
今年的「春鬥」,猶如一班好漢各自練功後,再度相聚的競藝擅場。雲門二團在三位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巧手聯彈下,展現的不是「轉大人」的隆重,而是更生猛喧鬧的年輕擂台夠騷夠嗆、能靜能動,靈活多變,讓二團走出副牌,跳出自己的舞台魅力。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一切的「變」 指向同一個未知的未來
這次的《雙黃線》,是黃翊少年老成的一番「回顧」。這個意外的拼貼前半段,卻為我們揭露了些解讀他近期轉變的光。形貌上簡約、典雅的陳設,簡單的道具物件,與胡鑑在桌上進行的種種不帶感情的動作,看似古典力學的分解圖,呼應著現在他熱中探討的「科技」,卻帶著十九世紀H. G. Wells小說《時光機器》那般的古拙樸實!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黃翊.胡鑑《雙黃線》
黃翊和周書毅、鄭宗龍可說是台灣舞蹈界最亮眼的後起之秀。黃翊尤其以對於影像和科技的大膽探測,一再創下佳績。只是,愈為概念先行,跳什麼、怎麼跳,卻似 乎愈來愈不重要了。這一次他「返璞歸真」,以「不插電」的方式逆向操作,只用一架鋼琴、一桌日用品、兩位舞者與一位音樂家,完成一支完整舞作。這種反省精 神再度帶來驚喜。沒錯,對於逐漸崛起的創作者,累積風格辨識度尚且不及,何來反省的時間?黃翊的新作,證明我們對他可以有更高的期待。
-
紐約
雲門2團首度征美 紐約演出大開紅盤
雲門舞集2團二月起首度展開美國巡演,第一站的紐約就開出票房紅盤,在Joyce劇場的四場演出近兩千張票券售罄,更獲得《紐約時報》舞評人的肯定,為接下來的演出打開一條坦途,也希望能打造品牌,造福後來的台灣編舞家。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思考—編舞家說
黃翊:我只是試圖找最接近我心中畫面的表現方式
七年級編舞家黃翊,素有「可怕的孩子」之稱,除了早慧的編舞天分外,他結合影像、科技裝置與舞者表演的創作概念,更屢屢引起討論。然而,在一片跨領域創作的潮流之中,他的科技舞蹈實驗非為競逐流行的順風車,這個從小就對影像和科學有濃厚興趣的舞蹈創作者,顯然對「編舞」和「舞蹈」有著深度解構/探索本質的強烈企圖心。這次專訪巧合地以E-mail往返的「數位訪問」形式,請黃翊暢談他舞蹈結合影像的創作經驗,以及持續拓展編舞概念與舞蹈呈現方式的威廉.佛塞所帶給他的影響。
-
舞蹈
在精湛之後 期待不可取代的靈性
雲門舞集2的舞者們,在長期的專業訓練下,身體的技術層面當然無庸置疑,但對於生命深度的詮釋仍有待加強。特別在《屬輩》中,舞者們仍停佇於「模仿」而無法將異己的撕裂精神與抽空情緒,完整地傳達!這也是作為一個表演者亟需思考的議題。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德舞蹈家
孫尚綺 文本為鑰 開啟身體舞動
旅居德國柏林的舞者暨編舞家孫尚綺,「兼具東方與西方」的當代身體風格,讓他在德國舞壇備受矚目。在以DialogueⅡ獲得二○○七年斯圖加特國際獨舞藝術節編舞金牌獎後,除了曾應邀與威廉.佛塞與莎夏.瓦茲的舞團演出,他的編創腳步也從未停歇,常從令自己動心的文學作品出發編舞,他說:「我認為一個好的文學作品是in body的,會讓身體不斷產生反應;可以說,好的文本就是一個舞譜。」
-
幕後群像 劇場服裝設計師
楊妤德 讓服裝不再只是服裝
從編舞家黃翊的《身.音》中舞者令人驚豔的魚骨裝,到去年與黃翊合作「第二層皮膚」實驗計畫中舞者身上鼓漲收縮、不斷變形、令人驚嘆的「服裝裝置」,這些創意的發想者,正是近來備受矚目的劇場服裝設計師楊妤德。不甘於單純為時尚做設計的她,很早就決心走上劇場服裝設計之路,練就一身紮實的實務功夫,而且挑戰編舞家的傳統思維,在與黃翊的合作中,讓劇場中的服裝「不只是服裝」,也是創意洋溢的「軟雕塑」,展現了更多層次的表演美學。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雲門舞集2 春鬥 2011遊戲場
好不容易跟應接不暇的寒流說掰掰,眼見春暖花開翩然而至,怎讓人不欣喜若狂,欲戲欲舞?厚重大衣即刻全部下架,蕭瑟寂寥也通通丟掉,心情回溫、輕盈熱身,期待隨著春風動起來! 每年的雲2春鬥演出,宛如新生代編舞家PK競技,精招盡出、鋒芒洋溢,勾著愛舞人的目光,分秒不能離。一段接著一段的短篇呈現,輕輕巧巧,沒有大部頭沉重負擔,反而如散文般的流暢自在,甚至是詩意的回味想像,口味多變的觀眾如我,落幕後總獲得大大的滿足。 尤其今年的編舞黃金陣容:有甫從瑪莎.葛蘭姆舞團歷練歸來的布拉瑞揚、驚豔歐陸的孫尚綺、老不按牌理出牌的鄭宗龍,還有愈長大愈「可怕」的黃翊他去年的春鬥作品「浮動的房間」,把現代人「宅」在房間裡的孤獨心事,舞得淋漓魔幻,直淨且不失幽默地處理人/空間/生活的關係,是我去年所有看戲經驗中,最難忘震撼的一齣。 期待這場遊戲春天的舞蹈之約。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之八:以舞蹈點亮「台灣之光」
訓練多元創意多樣 精準舞步國際名揚
台灣舞蹈人才近年來愈來愈受國際矚目,除了被稱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許芳宜,更有許多年輕舞蹈人在國際發光發熱。今年的舞蹈星光更顯璀璨,從周書毅、黃翊的編舞創意,到許友俞、簡良哲、朱桂賢、吳孟珂在國際大賽中的獲獎精湛舞藝,台灣成為當代舞壇重要品牌,看來指日可待。
-
新藝見/新銳藝評
旋轉中的異態身體可能
從破壞、拆解、解構的碎裂身體影像,歸根至人之所生為人的實體,觀眾彷彿從一場凌駕於空的豐富聲光饗宴慢慢降落,回到舞蹈最單純最真實的身體和空間關係。《SPIN 2010》不只讓我們看見創新科技對舞蹈表演前所未有的可能,也讓我們在前衛表現中反芻人類身體存在的純粹本質。
-
演出評論 Review
不同世代 訴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這次演出,雲門2團的舞者們表現了高度的專注力與精確的動作質地,但節目安排上則有待調整,同時把三支抽象又份量沈重的當代舞蹈放一台,對一般觀眾是吃力的。看完雲門2團讓人憂喜參半;喜的是台灣的現代舞發展已有相當的水平,憂的是舞蹈生態仍舊陷於曲高和寡的狀況,關鍵在於沒有文本劇情、敘事內容的抽象肢體,觀眾難以入門、理解。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時空之間 觸探生命存在
雲門舞集2「春鬥」 三編舞家沈思起舞
黃翊《浮動的房間》,鄭宗龍的《裂》,古名伸《碎浪海岸》,關鍵元素一是空間,一是時間,一是人際,然而又不止:空間中的人,人生命中的時間,當下的與一去不回的存在這些經歷和感觸,化為身體,化為舞蹈,在雲門舞集2的「春鬥」中。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個專注、忠於自我的跨界傑作--評黃翊《SPIN 2010》
黃翊以另一種思考模式反芻空間與身體的關係,勇於實驗、突破舞蹈與影像結合技術,《SPIN 2010》是一個專注、忠於自我的跨界傑作,期待朗機工團隊讓機械更人性化,且跳脫、打破既有的形式,讓觀眾免於視覺疲乏。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三百六十度的表演 科技與舞蹈的獨特交會
新銳編舞家黃翊,從二○○六年起展開結合影像與舞蹈的《SPIN》四年創作計畫,從徒手拿攝影機以舞者為中心繞圈拍攝,再與與新媒體藝術團隊「朗機工」合作發展機械手臂攝影,到發展出四面螢幕的演出舞台,這個結合現場舞蹈演出、即時擷取互動影像、錄像創作的演出型態,將在《SPIN2010》中呈現最新發展。
-
演出評論 Review
跳出鏗鏘新能量
《樂》由編舞家鄭宗龍創作,結合音樂家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與鍾耀光的《遊戲》曲目,企圖以樂手跳舞、舞者奏樂之跨界演出。指揮簡文彬拿起鍋鏟當指揮棒,極活潑地帶動樂團與現場氣氛,他後腦勺還特別剃個骷髏頭,不僅搶眼也「笑」果十足!讓人一掃國樂團嚴肅拘謹的印象。
-
焦點專題 Focus
這廂鐃鈸絲竹 那廂舞動酷炫
現代舞創作人很少聽國樂,甚至於從來沒有接觸,如果編舞者願意運用點戲曲或南管的素材,那也是極少數。十歲的雲門舞集2,八月要與三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一起在舞台上跳出一個新「Tone」當國樂演奏員躍出樂池上舞台,國樂遇上西方現代舞,一幕幕由視覺暫留串連而成的酷炫影像,將讓觀眾視覺《跳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