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書毅一年間從歐陸、美洲,一路演回台灣。(林韶安 攝)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0表演藝術回顧 現象觀察之八:以舞蹈點亮「台灣之光」

訓練多元創意多樣 精準舞步國際名揚

台灣舞蹈人才近年來愈來愈受國際矚目,除了被稱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許芳宜,更有許多年輕舞蹈人在國際發光發熱。今年的舞蹈星光更顯璀璨,從周書毅、黃翊的編舞創意,到許友俞、簡良哲、朱桂賢、吳孟珂在國際大賽中的獲獎精湛舞藝,台灣成為當代舞壇重要品牌,看來指日可待。

 

台灣舞蹈人才近年來愈來愈受國際矚目,除了被稱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許芳宜,更有許多年輕舞蹈人在國際發光發熱。今年的舞蹈星光更顯璀璨,從周書毅、黃翊的編舞創意,到許友俞、簡良哲、朱桂賢、吳孟珂在國際大賽中的獲獎精湛舞藝,台灣成為當代舞壇重要品牌,看來指日可待。

 

近年多位台灣舞蹈人才輪番登上國際舞台,二○一○年則掀起一波小高潮,從年初周書毅領軍在倫敦最具指標性的「沙德勒之井」劇場演出,後與黃翊兩人分獲丹麥「第三屆國際編舞大賽」第三、第二名,又有許友俞、簡良哲搭檔於法國蒙特佩里耶藝術舞蹈大賽、法國圖龍國際芭蕾大賽獲得雙人舞銀牌獎等佳績;廿四歲的男舞者朱桂賢在「2010年美國全球芭蕾舞大賽Capezio獎」成為唯一台灣獲獎者;德國則有女舞者吳孟珂拿下「斯圖加特國際獨舞劇場藝術節」的舞蹈獎第一名。這些演出與得獎作品屢屢引起觀眾叫好驚嘆,無論是舞者高超靈活的身體技術,或是編舞概念的大膽多變,「台灣出品」已從過往人們熟知的雲門舞集,漣漪般擴張延展,台灣成為當代舞壇重要品牌,看來指日可待。

周書毅:從倫敦一路跳到紐約

重視環境與身體間的關係,更以敏感纖細的創作風格與身體語彙,在台灣擁有眾多粉絲的編舞家周書毅,近來對台灣如何提升舞蹈整體環境多所關注,堪稱年輕一代舞壇創作者中最具社會性的,而回歸創作面向,二○一○年也是他火力全開、喝采連連的一年。

○九年周書毅以《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獲得第一屆沙德勒之井全球舞蹈比賽首獎,這個獎項也為他去年一整年的演出揭開序幕:一月底,他率領「周先生與舞者們」至沙德勒之井劇場演出此作品。在這座模斯.康寧漢、碧娜.鮑許、林懷民等舞蹈大師都曾演出作品的舞台上,他以人們耳熟能詳的波麗露舞曲入舞,展現輕盈、幽默的現代人生活,令英倫觀眾一新耳目之餘反應熱烈。下半年,這支舞開拔至國際大型舞蹈藝術節——紐約「舞在秋天」,成為繼○八年許芳宜後又一台灣編舞家作品。十月,《1875》回到台灣新北市藝術節再度演出,讓台灣觀眾一同分享舞到全世界的榮耀。

除此之外,周書毅也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編舞大賽中,和同樣來自台灣的年輕編舞家黃翊拿下獎項,他獲得第三名的獨舞作品《從身體出發》,除了之後在八月的德國杜塞朵夫國際舞蹈雙年博覽會上演出,他的舞姿更被大會選為手冊封面照片,台灣舞者的魅力無疑在周書毅身上徹現為世界焦點。

年底,周書毅的創作力持續勃發,皇冠藝術節中與謝杰廷從德語詩人保羅.策蘭的作品出發創作《詩剝裂》,一年間從歐陸、美洲,一路演回台灣,作品量在這一年大為累積的周書毅,今年亦有不少新作推出,綿密的編舞功力,勢將繼續驚人。

黃翊:列名美國舞蹈雜誌最矚目廿五人

目前已入伍服役的黃翊,是雲門舞集二團「春鬥」系列經常合作的年輕編舞家,年紀雖輕卻已發表《SPIN—轉》、《流魚》、《TA-TA for Now》、《身.音》、《浮動的房間》等作品,去年也在入伍前交出了一份頗為亮麗的成績單,可作為創作階段性小結。

除舞蹈外也熱中錄像與裝置的黃翊,經常結合機械、電子儀器進行創作,作品在不同時期的重演中,累積、開拓出不同於原始版本的樣貌,例如二○○六年首度發表的《SPIN》,到了一○年發表的進階版本,從最早由舞者手動的機械手臂進化到電腦操作,劇場上的生態亦隨之質變,反映出數位創作世代透過科技設備漸趨精細,讓自己的創作概念成熟地落實於舞台。年底於紅樓劇場演出的《交響計畫壹、機械提琴》則是另一創作計畫的開端,此次在探究機械與人體的對應關係外加上對音樂的思考,編舞家的核心關注與創作脈絡清晰開展,也讓人好奇他後續的進化。

不只國內觀眾好奇,國際舞壇也對黃翊給予高度肯定和期待,除了在丹麥國際編舞大賽獲得第二名的作品《低語》之外,年底更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美國《舞蹈雜誌》Dance Magazine於年度評選中,將黃翊選為年度「廿五位最受矚目的舞蹈工作者」(25 to Watch),相中的就是他對科技創作的新穎詮釋,以及流暢的編舞技巧,黃翊「可怕的」天分已被眾多目光聚焦,令人期待退伍之後,他將如何大顯身手。

芭蕾世代崛起:許友俞、簡良哲、朱桂賢

以往芭蕾舞在台灣的發展相較於現代舞,並不算活絡,在中、日、韓其他亞洲國家芭蕾舞躍上國際舞台的夾擊下,星光也略顯黯淡,然而,去年多個國際型芭蕾舞大賽中,都可看見鮮明出色的台灣舞者展現翩翩舞姿,以出色的技巧取得優秀成績。四月,許友俞和簡良哲的搭檔演出一舉奪下法國蒙特佩里耶藝術舞蹈大賽雙人舞銀牌獎和法國圖龍國際芭蕾大賽雙人舞組第一佳獎,簡良哲更贏得芭蕾獨舞第一獎。十一月,芭蕾男舞者朱桂賢也在瑞士蘇黎世芭蕾舞團的經驗磨練後,於每四年舉行一次的美國全球芭蕾舞大賽中獲獎,台灣製造的「芭蕾伶娜」和「芭蕾王子」,將不再可望而不可及。

混血舞藝與靈活創意,成驚豔國際通行證

除了大賽贏得佳績,參與知名舞團或以獨立舞蹈工作者在國外獲得一席之地的台灣舞者也愈來愈多——德國有○七年斯圖加特國際獨舞大賽第一名的孫尚綺,今年將與雲門合作春鬥系列,去年首獎又是台灣女舞者吳孟珂拿下,她同時也是第一個考上荷蘭舞蹈劇場的台灣舞者;烏帕塔舞團有余采芩擔綱演出《春之祭》,李貞葳在以色列天團巴希瓦舞團工作……

台灣舞者何以能如此光彩奪目?關鍵之一是台灣舞蹈教育要求舞者具備各形各色的「功夫」,從現代、芭蕾、國術、太極、瑜珈……練就舞者一身多元舞藝與精準的身體技巧,從而增加參與國際大賽或舞團工作的優勢。然而,面對舞壇新世代在表演藝術界的崛起,人才扶植與資源提供永遠落在進度之後,一旦創作者成為國際注目焦點,即時淺碟的獎勵和關注迅速流入流出,若整體環境長期如此,才真有愧於這些辛勤創作的「台灣之光」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