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舞蹈劇場在後季利安時代採用了客席編舞家制度,培養出許多具票房魅力的新銳編舞家,因應歐陸許多劇院製作的支持,編舞家不需成團,就能與不同劇院舞團合作,提供發展舞台,逐漸成為新趨勢。而舞蹈空間與不同編舞家合作,早於這股潮流,相對於歐陸現況,既非國家舞團又非劇院舞團,策略性的劇院製作國際共製,靈活應變的能力強化了應對無常疫情的韌性。
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席捲全球,3月初國家音樂廳澳洲音樂家確診,立刻決策關閉,並取消當年度TIFA所有節目,連帶同期國內團隊演出也被迫取消,隨著疫情起伏,歷經2021年中的三級警戒,到今年開始放寬與病毒共存,節目演出爆炸性成長。看來好像要恢復正軌,但大規模的確診,如未爆彈一般提心吊膽,也讓每檔演出一波三折。我想透過舞蹈空間在這3年8檔演出,所遭遇到的種種艱辛,具體而微展示著所有表團在疫情3年間共同面對的世紀之災。
無法實體演,就玩出線上創意吧
11月初舞蹈空間在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演出《虎克定律》,是台灣舞蹈節目中少數找來視覺導演,以技術結構先行,編舞家在這樣的命題與架構下處理編舞的作品,因此玩出了許多漂亮的視覺與物件使用,其中彈簧床的段落,舞者快節奏的錯身穿梭,讓人看得目不暇給。這檔節目延伸於原本5月的《勥3—談彈》,卻因演出前編舞家、舞者及行政相繼確診,不得已取消實體演出,將這齣由橡皮筋的彈力轉換為壓力的舞作改拍成舞蹈影像,於8月底完成,在螢幕上觀看時,舞者身上拉長的橡皮筋,懼怕的壓力瞬間放大轉移到觀眾身上,透過鏡頭角度,也拍出成千上萬乒乓球落地後彈起的壯觀畫面。影片不但獲邀「2023海德堡國際雙年舞蹈節」,也報名5項國際舞蹈影片甄選,目前已入選「New Grounds: Dance Film Collection」。
化危機為轉機,展現出橡皮筋的彈力與韌性,是舞空帶給我們的正面教材,卻非一蹴可幾,而是歷經磨難,特別是在那看不見曙光最黑暗的時刻。2020年兩廳院TIFA取消,包括舞蹈空間30周年慶主秀之一——與日本東京鷹再度合作的《月球水2.0》,舞團於前一年底已到東京排練,沒想到疫情爆發日本團隊來不了,這樣的國際合演完全沒有機會,歷經遙不可期的疫情黑暗,藝術總監平珩尋思解決方案,如何刪改調整舞作段落,透過彼此各自運鏡,段落剪接拼貼,讓兩地舞者能在畫面中合體演出,歷經兩年努力,克服所有技術問題與困難,在2022年兩廳院TIFA,讓觀眾同時在劇院與線上看到影像合體的成果,特寫的鏡頭加深了輕鬆幽默的肢體風格,多變的空間也展現豐富的視覺,讓舞團在疫情下,學習與發展出影像舞蹈的另類可能。
靈活應變,應對無常疫情
2020年下半年,舞空與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合作30周年壓軸之作《媒體入侵》,疫情沒在台灣擴散,劇場暫時恢復,但歐陸疫情嚴峻,編舞家只能透過線上與舞者排練,線上會議,線上一切逐漸被迫成為生活常態,最終編舞家在演出前來到台灣,歷經兩週隔離後再密集工作參與首演,而原本在瑞典「斯堪那舞蹈劇場」的首演取消,衛武營的《媒體入侵》順勢成為世界首演場。這場演出還有個小插曲,舞者黃彥傑在舞作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SOLO,卻因求好心切演前受傷陣前換將,讓原本就是高雄人的他,在鄉親面前獨挑大梁的機會幻滅,本想要賭上舞者生涯硬跳,卻被勸退養傷,內心肯定有很多不甘,有時事在人為,盡力就好。
對專業舞者來說,受傷可能會危及事業與生涯,足夠的熱身與肌力,讓他們對動作的掌控有一定的自知,但意外總會發生。2022年瑪芮娜再度來台隔離,排練新作《異托邦喧嘩.沉默不再》,使用了非常多物件,枯枝、水管、自製的陶瓦樂器、滿舞台的瓶蓋,就在北藝中心藍盒子劇場彩排時,舞者周新杰踩到磚瓦碎片導致受傷,正式演出無法上場,先前為演出準備的種種創意付諸東流,編舞家也得調整內容,不知情的觀眾錯失了可能更精采的演出。
荷蘭舞蹈劇場前總監季利安於1999年交棒,2009年退休,後季利安時代採用了客席編舞家制度,培養出許多具票房魅力的新銳編舞家,因應歐陸許多劇院製作的支持,編舞家不需成團,就能與不同劇院舞團合作,提供發展舞台,逐漸成為新趨勢。而舞蹈空間與不同編舞家合作,早於這股潮流,相對於歐陸現況,既非國家舞團又非劇院舞團,策略性的劇院製作國際共製,靈活應變的能力強化了應對無常疫情的韌性。
來到2022年底,回顧全球過往3年來的種種荒謬,好像終於可以告別,迎接不確定但不至於更糟的未來。
(本文出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