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
-
音樂
觀NSO復演《托斯卡》
相較於二○○二/二○○三的四平八穩,二○一九的NSO《托斯卡》,樂團大開大闔,詮釋著浦契尼扣人心弦的音樂。全劇一開始的斯卡皮亞動機,刺耳狂暴;托斯卡於舞台外喊著Mario首次上場時,音樂頓時如一陣風飄進來的柔美;第三幕開始,清晨羅馬郊外的安靜清爽,NSO奏來皆可圈可點。整體而言,樂團表現不輸國際大團,讓聽者體會到歌劇音樂的奧妙。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歌劇人生中的寫實與不寫實 林懷民 ╳ 呂紹嘉
故事發生在某一天的傍晚,突如其來的事件迫使所有人在不同的抉擇下,走入再也無法回頭的命運。《托斯卡》是作曲家浦契尼中最寫實的歌劇,但在不寒而慄的劇情下,幾段的時空凝結又唱出撕心裂肺的情感誰知道,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自己的生命就要終結;誰又知道,期待情人的重逢卻迎來冰冷的屍體。 是八點檔肥皂劇,但是戲與人生不也是一個等號?一位是編舞家,一位是指揮家,林懷民與呂紹嘉卻對藝術有著相似的心境。在人人都希望將夢想飛高高的時刻,他們卻頻頻找回自己,碰觸心靈的最深處。為了NSO《托斯卡》的演出,呂紹嘉邀請林懷民再度為歌劇執導,在兩人創意持續發酵之際,一起聆聽兩人人生中的寫實與不寫實。
-
回想與回響 Echo
為國家起舞
或以林懷民最新舞作《關於島嶼》(2017)為例,其實就可以說明「身心靈舞蹈」創造的脈絡,原是以理性之美對身體規範表現出前現代(Pre-modern)的浪漫主義,卻已成為現代舞從現代性中剝離出來的一種矛盾現象。我們在《關於島嶼》可以感受到,其中通過不同的感官層次,營造出無論在視覺或聽覺上所表現的特定意識形態,其策略看起來似乎是要從觀看者的身體感知切入一定的傳播效果。在解嚴卅年後,舞蹈被統合於公共政治的生產關係之下,儼然與政治混亂的現實分隔成兩個世界。
-
藝視窗 News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台灣】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編舞家林懷民於日前於第90號作品《關於島嶼》彩排記者會時,同時在表演藝術圈投下震撼彈,宣告2019年底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將於2020年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任。 現年70歲的林懷民,1973年創辦的雲門舞集不僅是台灣首支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歷年重要作品有:《白蛇傳》、《薪傳》,《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稻禾》等,深掘亞洲文化底蘊,獲獎無數,包括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並為《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等。 「我不想讓雲門變成博物館式的舞團,」宣告「老人家歇歇腿,讓年輕人站起來」退休,林懷民期待雲門「不只是我的創作平台」,退休計畫是要「好好生活」。(張慧慧) 優人神鼓創新歌舞劇招募儲備團員 為了未來音樂劇的製作,優人神鼓將在12月份展開儲備團員的招募。預計在12月3日假永安藝文館-表演36房舉行招募說明會,並自即日起收件至12月15日止。招募對象為20歲至30歲,不分男女。初試為書面甄選,可先上網填寫報名表與問卷,通過初試者另行通知複試場次,將安排在12月16、17兩日;複試則是術科甄選,必考的是舞蹈或武術等肢體呈現,打擊或樂器演奏為加分項目,另有現場節奏、歌唱與肢體測試。 入選之儲備團員將於2018年1月2日起開始為期半年的培訓計畫,包含優人擊鼓訓練及表演、舞蹈、歌唱、靜心和客觀劇場、神聖舞蹈、內觀禪修、雲腳等。期間無須繳納學費、供食宿。培訓期滿經認證為正式團員後享薪資、勞健保及員工福利,並參與優人金瓜石本山亙古劇場、創新歌舞劇、實驗劇場等演出。相關報名資訊請參優人神鼓官網。(莊珮瑤) 【國際】 台灣指揮楊書涵拿下波蘭費泰爾貝爾格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經歷了一星期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文字傷舞 一切盡在舞中
在兩廳院卅周年的場館內外活動夥伴時代的交流論壇、蔡振南的電影歌聲和林強的電音眾聲之後,迎向本刊的三百期之前,由平珩、陳樹熙、林奕華及林家文等四位經驗豐富、觀點獨到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從舞蹈、音樂、戲劇到技術管理等不同領域、角度,深入當前的製作現況、創作環境,他們的全新專欄於本月分隆重推出。而兩廳院「舞蹈秋天」的重頭戲雲門舞集《關於島嶼》亦會在本月底舉行世界首演。四十多年以來,雲門舞集作為台灣表演藝術界最重要團隊與先驅者之一,名聲享譽國際、足跡遍布全球,卻仍不停思索、深掘、扣問有關這塊土地、這片島嶼屬於我們的各種深意與感受,將其幻化為舞、吟唱成音,表現為不斷變革、力求突破的視覺意象,辯證著彼此的共同想像。 關於島嶼,林懷民在記者會上不願多說,淡淡地敘述著這個作品沒有指涉,微笑地告訴大家不要對號入座,這只是個在被海包圍的一方土地、一撮人們的樣貌,無論是快樂與悲傷、躊躇與桎梏、和解與衝突、無知與滿足,這就是一支舞。但是且看舞台上的時而掉落崩壞、時而爆裂飛散的字句,或是舞者們甩臂揚臀、跳躍奔馳的身軀,的確,編舞家已不用多說,因為他早說過「文字傷舞」,一切盡在舞中,不是嗎?關於「我是誰?」「誰是我?」或是更多他所關心、所擔憂 林懷民此次選擇和多位年輕藝術家包括甫入圍金馬獎的影像設計周東彥、名揚英國時尚圈的服裝設計詹朴,及今年金曲獎最佳專輯得主桑布伊合作,更像是藉由這個製作過程,試著與他們「對話」,從個別的「字句」組成接近集體的「文章」;放下書法,改將台灣作家筆下的詩文,以印刷體呈現,從獨立的塊狀至重疊混合的難分難解、字體細節的放大縮小、在舞台上變化多端的影像效果搭配舞者的身體動能,也創作出與過往完全不同的雲門美學,正如林懷民所說:「我很高興自己在七十歲時,還做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的作品。」 NSO與影評人藍祖蔚攜手推出的「藍色電影院」和「總監電影院」系列音樂會,也讓我們有此機會深究、細查電影與音樂之間的曖昧關係從百年前放映機的噪音遮羞布,到互為依賴、彼此交融,不僅寄託寓意、暗示情節,更能前後呼應,甚至兩兩烘托而成為經典。各種由來和流轉,不管你只熟樂曲、不熟電影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島喻.島嶼 雲門舞集《關於島嶼》
《關於島嶼》中被暱稱為「打開」的一幕,全黑舞台僅有細長銳利的光縫與一名矗立於旁顫動的舞者,在舞台倏地轉為明亮開天闢地的一秒,讓人直覺地想起如盤古開天等古老文明的創世史詩。 那些神話中,多半是人類以己之力劈開了曖昧不明的宇宙,巨人最終成為山河,成為日月星辰,成為世間萬物。那是秩序抓住渾沌,理性統攝自然的隱喻。有趣的是,多次以文字、台灣入舞的林懷民,這回以海量的文字交疊、拆解,與人類創世反其道而行,投影出地方、山川、植物、文學,最終崩塌毀壞,不成意義。而那些在宇宙幻境中飄流的印刷文字、人類文明,最終被海浪沖刷,渾沌又化為天地大海,無所不在。 面對「島嶼」這看似有著清晰指涉的命題,林懷民卻說:「這是個隱喻。」隱喻什麼呢?本期嘗試從當代台灣出發梳理編舞家過往的島嶼書寫,並專訪林懷民在《關於島嶼》中的內在創作核心,同時探問三位年輕藝術家──周東彥、詹朴、桑布伊,聽聽年輕世代的「關於島嶼,我想說的是」,試圖一窺他們的隱喻/明喻/借喻/寄喻又是什麼。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舞動的共同體
關於島嶼,信手捻來的例子告訴我們,這塊「婆娑之洋,美麗之島」上的人們,在雲門大開這四十多年以來,依然為了「我是誰?」「誰是我?」的問題,思索著,爭辯著,低迴著,激昂著而林懷民或有意或無意,一路以舞作帶著觀眾一同打造的想像共同體,是編舞家與土地、社群共感後的肉身呈現,有愛亦有恨,無私亦無情。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在文字山河間 舞動島民群像
放下已成雲門標誌的書法字,新作《關於島嶼》選用印刷體,投影出多位台灣作家筆下詩句,字在偌大背幕上變化多端,如星辰、如山川、如落石舞者舞在字塊之間,不同以往以氣引體、以身揮灑,他們牽手踏出類似原住民舞蹈的舞步,以回彈的動力甩盪臂膀,如獸般扭打,如常人地行走就此滲出了「人」味,更準確的說,是集體的「人」所構成的島民群像。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年輕藝術家遇上林懷民之一
周東彥:我們加,老師減,就這樣走了三年
作為一個結合了商業設計、動畫、新媒體的團隊,最初我想,舞台是不是可以不只是地板與背景,還用石拍、火烤、流動、3D的河海,呈現有機的文字,但老師都覺得不對。我們開始學習layout,學習林懷民的舞台哲學,他只是把畫紙攤開,就這樣,沒有其他東西了。我們加,老師減,就這樣走了三年。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年輕藝術家遇上林懷民之二
詹朴:讓布料和顏色一起傳遞那些斑駁,那些美麗
懷民老師創作的主題中沒有角色,沒有劇情,有的是強烈的氛圍與情感;這些情感我們吸收之後,試圖讓布料和顏色成為舞者身體的延續,讓這些延續可以一起傳遞一樣的訊息,一起傳遞那些斑駁,那些美麗,那些衝撞,那些經歷。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年輕藝術家遇上林懷民之三
桑布伊:他讓我丟掉原本會的,去做簡單有力的事情
他發掘我的潛能,讓我丟掉原本會的,去做簡單有力的事情。過程中有討論與磨合,因為誰都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或許他要透過我的聲音找他要的東西。創作通常都有主題、對象,這次是沒有主題的哼唱,非常辛苦。直到進錄音室,歌唱的核心都不明確,他只要我不要唱自己的創作、不要部落的歌,只要哼唱。
-
焦點專題 Focus
《烟》 那隨舞揚起的今世煙塵
前世的作為,成為今世的煙塵。雲門從前期援引民間文學入舞,藉用情節、重塑舞台角色,中期融匯古典與當代,著重文本普世意涵的思索。到近作《烟》,表面上褪去情節與故事,卻更像是勾連起普魯斯特感覺追懷的那塊糕點;文學在此,漫起了往事微塵,覆蓋其中,有恆河的流水,有橫跨歐陸的雪融和春逝。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1980之後
到了一點半,我覺得如果我這個主客不走,她也不能回家休息,便決絕地站起來說再見。一手紅酒一手菸的Pina看我一眼,不肯站起來擁抱告別,我只好俯身親頰,說台北見了。 始終忘不了她抬眼看我的神情。如果預知那是最後的告別,我會陪她撐到天亮。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不能迴避的微塵人間
即將在十一月下旬推出新作《白水》、《微塵》,林懷民特地在帶團出國演出前,讓媒體一覽新作樣貌,並接受本刊專訪。《微塵》展現了雲門近年少見的隱抑憤怒,林懷民表示「它是憤怒的」,面對世間的種種問題,「所有事情加起來,到最後你不能迴避。」「積累了很多年,這個音樂,這樣的情感,到了這個時候我就想把它做出來。」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獨家越洋專訪芭蕾天后
西薇.姬蘭 永遠開放 永不設限
國際芭蕾舞巨星,來自法國的西薇.姬蘭將於今年四月首度來台演出「6000 哩外」。這位極少接受採訪的舞蹈名伶,這半年來,破例成為英國BBC紀錄片的主角,並在二○一三年年底也在日本同意台灣電視媒體的專訪,以及這次在她二月四十九歲生日前幾天,接受本刊的越洋電話訪談。 筆者曾經在二○○七年的香港藝術節,觀賞她與阿喀郎.汗的雙人舞《聖獸舞姬》,也於二○一二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看過這次將來台演出的「6000 哩外」,印象深刻。我們的訪談,就從林懷民為她在《聖獸舞姬》所編的一段獨舞談起。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林懷民眼中的西薇.姬蘭
舞蹈典範的代名詞 全身動作都是戲
擁有「天下第一腿」美譽的芭蕾天后西薇.姬蘭在林懷民眼中是個典範,技巧好的不得了。即使有些舞編得簡直無可救藥,可是經她一跳則會嚇死人,每一個動作都是戲。總在嘗試不同風格的西薇‧姬蘭邀請林懷民幫她在《聖獸舞姬》編排獨舞,藉由這個機會,林懷民引領西薇‧姬蘭進入以東方哲思出發的雲門身體,這同時也改變了西薇.姬蘭的身體質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雲門40.稻禾收成
天兔颱風遠離台灣的頭一個上班日,我們早早來到西濱公路近八里一段,準備封面人物林懷民的拍攝。 這天之前,天兔為中秋連假帶來的滂沱大雨,讓編輯部和雲門舞集人員連日神經緊繃,就怕氣候影響拍攝。好不容易,老天爺從前晚就收了風雨,這早天際綻放陽光,一行人心上的石頭才落了地。 但,此刻我們反擔心,陽光普照會不會壞了攝影師想捕捉的畫面感? 這次封面拍攝由攝影師陳敏佳操刀。選擇到西濱公路拍林懷民,是他的提議。「林老師給我的感覺,是個『一直在走路』的人;自己找到一個世界的舞台,找到在台灣生存的方式,一直走一直走,那絕對不是舒服的路。他的路一點都不平緩。我也想起雲門落腳的地方,從市區到城市邊陲的八里,所以我想把這個走了幾十年的抽象的路,變成他腳下真正的路。」 他相中位於八里台北港和火力發電廠間,西濱路旁一片滿布石塊的海灘。灘上四處可見的垃圾令人怵目驚心。空氣中淡淡的魚腥混雜垃圾臭味。忽然想起有人說,雲門在台灣,是「水泥地上開花」。四十年後,這朵奇花在邊陲站穩腳步、吐露芬芳,但台灣有些水泥地依舊不堪。 這樣的主題,陽光當然不是合適的配角。然而,就在架好器材後,遠方一大片雲層飄來,而林懷民也抵達現場。 面對我們選在這個奇怪的地方拍攝,林老師沒多問,走下灘頭直接入鏡。踩著腳下纍纍的石頭,他抬頭笑說:「真是篳路藍縷!」 「老師,《薪傳》時你們還搬石頭呢!」當然,這裡的石頭比起當時的巨石,豈止小巫見大巫。 走了一段,他駐足眺望海面,「有魚跳出水面哪,跳好高!」他歡呼著。片刻,完成拍攝,他又獨自對著大海坐了一晌。 不遠的排練場上,舞者等他,眾多行程等他。雲門的第五十年等他。但這一刻,看著暫時擱下等待,面朝大海的林懷民,忽然想把海子的詩送給他。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 ,劈柴 ,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點滴堅持 「色」取台灣
初秋下午的雲門排練場,在專注而謐靜的氣氛中,發生了一場色彩調校實驗。這是雲門四十周年新作《稻禾》第一次的正式試裝。實驗的兩位主持人: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與建築師安郁茜,眼神專注地在天幕的投影,與舞者身上的顏色間來回跳動,不時低聲討論,然後令舞者們交換身上的顏色,來回確認最適合彼此的舞者與服裝;或在舞者跳動時,一起以手勾勒線條、或隨裙襬揮動手臂。當動作停止,只見安郁茜拿出尺來,走到舞者面前,一一丈量出能使服裝結構與動作更貼合流暢的布料數字,接著實踐大學前系主任黃麗琪所領導的執行團隊,立刻上前標示出裁剪調整的記號。 實驗順利取得新的數據,將進行修正。試裝結束後,林懷民與安郁茜落坐雲門排練場一隅,開始細訴這一場舞蹈與建築交融的實驗,透過這場對話,兩位同樣肩負著教育責任的專業工作者,分享了他們對於未來世代的看法和期望。
-
企畫特輯 Special 「第六屆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在台灣
林懷民「體驗教學」 打開身體新象度
作為「第六屆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的舞蹈類導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給了來自巴西的年輕編舞家愛德華多.福島非常不同的體驗:他邀請福島到台灣居住一年,直接親自體驗雲門舞集的創作與工作,同時,林懷民也督促福島到台灣各地、亞洲、甚至全球各地旅行,讓這一年的大旅行,在從未離開中南美洲的福島心中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
5位編舞家 5個驚世祭典
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為何成為後世眾多編舞家意欲挑戰的里程碑?編舞家們到底如何將之解讀,然後構築出舞作?透過對尼金斯基首演版、碧娜.鮑許版、林懷民版、黎海寧版與沈偉版這五部《春之祭》的演出呈現與動作分析,或可看出其中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