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學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劉鳳學——我的舞蹈人生導師
恩師劉鳳學博士為了留下更多的學習和研究成果,這幾年一直在與時間賽跑,忙著規劃、彙整與撰寫《劉鳳學舞蹈全集》,已正式出版兩卷。她每天都心存感恩,感謝上蒼讓她又多活一天。2023年5月17日,她終於跑到自己時間的終點了。謹以此文揭露我與老師的緣分情誼,並表達對她的無限思念。 從小說起 我年幼跟隨老師在新生南路的現代舞蹈研究中心習舞,奠定了我對舞蹈的喜愛與探索之心,兒時習舞的美好經驗是我童年的珍貴回憶。老師的舞蹈啟蒙教育兼顧身體基本能力、表達能力與創造能力。基本能力主要透過搭配節奏明快音樂的練習課來進行,強調身體各部位運動的原理原則,以及時間、空間和力量等舞蹈要素的探索。表達能力與老師為我們這群小朋友以世界名曲編創的作品有關,記憶中好多作品都冠上「小」字,如:《小金魚》、《小蝴蝶》、《小蜜蜂》、《小毛驢》、《小頑童》、《小公主》、《小小玩具兵》等等,至今我的身體仍留有些許印記。尤其《小毛驢》的配樂是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小男生的美聲,毛驢的動作設計相當生動活潑又逗趣。創造能力則來自老師會經由主題和語言的引導來開發我們的想像與身體語彙,有時是個人獨力完成,有時與他人合作完成。 老師的啟蒙教育沒有一般舞蹈社要求的下腰、劈腿、拉筋等動作的強力訓練,更多的是要求「身正」、紮實的基礎與肢體的開發,以及隨著音樂而舞的節奏感、表現力與律動美,是「舞者編舞者」合一的養成教育,也為我埋下以「創造性舞蹈」作為畢生研究課題的種子。而我小小年紀就能展跳大師級編舞家針對兒童身心發展所編創的作品,何其有幸! 成長茁壯 老師1976年創立「新古典舞團」,早期非舞蹈科班出身的團員,在老師的培訓與知人善用的調教下,展現出對舞蹈的熱情、專業態度與演出水準。而我也在進入舞團後,開始了「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舞蹈磨練,那年,我13歲,當時年紀最輕,今日在舞團內論資排輩可是第一代的嫡傳弟子。從那時起,舞蹈之於我,由好玩變成好嚴肅。小時候快樂無比的跳舞,可以跳自己的舞蹈,可以與老師在上課前一起玩七巧板、跳棋、紙牌、彈珠,甚至住在老師家,把床當地板,翻來覆去,膽敢將腿跨在老師身上的情景不復見,反而是在被要求擦地板,絕對不可遲到,以及經歷了一遍遍不同舞碼的學習
-
新古典舞團創辦人劉鳳學博士辭世 享壽98歲
新古典舞團創辦人、行政院文化獎得主、編舞家劉鳳學博士於今日(2023年5月17日)辭世,享壽98歲。 劉鳳學的一生是一部珍貴的台灣舞蹈史。生於中國黑龍江,幼時學習芭蕾,大學時接觸邊疆民族舞蹈,開啟她對舞蹈傳統與創新的思考。1945年隨國民政府遷居來台,此後一生致力於台灣舞蹈發展,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深厚的舞蹈學識,對台灣舞蹈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她曾任教、任職於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臺藝大)與國家兩廳院。從事舞蹈創作、教學、研究,創作超過130支作品,不僅在國內贏得了無數榮譽和獎項,也在國際舞台上受到廣泛讚譽。創作初期致力於探索中國傳統舞蹈並發展中國現代舞,《十面埋伏》(1958)為此時期的代表作,隨後她赴日本、中國深入硏究中國古代舞蹈,以唐宋樂舞符號重建出《入舞》等12支作品。數十年間,她發表「中國現代舞宣言」(1967)、成立新古典舞團(1976),帶領舞團足跡遍布世界各國,為無數舞蹈工作者、愛好者帶來了無盡的啟發。 此外,她亦長期涉獵原住民樂舞研究,50年代前往蘭嶼探索達悟族禮俗樂舞外,亦在70年代受政府委託進行田調與演出,此經驗亦擴增其藝術表現內涵,呈現如《海獵》(1957)、《沉默的杵音》(1994)、《沉默的飛魚》(2007)、《雲豹之鄉》(2009)等作。 劉鳳學的作品從中國傳統出發,開創出現代美學,亦有深層人性探討與關懷,她的辭世,可說是台灣舞蹈界的重大損失,而其對台灣舞蹈的奉獻與成果,相信將令人們永遠懷念和崇敬。 劉鳳學博士在遺囑中表明身後不設告別式,後續治喪事宜將由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原民文化志業基金會、新古典舞團、唐樂舞等單位處理並統一對外公告。
-
台灣當代舞作《布蘭詩歌》30周年經典重現 詩、歌、樂、舞震撼交響巨作
首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台灣第一位舞蹈博士,現年97歲的現代舞先驅劉鳳學最受歡迎的經典舞碼之一《布蘭詩歌》,歷經1992年轟動首演及2006年復刻重現,2022年新古典舞團《布蘭詩歌》攜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台中藝術家兒童合唱團及星光兒童少年合唱團,集結舞蹈、中世紀吟遊詩歌及磅礡樂章,將於9月16日至18日三度重返國家戲劇院,重現聽覺與心靈交融的震撼交響巨作。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二代也上陣 台上台下親子樂
《小王子3.0》 讓大人找到兒時初心
新古典舞團這次將法國作家聖修伯里的《小王子》改編成《小王子3.0》,讓小王子造訪三顆星球,三顆星球的舞蹈分別由新古典舞團的資深舞者羅慶成、張桂菱、林維芬負責編導,他們將舞團特有的肢體語彙如水袖等融入舞劇中,「新古典」經典味十足;而且他們的「舞二代」也上台與父母同台,台上台下一起回歸童真,重覓兒時初心。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樂舞聯手 重生烏江魂
馬水龍 ╳ 劉鳳學
繼《竇娥冤》、《沉默的飛魚》,馬水龍及劉鳳學兩位台灣重量級的藝術家再度合作,以楚漢爭霸為背景,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集合新古典舞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此劇改編自馬水龍於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說唱劇《霸王虞姬》,在原來的四幕六十多分鐘加上序幕,擴充為七幕九十分鐘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詞句,將主角項羽、虞姬及配角劉邦分別改以嗩吶、南胡與琵琶替代。而劇情上,則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繹兩位主角的恩愛、鴻門宴至含淚烏江前。 馬水龍及劉鳳學雖分屬不同範疇,卻互有涉獵,並且一致認為兩類藝術領域相通。劉鳳學大學時副修音樂,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對色彩視覺敏銳,在譜寫音樂時,腦中就有舞蹈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更將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趁此機會,本刊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這次合作的想法。
-
即將上場 Preview 劉鳳學唐樂舞封箱演出
《傾盃樂》 重現大唐華麗時代
應兩廳院「民國藝百」系列之邀,劉鳳學與新古典舞團將演出唐樂舞系列的封箱之作《傾盃樂》,並選粹經典舞碼《春鶯囀》、《拔頭》、《蘇合香》與《團亂旋》,溫故與新作齊展於觀眾眼前。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土地靈魂之歌 塵世傳唱流行
天賦異秉的原住民歌手,向來是台灣流行歌壇的天籟之音。從以醇美嗓音詮釋流行歌曲,到近期以自創歌曲傳達原鄉情懷,並屢屢獲得金曲獎肯定,這些以歌聲吟誦族群文化的歌手,就這樣讓更多世人領略原鄉美好。
-
藝號人物 People 蔡麗華
扎根文學與土地 打造舞蹈新風華
從小文思慧黠、本以當「台灣的莎士比亞」為志的蔡麗華,卻是在上了大學、因舞蹈家劉鳳學的啟蒙,才開始開展一生的「舞蹈大夢」。從現代舞毅然轉為投入民族舞的蒐集編創,又是另一番心路歷程。創立台北民族舞團二十年,現今仍汲汲於創作的她說:「我一生覺得很幸福!」「最快樂的事就是做自己愛做的事情,跟愛的人在一起。」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古典舞團「民國四十六年」
壯遊舞蹈 劉鳳學半世紀風華
創作資歷超過半世紀,年逾八十的舞蹈大師劉鳳學,為台灣的現代舞留下多樣多彩的藝術資產。這次新古典舞團演出的「民國四十六年」,將展現不同時期的劉鳳學舞作,想略覽大師的舞思脈絡,不能錯過這次的封箱舞作復刻再現!
-
舞蹈 劉鳳學馬水龍攜手打造
《沉默的飛魚》不沉默 澎湃舞動海洋壯闊
《沉默的飛魚》是劉鳳學取材原住民宗教觀與日常生活,與作曲家馬水龍繼《竇娥冤》後再度攜手,迸發出結合原住民舞蹈動作與現代舞肢體技巧的磅礡舞作。舞作中將原住民舞蹈與日常動作加以轉化,織入舞蹈的敘事氛圍,舞者也舞者擬仿海中飛魚,此起彼落地飛躍翻騰,半空中各種魚躍之姿富滿力量感。
-
舞蹈 台北民族舞團歡慶二十歲
「樂舞台灣」 舞動土地的歲月陳釀
二十歲的舞團,編舞四十年的舞蹈家,台北民族舞團蔡麗華孜孜從歷史民俗中尋找台灣的生命力,及源自土地的獨特身體語彙。這次歡慶二十歲,舞團將呈現「樂舞台灣.世紀風華」,共精選七支舞碼,將歷年精采作品重製服裝,變化配樂,以全新的舞台製作呈現民族舞的經典新猷。
-
專題
劉鳳學 探索宇宙詠詩入舞
在英國唸書時,劉鳳學迷上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怎會喜歡上科學史呢?她笑道:「因為舞蹈工作啦。科學史中的時間、空間、重力、人體、甚至光,它們與動作的掌握、力量的移動、舞台上的光,都有關連。科學史和詩詞,都是我常用的編舞取材。」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三位編舞家 十三種與舞蹈相遇的方式
春天.賞花 春天.讀詩 春天.戀愛 春天.看舞 霏霏細雨 溫柔點醒冬眠感官 吸吐放晴後的第一道清新空氣 丟開厚重灰沉大衣 身體恣意舞躍綻放 姿態繽紛 如春之花 走進舞蹈花園 隨著十三位編舞家翩然起舞 林懷民的春天容顏 是寫意純淨的「白」 劉鳳學以布蘭詩歌 驚撼蟄伏心靈感動 ROSAS姬爾美可交織舞蹈與音樂 從比利時帶來一波波春雨漣漪 加拿大瑪麗.書娜探究身體可能性 譜出殘缺且美麗的身體狂想曲 一年一度兩廳院新點子舞展 中生代編舞家馳騁肢體想像 何曉玫捕捉生活點滴 刻劃台灣文化現象 林原上以禪入舞 邀你入夢探索生命旅程 楊桂娟與David Grenke辯證人性光明黑暗 劉紹爐重現奧林匹克經典 帶來力與美的春天饗宴 姚淑芬與裝置藝術家陳俊明 跨界尋找失落的心靈 春鬥2006三支舞作風格迥異 羅曼菲姊妹情深 粉墨登場唱曲尋夢 布拉瑞揚沉重探索死亡的昇華與體悟 年輕的鄭宗龍則舞起「莊嚴的笑話」 踏著不同節奏 走進春天 與十三位編舞家悄然相逢 瞧見不一樣的生命風景 你 準備好了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撞擊心靈深處的磅礡史詩—劉鳳學
一九九二年,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根據德國現代作曲家卡爾.沃夫的清唱劇《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編創同名舞作,將樂曲中的野性美與澎湃氣魄,轉化為群舞、雙人舞、七人舞等形式,氣勢磅礡恢弘,呈現節奏魅力與生命躍動,結合杜黑指揮的樂團及合唱團現場演出,被視為當年台灣藝文界「不可能的任務」。 再現人聲、樂器、人體三位一體的高難度製作 《布蘭詩歌》以震撼人心的節奏與合聲吟唱為世人所熟知,歌詞係由十三、四世紀時,一些未具名的修士或吟唱詩人所寫的情詩,謳歌世俗生活、宗教意識及對時代的批判,充滿對青春與慾望的渴求。「我個人喜歡強烈的作品,《布蘭詩歌》給我極大的震撼,歌詞完全是人性的展現,刺激無限創作靈感。」劉鳳學密切配合歌詞與樂曲,將《布蘭詩歌》的舞蹈結構分為〈序〉、〈初春〉、〈酒店〉、〈愛情〉四段,表現一群青年修士們,為了幫世人建立精神殿堂,打破戒規漫遊游世俗,最後再度回歸修持原點的心路歷程。 今年兩廳院「舞蹈春天」系列以此經典舞碼《布蘭詩歌》作為開幕舞作,劉鳳學謙稱:「自己早已退居二線,每次躲在後面看排練,只覺得壓力大,說『經典』兩個字太沉重」。為了再度挑戰這項「人聲」、「樂器」、「人體」三位一體的高難度製作,傳達視覺、聽覺與心靈的震撼效果,新古典舞團邀請當年製作人邱瑗再度回鍋;音樂方面則聘請音樂界才子金希文,指揮音契管絃樂團、國立實驗合唱團現場演出。 中南部觀眾也能享受詩歌舞同場的震撼氣勢 當年首演《布蘭詩歌》的舞者如張中煖等人,如今多是舞蹈界的中流砥柱;碩果僅存的林惟華,肩負起這次《布蘭詩歌》舞蹈排練大任,她表示這齣舞作格局大,跳起來的賣力程度算是「數一數二的操」,笑說:「我們年輕時,跳到第十支舞一定吐,現在的年輕舞者跳到第五段,就累到吐了,大家都很緊張,從春節就開始訓練體能,到時候一定有完美的演出。」 過去礙於經費及場地限制,《布蘭詩歌》在中南部的巡迴演出僅以CD播放音樂,此次重演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演藝術精華再現專案計畫」經費補助,在台中、員林、台南、高雄的演出,將由陳樹熙率領的高雄市交響樂團、中山大學合唱團同台現場演出,讓全台民眾都可享受詩歌舞同場的震撼氣勢。<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新古典基金會 紅樹林小劇場全新啟用 籌備了兩個寒暑,新古典藝術基金會位於淡水紅樹林的小劇場,已於五月正式啟用,開幕第一個重頭戲─「溯源《現代舞之母─鄧肯研究》研習營」,廣邀各年齡層舞團師生參與,並邀請捷克鄧肯舞蹈音樂學校校長伊娃‧芙拉西思卡娃來台,傳授鄧肯舞蹈在歐洲的現代發展。身為台灣舞蹈界大老的基金會董事長劉鳳學表示,紅樹林小劇場佔地一百二十坪,結合創作、教學及劇場功能,為國內展演團體提供一個新鮮場地。未來除了繼續推廣外,希望與居民緊密結合,規劃多場生活講座,落實到社區生活之中。(鄭淑瑩) 德國導演卡斯登穆勒尋找華語女演員 德國新銳導演卡斯登穆勒(Peter Kastenmuller),明年計畫在法蘭克福劇院推出一檔新戲,女主角為兩位亞洲人,在旅德作家陳玉慧建議下準備啟用華語演員,希望台灣女演員參與新戲演員甄試。 卡斯登穆勒之前以慕尼黑貧民區青少年為主題的戲Benny Hill,在本刊第146期專欄「歐洲人文筆記」中,作者陳玉慧有詳細的介紹。這次尋找華語女演員,只要會講英文便可,會講法文或德文更好,年紀約卅歲左右,或看起來年輕,有戲劇經驗,必須赴德國面試。不過,面試必須自己付費。一旦錄用,必須排戲兩個月,以及之後在歐洲各地巡迴,可能須在歐洲待上半年;不供食住,但有演出費和排練費,均為德國標準演員費用。意者可以簡單英文履歷直接寄給導演卡斯登穆勒pk@adrenaline.de(莊珮瑤) 華人鋼琴家陳宏寬 加盟金革唱片 與馬友友、林昭亮同為享譽國際的華人裔知名音樂家陳宏寬,十三年前因罹患「局部肌肉張力不全」病症,而告別樂壇。如今靠著練氣功和自創的物理療法,陳宏寬的雙手完全恢復了正常,曾經因為病情而恐怕中斷的鋼琴生涯,再現曙光。日前,陳宏寬和金革唱片,簽下三年三張的鋼琴專輯合約,在距離上一張錄音專輯十四年之後,再次推出新作,特別挑選貝多芬最知名也最困難的貝多芬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和貝多芬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希望在音樂生涯中留下最好的記錄。(廖俊逞) 《白毛女》演出四十周年經典再現</p
-
舞蹈 二○○四台灣國際舞蹈論壇
全球舞壇連線,匯聚台北論舞
舞譜是什麼?如何記錄舞蹈呢?在今年的「台灣國際舞蹈論壇」中,拉邦舞譜與科技間的關係與發展,正是討論的重點之一。這次的論壇,打破歷史紀錄首次促成五大國際組織,包括舞蹈研究會、世界舞蹈聯盟、國際拉邦運動圖譜學會、美國舞譜局與北極星教育組織,一起到台灣參與這次盛會,也讓各自發展的台灣舞蹈界全部動員起來,藉此論壇發展出各自的特色與專攻。
-
舞蹈
五月舞風,吹襲國家劇院
五月的國家戲劇院,舞風正熾!你可以嗅到新古典舞團大型舞劇《曹丕與甄宓》的詭譎氣氛,也可以聞到「2004新點子舞展」的清新味道,除了四位獨立編舞者的作品之外,三十舞蹈劇場先《祝你身體健康》,然後台北越界舞團將帶大家《尋找張愛玲》!
-
專輯(一)
動態均衡觀的藝術治療
身心醫學的發展促進了行為醫學的蓬勃,也同時促成了將各類行為科學(除心理學外,主要有社會學、人類學、藝術科學)的知識,運用在促進健康或診治疾病當中。藝術與醫學不再涇渭分明,而得以聯盟合作、互補長短,藝術的功能也不再只是欣賞,而能發揮療癒的作用。舞蹈治療是一種動態性的醫療方法,將心理分析與舞蹈動作結合運用,幫助人們表達情緒,進而改變自我。
-
舞蹈
由「蘇合香」思考台灣古典舞蹈情懷
對照當代台灣民族舞蹈一味效法大陸京劇、芭蕾、體操三者合而為一的風潮,「蘇合香」顯現了古典類型的堅持。在科技快速衝擊的二十一世紀,文化的性靈,不再是展示者的問題,看到觀眾席中部分昏睡的眼睛,如何解開當代人對古典文化視而不見的謬誤?或者古典文化中內斂與精緻的質感不再是台灣人生命的需求?
-
專題
中生代的焦慮與觀察
不論戲劇、舞蹈、音樂或傳統戲曲的創作中堅者,對當前客觀環境的惡劣,都有同樣的感慨與擔憂;他們分別站在不同的崗位上,看護著下一批尚未立足的年輕世代,懷著不同的焦慮與期許,等候新人來取代他們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