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輯(一) 舞蹈.治療(上)

動態均衡觀的藝術治療

淺談舞蹈治療

身心醫學的發展促進了行為醫學的蓬勃,也同時促成了將各類行為科學(除心理學外,主要有社會學、人類學、藝術科學)的知識,運用在促進健康或診治疾病當中。藝術與醫學不再涇渭分明,而得以聯盟合作、互補長短,藝術的功能也不再只是欣賞,而能發揮療癒的作用。舞蹈治療是一種動態性的醫療方法,將心理分析與舞蹈動作結合運用,幫助人們表達情緒,進而改變自我。

身心醫學的發展促進了行為醫學的蓬勃,也同時促成了將各類行為科學(除心理學外,主要有社會學、人類學、藝術科學)的知識,運用在促進健康或診治疾病當中。藝術與醫學不再涇渭分明,而得以聯盟合作、互補長短,藝術的功能也不再只是欣賞,而能發揮療癒的作用。舞蹈治療是一種動態性的醫療方法,將心理分析與舞蹈動作結合運用,幫助人們表達情緒,進而改變自我。

藝術是人類共通的美好語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將藝術作為欣賞之用,於是音樂、美術、舞蹈等類別的藝術活動常常止於演奏廳、畫廊、舞台上的揮灑;當有一天藝術與醫療系統結環發展後,就陸陸續續將其使用在撫慰人們的心靈,幫助疾病的痊癒等用途上。確實,藝術治療的成果並未令人失望,在臨床的統計文獻記錄中,總有使人振奮的成績陸續被提出;在歐洲談到音樂醫學、藝術醫學、舞蹈醫學等等名詞,也並非陌生的專業領域,例如,依德國立法的規定,舞蹈治療師、音樂治療師、繪畫治療師,與醫師、護理人員在諮詢商討就醫患者的病理時有著平等的地位,由此可知,藝術治療師的貢獻在歐洲已經奠定了良好的發展系統。

舞蹈治療在台灣

回顧早在一九八八年,當時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舞蹈科主任的劉鳳學女士,在第二屆拉邦舞蹈系統教育研習會裡,引入「舞蹈治療」的專業教授喬安娜.蓋渥茲.哈理斯博士(Joanna Gewertz Harris PH.D DTR)來台教授舞蹈治療課程,當時台北榮總精神科的陳映雪醫師也列席於研習會中,舞蹈治療的概念與種子便以科學化與系統化的雛形帶入台灣。

至今,在台灣,舞蹈治療的功能與發展似乎仍止於舞蹈教育。如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舞蹈科系,在黃素雪擔任主任期間,於一九九五年開設舞蹈治療課程,是台灣第一所將該課程設置在舞蹈學程中的學校。近幾年,文化大學舞蹈系也陸續在舞蹈研習會中加入舞蹈治療的課程,二○○二年台灣第一個民間舞蹈治療協會成立;而台灣的醫療體制,目前雖已從器械化醫療的階段邁向人文醫學科學的發展,但距其目標仍有大段路程,部分已嘗試將其落實的醫療機構,則似乎在專業人員的配置上,仍有明顯不足。如此的情景確實讓許多人不禁疑惑,藝術治療的認知在台灣是否仍極缺乏?或是藝術科學化的概念在台灣有著阻礙的因素,導致發展上的遲緩?

國際衛生組織WHO在其章程中談到,將來的醫療是一個「整體性的醫療」,包括了心理、生理、社會狀況(社會醫療)等概念,尤其心理醫學的醫療觀點是最顯著的,因為心理學與生命健康的關連是最緊密的。在歐洲,醫師也常跟心理醫師、藝術治療師們合作,因為他們知道,縱使重症者手術成功,病人看待生命的意義也會有顯著的變化,若病人看不到生命的意義,便不能稱之為「健康」。從上述的「整體性的醫療」概念中,我們得知醫療體系從器械化至人文化的轉變已經啟動,應再回頭檢視藝術方面的支援是否也有相同的未來觀與準備。

身心醫學的概念

探究舞蹈治療的前提,需要了解舞蹈對人們的「健康」可從哪些角度切入。健康心理學大致上是在一九八○年左右開始進入系統性的發展,李柏斯基(Lipowski)曾指出,身心醫學是在心理發生假說(Psychogensis)與整體論(wholism)這兩種概念及其相關性的研究資料上建立起來的。沃爾夫(Wolff)於一九五二年的著作《壓力與疾病》Stress and Disease正式宣佈了一個新的醫學領域,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在研究主題上跨越了過去只對某些身心反應(psycho-somaticreactions)──如消化性潰瘍──作研究的限制,或僅對更多的臨床病(如循環系統的疾病)作探討。安吉爾(Engel)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則以身心醫學的基礎及由之衍生出來的各種壓力模式(stressmodels)更清楚地強調身心的整體性概念。

身心醫學的基礎研究成為行為醫學發展的根,也是舞蹈治療中重要的概念,又配合實驗取向的行為學(行為動機、過程、目的),使得行為醫學急速地成長。約在一九七○年之後,有三方面的發展促成了行為科學與生物醫學的整合:一是精神疾病的治療與復建,開始被運用於醫學領域,如肥胖症(obesity)的處理,獲得相當具體的效果;二是生理回饋(biofeedback)的研究與應用,使得個人主動控制或改變其生理狀況成為可能。三是慢性疾病(如癌症、循環系統疾病)成為醫學的研究與處理重點,往往對其健康的維持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此的努力,促成了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重視個人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的培養。而身心醫學的發展促進了行為醫學的蓬勃,也同時促成了將各類行為科學(除心理學外,主要有社會學、人類學、藝術科學)的知識,運用在健康的促進與維護,或疾病的預防與診治嘗試。其中,將心理學各領域(臨床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知識運用於健康與疾病範疇的整合性結果,稱為「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

上述的健康醫學發展確實在其過程中,找出了讓人類更健康的思考途徑與方法。而社會學與人類學的領域中,藝術的創造性行為是經常被含括、探討的,二十一世紀的來臨,各類門的知識正做著統整融合的發展,為人類的健康進行更積極的嘗試與探索。

舞蹈治療專業人才待培養

台灣舞蹈治療的概念,約莫於二十年前陸續從零星的翻譯文獻中獲得,但或許是文化及民族性差異的癥結,舞蹈治療的發展似乎僅在教學中獲得肯定,但與醫學科學還是有結合運用的落差。筆者以舞蹈人的角度觀察舞蹈治療的未來發展,確實有必要讓更多人了解舞蹈治療的「未來觀」,並且積極尋求發展的支援,讓舞蹈藝術能於未來的世紀中在台灣拓展出更具社會性的功能。

在歐洲談舞蹈醫學、舞蹈治療、動作醫療的諸多問題中,專業的系統組織與科學性、專業性的貢獻顯然已非議題的核心,反倒是著眼於探討人力支援及其權責分配的問題。許多科學性發展做的研究,多是量表數字的報告,而心理治療卻是一種質的研究。談到心理治療的醫療環節,不免讓我們回到台灣醫療體系中再做了解;或許是社會取向的因素,國人對健康的認知,多半仍處於生理上的疾病狀態與器械化醫療的概念需求,台灣目前舞蹈治療的發展與歐洲德國相較之下,似乎正處於三十年前的德國。據筆者統計的數據,目前台灣舞蹈治療師的專業工作人力應該仍是個位數字,相較於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的需求,似乎也看到舞蹈治療的發展空間是廣闊的。在德國,有配置藝術治療發展的醫院佔了三分之二的比例。三十年前德國有鑑於藝術治療的需求,也曾引進其他國家較完備的系統發展,之後就開始進行創立相關科系,所以現在德國大概有八個相關的學程,在大專院校中進行藝術治療人才的培養。

舞蹈治療助患者表達情緒

心理學家不斷將心理學各領域(臨床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的知識運用於健康與疾病範疇的整合。藝術家也覺察藝術的功能並不局限於個人意念的傳達和心靈的滿足,而是更具社會性的功能。在心理醫學中,心理學家與舞蹈治療師兩者都是在做整合性的工作,並且找出對健康更有幫助的工具與方法。心理治療是一種質性的研究,心理的發展動機與情緒感受是主要的認知,舞蹈治療師利用專業引導,讓患者從感受性的舞蹈治療轉入主動性的舞蹈治療,其主要的目的是使患者能做情緒的表達。舞蹈治療師必須觀察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一切的行為反應,並試圖了解患者情緒問題的導因,選擇適當的情境介入,為病患改善情緒精神的問題。在治療的過程中,推己及人、為患者設身處地的設想,對舞蹈治療師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素養。

舞蹈治療文獻中經常提及的心理分析理論包含有精神分析學說、分析心理學、個體心理學、完形心理學等心理分析理論。依據學理理論的闡明,分析個案人格心理、精神、情緒、動機、行為的問題,是這些學理中,共通討論研究的核心。在佛洛伊德(Freud)的自我心理學(Ego-Psychology)中,藉著舞蹈律動媒介層面的活動過程,讓個案意識到自己內在的問題、檢視自己的感覺,並覺察潛意識的活動,以達到自我接納、改變性格、適應現實社會、身心健康的目標。

心理分析學家榮格(Jung)也相信,社會所重視的價值和行為規範,並非全然為個人人格所接受,如果一個人全然符合社會所認定的價值觀,那將會使這個人產生偏狹不完整的人格和生命。個人在適應社會規範時,個體有可能會因此喪失原有的完整性格,於是「社會面具」(Persona)的衍生便隨之而來。假設個體太過強調其社會面具的功能,就容易被其社會面具所固著,而導致情緒和驅力被牢牢控制,成為人格中陰影的部分,於是偏差的行為就容易產生。

另一位心理分析學家阿德勒(Adler)原本就是一位精神科醫生,自創學派,命名為「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他的理論認為生命主要的動機是克服自卑感和獲得安全感,由於如此的需求,於是在其過程中發生阻礙時,個體就可能產生「補償作用」,也因此,個人可能會發展出不健康的補償或過度的補償方式。上述的人格心理學論點是常態性地被運用在舞蹈治療活動中,做心理分析探討的概念。舞蹈治療的方式是以患者的問題改善為目標,所以並不是有一定的公式或信條,而是將心理分析概念與舞蹈動作媒介做有彈性的運用。

心理分析在舞蹈治療中所談論的重點是精神心理學的理論,我們了解從醫學→精神心理學→人類心理學→行為醫療的過程中,舞蹈動作觸覺是一種媒介的層次,其他如音樂聽覺、繪畫視覺、詩歌語言、劇場媒體也都具有媒介層次的功能。舞蹈治療的理論,以綜合性整合過程而言,可以說是因生命機能(心理─身體─社會)的障礙,影響個體生命的意義與本質,經舞蹈治療師提供資訊協助,以達到身心健康、成長、生命的圓滿、自我實現以及意識的擴充。

舞蹈治療與身心醫學

對於心理師與醫師而言,身心醫學所發展出的研究強調,疾病的發生與神經生理學(neurophysiology),神經內分泌學(neuroendocrine)以及免疫(immunology),有密切的關連。神經免疫學家在文獻報告中提出,人在做各式各樣的活動時,免疫系統是跟著一起變化的,所以舞蹈治療的媒介活動具有較多使人變化的機能,可影響的範圍也將擴大。

舞蹈治療是一種動態性與互動性的醫療方式,其目的是藉由肢體的動作,引發患者對身體動的機能感受,做積極認知的心象活動。個體經由動的過程,讓生理機能的運作富有效能的發揮。運動心理學家Wilfley與Brownell也指出,規律的運動將增加能量消耗、增進代謝效率,抑制高血壓、血脂、糖尿病,和增進心理健康等效應。此外,運動可以降低焦慮和沮喪等壓力的反應,長期的運動與情緒效益確實是有著密切的關連性,這裡談的是舞蹈治療中,動態性的部分帶給生理上直接的效能。

互動式的活動中帶入的是社會性行為的心理感受,由舞蹈治療師引導患者進入身體的知覺部分,並感受知覺中情感的層次,配合患者的發展來架構治療的內容,當患者症狀減輕時,也就是衝突獲得解決的階段,患者也就能擁有自由開放的身體,並且可以感受真實的世界。

在歐洲或美國,我們可以從文獻的記錄、報告得知,舞蹈治療組織與在醫療體制中的發展,已經到了各專業專才共同會診的階段,舞蹈治療師在地位上與其貢獻價值已被肯定,但反觀台灣目前,據筆者所知,僅有台北榮總精神部配置有舞蹈治療師的支援,由此看來,台灣舞蹈醫學的發展仍須加強努力。

舞蹈藝術是多元的發展藝術,訴求心象的表達十分強烈,但舞蹈藝術在台灣的發展似乎對身體的、心象的科學研究仍少積極的重視與拓展,也是舞蹈科學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台灣的醫療體制若不能著重人文醫學的觀念與實施,患者的心理情緒問題就不能被重視,使心理醫學的發展受限,完整的健康醫學觀將無法受益於社會大眾。

文字|鍾穗香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舞蹈系副教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1.吳康&丁傳林&趙善華譯(民88),《心理類型》,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陳華,黃新美譯(民82),《醫學人類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李哲洋譯(民68),《教育舞蹈原論》,台北市:大陸書店。

4.楊孟華譯(民78),《文明的腳步》,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5.趙鑫珊(民73),《藝術.科學.哲學斷想》,台北市:丹青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賈馥茗(民86),《人格心理學概要》,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7.劉一民(民84),《運動哲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8.魏庸(民82),《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9.吳英璋&陳慶餘&翁嘉英&呂碧鴻&陳秀蓉(民88),《健康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0.洪光遠&鄭慧玲(民84),《人格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1.方俊明(民82),《認知心理學與人格教育》,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2.李宗芹(民85),《與心共舞──舞蹈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3.郭志暉(民84),《舞蹈應用生理解剖學》,台北市:一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德文書籍

1.Ranjita Heide Koubenec(1991)Meditation und Bewegung. Basel : Sphinx Verlag

2.Rudolf Seitz(1994)Von Sinnder Sinne. Munchen : Don Bosco Verlag

3.Barbara Reiners&Katharina Knauth(1995)Ausdrucks-gymnastik und Ausdruckstanz Tanzenbildetdie Sinne. Heidelberg : Springer

4.Eberhard Lammert&Thomas Koebner(1994)Die Rede Von Tanz. Munchen : Wilhelm Fink Verlag

5.Petra Klein(1991)Tanztherapie. Bremen : Eres Verlag

6.Rudolf von Laban(1982)Choreutik. Wilhelmshaven : Florian Noetzel

7.Reinhard Putz&Reinhard Pabst(1993)Der Anatomiedes Menschen. Munchen : U&S

8.Rudolf von Laban(1982)Der Moderne Ausdrucktanz. Wilhelmshaven : Florian Noetzel

三、英文書籍

Jim Taylor&Ceci Taylor(1995)Psychology of Dance. New Zealand : Human Kinetics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