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圖帶領柏林愛樂演出整場當代曲目,左為聲樂家芭芭拉.漢尼根。(林芳宜 攝)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6年薩爾茲堡藝術節

當代樂音,與莫札特對映爭輝

適逢莫札特年,除了上演莫札特二十二部歌劇外,今年的委託作品也以莫札特為主題──即將卸任的藝術節藝術總監、作曲家魯奇次卡,認為當代作品與莫札特作品可以形成非常平衡的對比,莫札特年只展演莫札特本身的作品顯得太單薄。所以任期內已經為藝術節攢下大量當代曲目的他,這次更是灑大錢演出當代作品如頗受爭議的《查伊德.阿達瑪》、史托克豪森的MIXTUR 2003等。

適逢莫札特年,除了上演莫札特二十二部歌劇外,今年的委託作品也以莫札特為主題──即將卸任的藝術節藝術總監、作曲家魯奇次卡,認為當代作品與莫札特作品可以形成非常平衡的對比,莫札特年只展演莫札特本身的作品顯得太單薄。所以任期內已經為藝術節攢下大量當代曲目的他,這次更是灑大錢演出當代作品如頗受爭議的《查伊德.阿達瑪》、史托克豪森的MIXTUR 2003等。

薩爾茲堡藝術節小檔案

▲1920年開辦,首屆藝術節由馬克思.萊哈特(Max Reinhardt)導演的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陽世人》Jedermann開場,從此上演《陽世人》成為每年藝術節的傳統。

▲藝術節初創時期,除了萊哈特與霍夫曼斯塔爾以外,音樂部分則由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與當時維也納皇家歌劇院指揮沙爾克(Franz Schalk)主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藝術節雖然照常舉行,但迫於政治壓迫,《陽世人》首度從節目單中剔除。

▲卡拉揚生前加演聖靈降臨節音樂會,他過世後,藝術節節目系列再加入巴洛克音樂,而歌劇製作則大部分由義大利指揮慕堤(Riccardo Muti)擔綱。

▲自1964年起,除了《陽世人》以外,藝術節每年邀請一位知名人士擔任開幕致詞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應邀於1992年擔任此職,發表《人類同理心與宇宙責任心—喜樂的基石》。

▲2001年由魯紀次卡(Peter Ruzicka)接掌總監一職,開始大量展演當代音樂。 今年是莫札特兩百五十歲冥誕,早在去年,世界各地便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好好地「莫札特」一番,更別提奧地利這個莫札特的國度了。原本就以莫札特為主軸的薩爾茲堡藝術節,今年無論是從節目型態或節慶話題,都比往年更加熱鬧。

藝術總監難敵群眾口味

當魯紀次卡二○○二年從前任總監莫提爾(G. Mortier)手中接過薩爾茲堡藝術節藝術總監一職時,奧地利的愛樂圈無不歡欣鼓舞,因為自莫提爾接掌之後,往日卡拉揚時代開創下來的歌劇與音樂會分量就大大減少,反之,戲劇節目遽增,奧地利媒體甚至以「嚴重影響到維也納愛樂與國家歌劇院於藝術節的地位」來形容莫提爾的節目取向。因此,身為作曲家、指揮家,也曾任漢堡歌劇院、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交響樂團等總監的魯紀次卡,看來會重新為音樂節目爭取到該有的分量──大家如此打算著。

的確,魯奇次卡大力增加音樂與歌劇節目,只不過卻與藝術節粉絲們的期待有點不一樣。魯奇次卡本著作曲家的天職,在節目中加入許多當代作品,莫提爾時期也有現代音樂系列,但卻是樂迷們已經「認可」的大師如梅湘、貝爾格、布列茲等,魯奇次卡則是給予大量的委託作品,尤其是奧地利本土新生代作曲家。他的意圖很明顯,除了當代大師的作品以外,他希望可以藉由委託創作,為藝術節在當代音樂史的發展上留下一個地位,而大力提攜新生代作曲家除了發自作曲教授的本心以外,也希望為頹圮已久的奧地利音樂界催生新苗。

可惜魯奇次卡的好意,這些年來雖然替藝術節攢下了不少首演曲目,卻也越來越得不到群眾的掌聲。今年是首任任期的最後一年,去年魯奇次卡即公布不再留任,大有在決策層宣佈不予續聘之前,先自行優雅掛冠的姿態。但也正因如此,今年薩爾茲堡藝術節可說是當代音樂大鳴大放,十五首包括歌劇在內的委託作品,看在愛好者眼中,當然直呼過癮,而反對魯奇次卡的保守樂迷,當然也沒閒著,依然批判魯奇次卡的選擇。

新歌劇與莫札特歌劇穿插演出,毀譽參半

適逢莫札特年,除了上演莫札特二十二部歌劇以外,今年的委託作品也以莫札特為主題──魯奇次卡認為當代作品與莫札特作品可以形成非常平衡的對比,莫札特年只展演莫札特本身的作品顯得太單薄。其中最受爭議的當屬女作曲家契爾諾玟(Chaya Czernowin,1957-)的歌劇《查伊德.阿達瑪》Zaide .Adama。魯奇次卡給予這位以色列裔女作曲家的功課是「寫一首查伊德的對應作品」(ein Kontrapunk zu Mozarts Zaide)。

契爾諾玟以拼貼手法,將莫札特的《查伊德》拆成數段,中間穿插她的《阿達瑪》,形同兩個平行的歌劇。除了音樂以外,平行進行的還有表演者、語言與舞台。首先,舞台切割為前後兩個舞台,前舞台的樂池中為正常歌劇管絃樂團編制,由莫札特音樂院管絃樂團負責《查伊德》;用整面牆隔出的後舞台,則為一組室內樂樂團加上電子音樂裝置,由奧地利新音樂室內樂團(OENM)擔綱《阿達瑪》。演唱者也分為唱《查伊德》與唱《阿達瑪》兩組人馬,特別是《阿達瑪》裡使用阿拉伯語、希伯來語跟德文等歌詞。

契爾諾玟將《阿達瑪》設定為《查伊德》的倒影,因此整部歌劇的設計成為莫札特與契爾諾玟交叉出現,有如《查伊德》的唱片跳針一般。雖然契爾諾玟的《阿達瑪》非常精緻,但一來擔任女主角的兩位歌者Mojca Erdmann (飾查伊德)與Noa Frenkel (飾阿達瑪之女人一角,亦為查伊德之反射),前者演技佳歌聲差、後者歌聲好演技卻生澀,沒有唱做俱佳的觀賞樂趣;再者《阿達瑪》因為穿插著莫札特的音樂,無法一氣呵成,反而讓契爾諾玟音樂特有的細膩與精緻變成薄弱的呻吟,與飽滿甜美的莫札特聲響無法相抗衡,失去了「對位」的精神,十分可惜。

《查伊德.阿達瑪》在薩爾茲堡州立劇院首演,當晚劇院有如上流社會的社交晚宴,充斥著閃亮的晚禮服。當演出完畢、歌者謝幕時,觀眾的掌聲如雷,對於兩位指揮也給予熱烈的鼓舞,但當契爾諾玟被指揮邀請上台時,則出現噓聲與掌聲並起的局面。時光流轉了數百年,契爾諾玟站在莫札特的地盤上,際遇並沒有比莫札特當年好,當晚給予作曲家噓聲的貴賓們,也許不知道幾百年前的人們也是這麼地對待莫札特的作品。

灑大錢演史托克豪森的MIXTUR 2003

另外在節慶大廳的拉圖爵士與柏林愛樂,安排一場古典曲目與現代曲目。拉圖近年來積極發出委託作品的邀約,為柏林愛樂累積當代曲目。這場的曲目以「宇宙星體」為主題,網羅了撒莉亞荷(Kaija Saariaho,1952-)、平確(Matthias Pintcher,1971-)、湯奈吉(Mark-Anthony Turnage,1960-)、狄恩(Brett Dean,1961-)、狄悌呂斯(Hernri Dutilleux,1916-)和奇布爾次(Hanspeter Kyburz,1960-)等人的管絃樂作品於一堂,這些作曲家各有鮮明的獨特性,而且從狄悌呂斯到平確,可說貫穿各世代。拉圖帶領的柏林愛樂完全走出一條新道路,讓這個百年老樂團成為目前德奧地區唯一與時代同步的樂團。

相對於契爾諾玟所面對的歌劇群眾,其他作曲家所面對的大抵說來還算是當代音樂的喜好者。由維也納聲響論壇(Klangforum Wien)於薩爾茲堡近郊Hallein 地方一個再利用空間Perner-Insel 演出的閉幕系列音樂會,演出了平確、大師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1935)與阿培吉斯(George Aperghis,1945-)的新作品。平確被視作德國新生代希望,已具備大師雛形,在國際間相當活躍,今年薩爾茲堡藝術節有多首他的作品演出,由聲響論壇演出的Verzeichnete Spur為一首給室內樂團與電子音樂的作品,乍聽幾乎完屏除結構性的語法,而單純以聲響音色營造氛圍,但實際上仍是縝密設計之作。阿培吉斯的Contretemps與拉亨曼的Concertini都令人耳目一新,昔日作品中的衝突與銳角已經轉換為平衡的共鳴,尤其在拉亨曼此曲中,似乎他對一向所追尋的「噪音」有了新解讀,成了一首難得溫暖融洽的作品。

最後一季任期,魯紀次卡義無反顧地灑下大錢實現許多難得演出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史托克豪森的MIXTUR 2003MIXTUR 是史托克豪森於一九六四年發表的作品,為音樂史上第一首傳統樂器與電子裝置透過聲波的收集與混音而產生同步演奏的作品。除了管絃樂樂器以外,把電子裝置視為另一個樂器是MIXTUR的設計。MIXTUR 2003的樂器包括三組打擊樂樂器、一組木管與一組銅管各立於舞台左右兩側之六十公分高的台上,兩個高台之間是分成兩組的絃樂;一組負責拉弦、另一組則負責撥弦。各組樂器之間都有聲波收集器,周圍並放有混音器。當晚上半場是正向MIXTUR 2003,下半場則是反向,也就是從最後一個音奏起的MIXTUR 2003,在聽覺上其實並無太大差異。這個版本比一九六四年的版本更電子化,樂器的語法更去旋律性。當晚的音樂會由魯紀次卡代表因健康因素不克出席的史托克豪森致詞開場,由里旭克(Wolfgang Lischke)指揮柏林德意志交響管絃樂團演出。

新舵手新菜單

每年的薩爾茲堡藝術節要等到聖誕節的莫札特安魂曲演出完,才算真正落幕。新總監弗里姆(Jürgen Flimm)為劇場導演,第一部執導的歌劇為一九七八年在法蘭克福演出的諾諾(Luigi Nono)作品Al gran sole carico d’amore。如同魯紀次卡提攜青年作曲家,明年藝術節也有一系列「青年導演」節目。當代音樂部分則有「謝爾希的領地」系列音樂會,將有多場音樂會演出義大利作曲家謝爾希(Giacinto Scelsi)的作品,另外由德國摩登樂集(Ensemble Modern)、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等演出李給悌(G. Ligeti)、葛里榭(Gérard Grisey)等多位當代大師的作品。明年的節目內容新舊並重,四平八穩,不似今年多為新創菜色,對於弗里姆是否適任,圈內人持兩極看法,但可以預見的是,有如當代音樂樂園的薩爾茲堡藝術節,將隨著魯紀次卡的離去不復可見。

相關網站

薩爾茲堡藝術節官方網站  

http://www.salzburgfestival.at

薩爾茲堡資訊網站 

http://www.salzburg.info/index.html

http://www.salzburg.com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