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大地震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王墨林《黑洞3》 探索個人存在的政治性
因為九二一震災的強烈感觸,讓王墨林展開了「黑洞」系列創作計畫,從生存處境、盲人身體到個人軍旅經驗,一路走來,在劇場中剖解存在中的巨大黑暗。新版《黑洞3》以「軍隊」為關注對象,軍隊不僅是國家的象徵,更是人類潛在殘酷暴力的黑暗慾望。劇中將把赤裸裸的暴力通過詩意轉化,用低限抑制的美學,表現一種無路可出的絕望。
-
戲劇
在私人夢魘與集體記憶之間的一道裂縫
九二一的震動,或許只是讓王墨林積累多年的某種不安情緒(如同地層所累積的能量),碰到釋放的缺口。要我們去面對像王墨林這樣一個人物的生命情境,其實是有點尷尬的──尤其當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既放不下批判的姿態,卻又脆弱地難捨溫情與救贖希望的矛盾體。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走出聚光燈,走進人群
一年之後的九二一,裂痕仍大,災區民衆需要的能陪他們走一段的團體,而不是只走一夜的團體,需要的是整合性的資源,而不是單打獨鬥的散兵,需要的是相互支援而不是賑濟與同情,需要的是能夠走下舞台、走下聚光燈的團體。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創作的「震」撼
「當我看東興大樓的救援新聞時,我開始懷疑『劇場』的定義,哪一件事不是表演?」陳惠文覺得,整個救援的過程就是表演,「這樣一個看的過程,媒體讓它變成演出。現場的劇場關係其實是很動人的,當知道某處有生命跡象時,現場氣氛、演員跟觀衆的互動就不一樣、大家變得目不轉睛,那是一個可怕、強而有力的劇場;是一般的『劇場』很難做到的」陳惠文說。
-
即將上場
九二一劇場──大開劇團《快樂城》中縣災區巡演
台中大開劇團於九二一大地震後,積極參予及策劃災區的藝術表演活動,以新的戲劇創作來表達再現對重建的期望。此次將王爾德的名著《快樂王子》改編為兒童劇《快樂城》。由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導演,以喜劇的表現手法,來傳達全劇的主題──愛與給。故事是關於一個摘下自己身上金箔、寶石的雕像「快樂王子」,將他們分送給全城市受苦的人們,但當整個城市度過了冬季,市長卻決定要拆掉斑駁的「快樂王子」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聆聽彼此的聲音
團隊到重建區必須是配合對方,了解他們的生態和作息,能夠獨立完成的就盡量自己完成,地方可以提供,但沒有義務提供我們需要的支援。不過,就算你到了一個地方,可能感覺大家很冷漠,請勿因此氣餒,因為當地居民們仍在看著我們,我們仍然必須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並且藉此聆聽到他們内心的聲音。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我們只能在劇場裡告官
台灣人記憶於歷史中的九二一大地震,不會是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所呈現的那些無論肢體或心靈上受到創傷的血肉身軀,卻是那些虛構而美麗的文字,什麼「斷垣殘壁、哀鴻遍野」,什麼「共赴國難」九二一百日後,我從災民在廣場上的告官行動,似乎看到了台灣民衆竟是這樣卑微地活著。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歡喜陪伴.遊戲取暖
口述歷史劇團「歡喜扮戲團」從今年初開始在南投草屯展開了長期的工作計畫,藉由對年長者的陪伴聆聽,與針對國小學童設計的戲劇治療,期盼幫災民走出創傷的陰影。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敎育藝術.藝術敎育
有專業的表演訓練與經驗,並不一定有能力應對災區的心理問題。多數參與的團隊並沒有心理專業學習背景,一旦面對災區殘破的景象和災民的心靈創傷,恐怕無法適應甚至引發自我身心的衝擊。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讓藝術活水灌漑受傷的幼苗
小朋友的童年只有一個,我們不該、也不能讓災區的小朋友在恐懼中長大。硬體的重建很重要,讓我們的食衣住行不虞匱乏,但是心靈的重建,更是不可忽視。 尤其是小朋友的心理輔導,絕對不是把學校蓋的堅固一點、設備弄好一點就算完成了。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前進災區的幾點思考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台中的大開劇團在劇團本身受創的情況下,仍然主動策劃進行災區內的藝文活動,並從第一線的工作經驗中整理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在此提供給有心人士與團體作爲參考。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蔡瑞月舞蹈硏究社浴火重生 於十月二十七日經由台北市政府通過,位於中山北路二段的「中華舞蹈社」,舊稱「蔡瑞月舞蹈硏究社」正式被評爲市定二級古蹟後,十月三十日凌晨兩點卻發生大火。由於是木造建物,舞蹈社部分屋頂及天花板均被燒毀,而歷年收藏的蔡瑞月舊時舞蹈服裝、演出活動檔案、簡報資料及老照片的翻拍底片等也都付之一炬。 「蔡瑞月舞蹈社」是建於民國九年的日式官署宿舍,民國五十三年由舞蹈家蔡瑞月向市府租用,成立「蔡瑞月舞蹈藝術硏究社」。民國七十二年間蔡瑞月因政治因素離開台灣、定居澳洲,舞蹈社由媳婦蕭渥廷與其妹蕭靜文管理。今年年初,市政府原計劃以長期佔用土地及房舍爲由,收回舞蹈社,但在引起文化界人士的反彈及抗爭後,最終市府鑒於蔡瑞月舞蹈社對台灣舞蹈界的特殊貢獻,決定將舞蹈社列爲市定古蹟保存。八月間由民政局通過古蹟認定,十月二十七日市政會議正式通過將中華舞蹈社列爲市定古蹟。在舞蹈社確定不被拆除之後,蔡瑞月也專程自澳返台準備籌設「蔡瑞月文敎基金會」;孰料還未完成公吿手續,舞蹈社便因一場大火付之一炬。 舞蹈社被大火燒毀,剛上任的文化局長龍應台表示,市府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規定重建蔡瑞月舞蹈硏究社,也由於舞蹈社的歷史意義特殊,又是國內古蹟火損重建的首例,市府將委託專家完成規劃硏究,再進行硬體工程,重建後的營運管理也將在規劃時一併考慮。 文建會則表示,雖然大火燒毀舞蹈館,但蔡瑞月的舞蹈成就皆已作成紀錄留存。文建會之前委託蕭靜文舞蹈團承辦「台灣舞蹈的先知-蔡瑞月口述歷史」一書已於去年夏天問世,列爲「蔡瑞月舞蹈史料彙整出版計畫」中,而蕭靜文舞蹈團提出的「蔡瑞月舞作重建計畫」及「千禧舞蹈社區行」兩個方案,前者已獲文建會兩百萬元的補助,後者也在文建會的支持下,蕭靜文舞蹈團將在台灣各縣市巡迴演出蔡瑞月的舞作。而關於舞蹈社重建計畫,主委林澄枝表示,文建會將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 (編輯室) 「傳統藝術叢書」新書出版 爲了讓國人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去年九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委請學者專家主筆撰寫台灣各類的傳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灰飛湮滅後的絲絲情「藝」
當危及生命的災難驟然而降,「藝術」可以扮演什麽角色?表演團體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九二一大地震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摧毀了無數美麗的家園。此時此刻,所謂的「藝術」似乎成爲最奢侈的非生活必需品,無法提供受災居民實際的協助;然而,在整個救災過程當中,表演藝術界卻不甘於只是承平時期的文藝使者,許多團體或者深入災區、用自己的方式協助居民,或者振臂疾呼、出錢出力。同時,由於地震所帶來的巨大災難,也強烈衝擊著文化人原本的自我定位及價値觀,讓許多人重新思考「藝術」的意義。因此,從這個月開始,我們將針對此次國內的表演藝術界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的反應及行動做一系列的觀察與報導。首先將以月誌的形式記錄從九月二十一日起至十一月中所取消的演出,以及期間表演藝術界各個團體的賑災行動;不過因爲有太多的地方團體深入災區,默默貢獻心力,我們的資料恐仍有遺漏之處。
-
專欄 Columns
我們能做什麼?
公共電視在台灣的發展只有一年多,眞正能做什麼?才能將來自西方這個「公共領域」的觀念徹底「台灣化」、並且爲觀衆所接受,還在實驗和嘗試階段。這次的九二一災變,給了商業媒體許多即時展現機動能力的時機,同樣也給了公共電視進一步思索本身功能和定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