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喜扮戲團進駐組合屋,陪伴年長的鄰居們。(歡喜扮戲團 提供)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歡喜陪伴.遊戲取暖

口述歷史劇團「歡喜扮戲團」從今年初開始在南投草屯展開了長期的工作計畫,藉由對年長者的陪伴聆聽,與針對國小學童設計的戲劇治療,期盼幫災民走出創傷的陰影。

口述歷史劇團「歡喜扮戲團」從今年初開始在南投草屯展開了長期的工作計畫,藉由對年長者的陪伴聆聽,與針對國小學童設計的戲劇治療,期盼幫災民走出創傷的陰影。

自從九二一地震之後,歡喜扮戲團和許多藝文工作者一樣,很希望能做一些事,雖然我們也受到不少邀約,去演出或帶小朋友玩的工作坊之類的活動。然而以歡喜扮戲團蒐集口述歷史、聽阿公阿媽說故事及陪伴眷村走過改建、製作歲月百寶箱的經驗中,我們知道這項工作需要花很多時間。因此我們給自己一些工作方向:一、長時期工作;二、去較少劇團工作的地區;三、駐紮當地;四、針對年長者;五、假日不湊熱鬧;六、安靜陪伴,不做大型活動;七、不要管「業績」,專注特定地區、特定對象;八、不是爲了滿足自己「去服務別人」的心態;九、不管工作量多大、多忙、多累,都還要記得自己是戲劇工作者。因爲工作期很長,因此我們成員之間也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情緒支持系統,彼此之間也在工作期不斷地相互鼓勵,維持良好的體力及身心的平衡。

所以我們從今年一月開始,在南投縣草屯鎭展開爲期一年針對年長者的「陪伴計畫」。在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及草屯鎭公所的協助之下,我們駐進草屯富寮里的組合屋區。工作遠比我們想像的龐大與複雜,因此我們增加了一項針對國小學童所做的「戲劇治療-角色扮演遊戲計畫」,預計做三十場,爲期半年。

戲劇治療陪小朋友走出困境

戲劇治療計畫的工作內容分爲五個部分:「分享篇」、「角色扮演篇」、「支持篇」、「創後篇─沙箱治療」及「完成篇」。在「分享篇」中,我們的做法是經由聊天、聆聽來讓小朋友訴說近來生活的變化,或藉互動性遊戲邀請全體小朋友主動參與。而在「角色扮演篇」中,則藉由談話主題的引發(如父母親吵架、功課不如意、轉學不習慣、以前的鄰居和現在不同、金錢救濟物資的爭執、親人傷病、親人亡故),由引導人(或老師)帶領扮演父母、老師、鄰居等,再由小朋友扮演現實中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以及調適後的自己等,小朋友在引導下找出自己可以接受、完成的角色。

而「支持篇」則是承接「角色扮演篇」,若小朋友無法完成自己所面臨的困難,則創造「支持角色」如姊姊、姑媽、老師等,將活動「角色扮演篇」之角色定格在舞台上(如:父、母、小孩三角色),再加上支持角色來安慰、鼓勵,支持角色扮演中的「小孩」角色。此支持角色不只一位,可以是很多位,甚至全班,全班其餘同學可經由觀察發現自己的問題及解決方式,進而達到集體治療目的。

「創後篇─沙箱治療」則是著眼於創傷後需長期追蹤治療,藉由沙箱中玩偶說故事的角色扮演,如連續劇般不斷地敍說家庭、學校、社區生活中的情景;活動帶領者則經觀察引發新角色,協助並支持沙箱中「我」的角色(「我」可能很多位),長期追蹤輔導使當事人走出創後陰影。

每一項活動皆有一完成,如練完功就必須有收功,「完成篇」中引導人看出當事人的困境,協助走出困境後,必須鼓勵其描繪願景,或不久後可以實現的生活目標。以儀式性或遊戲性的方式來爲這個活動做一個句點。

藉著儀式消解心中遺憾

像我們替「親人亡故」的主題設定了下列的故事:小美做了一個夢,夢中的她有一天放學回家,忘了回到組合屋的家,而往地震前的家走過去,在回家的路上她遇見了她已逝去的阿公,夢中的阿公竟然也不知道自己已不在人世,在路上來來回回地走,尋找回家的路。小美看見阿公嚇了一大跳,經過一陣確認後,她發現阿公還是好好的,於是她想帶阿公回組合屋的家;路過河堤時,小美記得地震的那一個晚上,阿公答應幫她做風箏並在中秋節時一起去放風箏。河堤上許多人在放風箏,小美趁機把對阿公的想念及感謝吿訴身邊的阿公,然而小美終於說出她心中最大的心結:「阿公,我們上次最後見面那一次,實在很抱歉,你的身體很髒,鼻子流出黑黑的血,媽媽說阿公最疼我,要我幫你擦乾淨,我好害怕,我跑走了躲起來,軍車把你載走了,我再也看不到你了。」小美把心中的話吿訴阿公之後,雖然心中不捨,但也讓阿公像風箏一樣隨風飄去了。

這時候活動帶領人,引導小朋友做一個儀式,伸出自己的雙手,看著手掌心,彷彿手掌是一個錄影機,顯出一幕幕自己和家人相處的情景,再將手掌心移到胸前,讓此情景永遠存在心中,接著再把雙手伸往天空,把心中所有的感謝與祝福隨著暖暖的陽光,微微的涼風飄向天空。

做這一段儀式,我們一直不確定它的「效果」,因爲小朋友在這個時候通常很安靜,甚至有人偷偷流淚。

我們的組合屋不斷傳出災後有人過世的消息,他們大多不是老人也不是病痛而是喝酒意外。十一歲的婷婷,爸爸在去年耶誕節時過世了。婷婷與弟弟、妹妹常來我們的組合屋玩,有一天婷婷說:「阿公的故事很令我感動」。看著婷婷開朗的笑容,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發酵了。

陪伴聆聽年長者的故事

在「陪伴計畫」方面,因爲草屯各地的組合屋大多有各種團體認養,於是我們往山區走,愛寮、牛屎階以及離我們最近的瓠仔寮,都是我們工作的重點社區。

大多數的人都很怕老人,只因爲覺得他們囉唆。然而我們這群習慣南征北討做口述歷史的人而言,我們是很「三姑六婆」的。通常我們會請里長或里長娘介紹當地需要陪伴的人家。當然通常我們很幸運地在駐紮所在的左鄰右舍會出現一個歐巴桑型的「公關經理」,那麼我們更可以長驅直入地進出附近人家。從愛寮來的八十歲李香阿媽便是我們的守護神,從此以後我們組合屋的前門、後門從來沒有關過,人進人出的,自備茶水的,自備水果點心的,帶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都在這兒交會,而故事便在這裡匯集。

李香,地震後住在荔枝樹下兩個多月,全身爬滿蟲子,陪他的兒子在災後二十天過世,李香被送來組合屋時又黑又瘦,與現在開朗的大嗓門截然不同。

白贅在愛寮的三合院土角厝全倒了,因爲李香每週兩次回愛寮,餵那隻蹲在荔枝樹下看傢俱的狗,所以白贅與她的婆婆也常陪著她回山區。愛寮全區百來戶,大半在災後遷出了,看見我們回來,陸陸續續出來話家常,現在因爲習慣我們的陪伴,他們乾脆說:搬來草屯住吧!

阿美把自己改裝的貨櫃屋稱爲「富貴屋」,因爲沒水,常與附近的歐巴桑扛著一籃衣服騎摩托車到處找水洗衣服,也因此自嘲是「黑美人」。淑怡的房子深陷土中四十公分,爲了就近修建,與大伯一家九口共同住在一個貨櫃屋內,生活不便可想而知。洗好的衣物又常被貓侵擾,我們便趴在帳棚內到處找貓爪。每次去牛屎階,我都會在帳棚外大喊:「阿美、淑怡,我來幫忙搓湯圓了」。過年前她們果然也都順利搬進室內居住。

還有許多故事,我現在還不能吿訴你,因爲現在只是在「過程中」;在這一年的工作期中,我與我的工作人員不斷地相互鼓勵,期望能歡喜陪伴,遊戲取暖。

 

文字|彭雅玲 「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