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揭幕時全體人員合影。(Grace Lin 攝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到台灣表演藝術策展的現實與夢(一)

策展及其培育的再想像

近年來無論國內、外,視覺和表演在藝術實踐上已多有相互跨足與涉入。然而身為一名在台灣的藝文工作者,時常感到策展知識的建立與傳遞,視覺藝術圈比起表演藝術圈要活絡得多。我並不認為兩者在策展思維上有根本差異,但它們的物質基礎、經濟架構、勞力需求和機構體質,確實有所區別。猶記日前視覺背景友人對「現在人人都可以成為策展人」會心一笑,對比我初聞此說的疑惑不解,大概就是目前不同脈絡下策展實踐樣態和養成的差距,最簡要的例證。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後稱北藝中心)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後稱國藝會)合作辦理的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後稱Curatoké),無論有意與否,勢必都回應這樣的情境。一方面,在策展樣態及相關補助顯著傾斜的現況下,Curatoké可視為國藝會開始投入更多資源到「表演」的策展培育計畫(註1。另一方面,此計畫簡章開宗明義點出,徵選對象包括表演和視覺領域、有志投入表演策展的新銳策展人。8位來自台灣、香港、印尼、澳洲及愛沙尼亞的獲選學員,也的確橫跨藝術光譜上的不同位置。

這次Curatoké為期10天的課程,由臺北藝術節及亞當計畫策展人林人中邀請6位國際策展人共同規劃(註2。除了閉門課程,行程也包含觀賞臺北藝術節和臺灣表演藝術櫥窗的演出,參與亞當計畫的講座、藝術家階段呈現與駐地研究分享,以及參訪在地機構等。

我將從身為本次學員的角度,梳理這樣的策展培育計畫運用了哪些策略,撐開什麼樣的空間,以及可能為策展(培育)帶來什麼樣的思考。在進入這些討論前,我想簡要梳理台灣的表演策展圖像與現況,因為這也是後續討論的基礎。

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導師講座現場。(Grace Lin 攝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台灣的表演策展人在哪裡?

回望台灣過去約40年來的表演策展,會發現1980、90年代起,雖然沒有策展人的職稱,但已有接近今天所認知的策展行為,許多都跟小劇場運動引發的民間動能有關。例如皇冠藝術節、小亞細亞戲劇/舞蹈網路、身體氣象館不同側重的身體表演藝術祭、四年一度的女節、流浪之歌音樂節等(註3。近10年我們見證「策展人」身分隨指標性地方節慶,在機構化和轉換籌辦機制中愈加普遍。如2011年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和隔年臺北藝術節改策展人制,首都圈外的地方藝術節則在2018年前後相繼聘用專業策展人(註4,近年民間以在地或特定類型為號召的節慶,也可見策展人角色的運籌帷幄和公共溝通(註5

在國家機構方面,雖有部分轄下藝術節陸續採用策展機制(註6,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各館似乎也有意導入更多策展思維,但目前仍是以買賣和委託為主的節目策劃(programming)為主。少數計畫與平台或有委外策展人,或由隱身於內部的「策展小組」,試圖用不同介面突顯策展意識(註7。有權有責、能長期捍衛節目選擇和活動規劃意圖的策展職務,仍非常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臺灣舞蹈平台」和「衛武營馬戲平台」,算是曾由館內員工跨年度擔任策展人的特例。

台灣長久以來作為「節慶之島」,文化活動遍地開花。雖然節慶不(用)是策展人存在的前提,但在現今高度機構化的環境下,若能借重策展人才、善用策展方法,或許有機會在藝術深度、觀眾溝通和資源分配等方面有更全面的關照。多年下來,地方政府逐漸了解聘用專業策展人的好處,不再一味將節慶或活動外包給媒體或公關公司;國家級機構也在現有組織結構下嘗試與專業策展人合作,或從內部開闢策展實踐的空間,都打開人才的需求和想像。然而,策展人應該/可以有那些權責,從創作端和機構端如何和策展機制互動,可以感受到整體環境對此及其衍生的相關議題,仍多有疑問。

註:

  1. 國藝會自2004年起開辦「視覺藝術策劃性展覽獎助計畫」(現稱「視覺藝術策展專案」),2010年起開辦「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目前除Curatoké外,並無其他針對表演策展的獎補助專案,但常態補助的音樂、舞蹈及戲劇(曲)類別中,皆設有策展補助項目。資料來源:蔡佩桂,〈策展人的故事:從國藝會策展補助看2004-2021年臺灣策展生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22年5月5日(2024年9月12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常態補助成果(2024年9月12日)。
  2. 師資名單請參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聯手北藝中心推出 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2024年8月23日(2024年9月13日)。
  3. 同時期前後,也包括民間經紀公司的邀演策畫,還有官方主辦的「實驗劇展」等,相關資料請參考:平珩,〈實驗各式夢想的小廚房 第一屆皇冠藝術節〉,《表演藝術》16期(1994年2月)。于善祿,〈打開台灣劇展史:匯演的系譜與考掘〉,《表演藝術》99期(2001年3月)。謝東寧,〈專業策展!人在哪裡?初探台灣表演藝術的策展環境〉,《表演藝術》107期(2001年11月)。
  4. 包含桃園的鐵玫瑰藝術節、臺南藝術節、臺南街頭藝術節、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等。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則是少數將策展人納為常設職務的地方局處。
  5. 像是艋舺國際舞蹈節、跳島舞蹈節、FOCASA馬戲藝術節、魚池戲劇節和今秋藝術節等。
  6. 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臺灣戲曲藝術節、戲曲夢工廠、亞太傳統藝術節,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玩聚場藝術節等。
  7. 以國家兩廳院為例,近年委外策展的計畫如《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平行劇場——軌跡與重影的廳院35》等。2020年整併舞蹈秋天和國際劇場藝術節為秋天藝術節後,開始強化策展論述並融入展覽、行銷策略與出版等,2023年的秋天藝術節小誌(Vol.01Vol.02)就頗令人驚豔。

〈從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到台灣表演藝術策展的現實與夢(二)  策展能教嗎?  抗拒機構化思維的培育策略〉

〈從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到台灣表演藝術策展的現實與夢(三) Curatoké的國際架構所撐開的策展討論空間〉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1/01 ~ 2025/02/01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