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威爾第百年祭
威爾第將義大利的歌劇美學推向極至;他以人聲戲人生,以合唱激勵了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用音樂將浪漫文學重新詮釋。在他譜寫的歌劇中,以人聲細膩地雕琢著人物的性格,充滿了戲劇張力,直到今日仍挑戰著歌手與指揮家的極限。 或許因為威爾第的歌劇呈現了現實人生與優美旋律,而常被誤認是「通俗」而「膚淺」的,卻忽略了其劇作豐富多層次的藝術内涵;在這新世紀之初,適逢威爾第逝世百週年,全世界的歌劇院紛紛端出威爾第的菜餚之際,我們試圖以多元的角度,更深刻地剖析這位長期以來被誤解的歌劇英雄,試著歸還威爾第應得的歷史評價。
-
特別企畫 Feature 威爾第百年祭/歷史篇
從歌劇舞台上緩緩走下的英雄
威爾第將歌劇創作視為生命的一部分。他的歌劇貼近現實的人生,卻被視為通俗歌劇的代表;他的作品響應了義大利的統一運動,而被視為義大利的民族英雄;他的歌劇也呼應了當代浪漫主義,但是人們卻忽略了他刻意將音樂、戲劇與文學作緊密結合的用意,來賦予戲劇中的人物鮮明的性格,以展現戲劇的最大張力。他傳奇的一生就是一齣永不謝幕的浪漫歌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威爾第百年祭/文學篇
徜徉在浪漫主義中的音樂家
威爾第之於浪漫主義文學,有其獨特的見解與詮釋,他筆下重新刻畫的人物,以嶄新的風貌栩栩如生地站在歌劇的舞台上;莎翁筆下的法斯塔夫原是飽受訾議的貪瞋爵士,搖身一變為歌劇中的喜劇人物。音樂有可能化醜為美,或化美為醜,然而,威爾第為了戲劇的效果,並不抗拒,只要沉浸在浪漫主義之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威爾第百年祭/表演篇
以人聲戲人生
各種人聲在威爾第的筆下,似乎早已安排妥當;飾演反派角色的女中音、受到命運捉弄的男中低音,比起女高音與男高音是幸運多了,他們不一定是主角,但是是歌劇中的靈魂人物。威爾第給予女高音與男高音吃重的音樂與悲劇性的角色,讓他們遭受命運的撥弄,他更以暴烈的音樂凌辱歌手,教他們嘔出心血,以製造威爾第式的悲劇,而讓觀衆處於這施虐與受虐難分的痛苦快感中。
-
巴黎
戲劇導演歌劇獻新藝
一九九九年度巴黎歌劇出現不少唱作俱佳的作品,其中《黑桃王后》、《無地斯》Outis與《魔笛》三齣歌劇的導演,面對不同的作品與挑戰,各有不同的導演考量,其導演意念頗値探究,其中或有可資借鏡之處。
-
紐約
從東方舞台到西方舞台的一則故事
紐約市的「日本協會」在今年推出由日本能劇《谷行》與德國歌劇《說贊成的人》Der Jasager聯演的節目,除了展現不同文化的劇種對於相同題材的詮釋與表現手法之差異之外,更透露出一段値得玩味的跨文化劇場歷史軌跡。
-
現代音樂盒
吿別蘭道夫斯基
蘭道夫斯基從來不是一位耀眼的作曲巨星 然而他的作品中卻有一種平實的美感 始終能夠感染任何有音樂感受力的人
-
音樂
合唱與獨唱良性互動
拉脫維亞是個俄國風味濃厚的國家,民族性情反映在音樂中,就顯得率直厚重,而拉脫維亞向來也有悠久的合唱傳統,在這一次的歌劇演出中可以印證這一點。
-
焦點
Simply Beautiful-罕見的史特勞斯和康果爾德的作品
一場可被以「大師傑作」來形容的演出必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實就是一場非凡的歌劇《玫瑰騎士》的演出,引發了我對理査.史特勞斯音樂的熱愛。那晚的靈魂人物無疑地當然就是指揮,他無拘地以史特勞斯的大型管弦樂編制、將譜上的作品賦予躍動的生命──一場宛如大力士赫久利斯所面臨的偉大挑戰。你同時可以感受到全體聽衆絕對的狂喜、如同那些在誘人圓舞曲中翩翩起舞的人們,他們的心神在這天籟般的樂音裡盡情地翺翔,乃至於最後在歌劇的結尾、被作品關於愛與純眞失落的敍述深深地觸動。觀賞這齣歌劇的經驗令人忘我流連於另一個世界──一個逝去時日裡的世界。 史特勞斯撩動人心 那晚撩動心弦的記憶讓我重新燃起去演奏史特勞斯小提琴奏鳴曲的強烈慾望。譜寫於一八八七年──這個作品先行於所有他爲世人熟知的交響詩與歌劇之前,然而,某些史特勞斯稍後音樂作品的特徵已經躍然浮現在這個早年的作品裡。在這個奏鳴曲裡,當小提琴的旋律就像他歌劇裡的歌者般讓旋律高高翺翔時,年輕的作曲家試著讓鋼琴擔任他後來交響詩裡的龐大管弦樂團的角色。「從容的快板」(第一樂章)以英雄氣勢的樂音開始,爲的是引領我們到達最美的「即興曲」(第二樂章)。而在後者之中,史特勞斯這位旋律大師以來自舒伯特歌曲〈魔王〉的強勁三連音出其不意地讓聽者驚奇連連,甚至還有更難以察覺──對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旋律輪廓的簡短引用。「終曲」(第三樂章)則某種程度地可以預見出他後來的交響詩名作:《唐璜》、《提爾.攸藍史畢戈》的樂思。 對我而言,理査史特勞斯的歌曲就構成了他作曲表達裡頭「溫柔」的面向,它們之中有許多是他爲他的女高音妻子寶琳.德.安娜所作。史特勞斯展現了他爲女高音譜曲的功力,一如他在歌劇《玫瑰騎士》裡、著名的最後一曲三重唱將三位女聲纏繞編織的精采表現。而他對高音域的偏好、高揚飄盪特質的旋律改由小提琴來演奏相當適切。在我爲這個錄音挑選的五個作品之中,只有一首收錄在《音畫》(或心情小品)中的〈在寂寞的泉源〉原來是爲鋼琴獨奏,而不是人聲演唱所寫,但即使在這裡、也是明明白白地存在著如歌一般的特質。而在所有的這些作品裡,旋律家史特勞斯以單純的格局給予我們美麗而深刻的音樂,迥異於小提琴奏鳴曲的複雜曲式。 音樂神童康果爾德 一九一
-
現代音樂盒
早逝的靈魂 維雨葉
我的音樂並不是由我而作 這些音樂是由我所聞過的花 我所做過的動作 我見過的人、星星所作的
-
台前幕後
從昏暗到光明 曾道雄創作靑少年歌劇
《稻草人與小偷》主要的場景取材自外國故事,但是因爲和台灣當下的環境問題相結合,所以故事的呈現沒有文化移植不完全的痕跡,反而充滿土地的氣息。
-
回想與回響 Echo
西哈諾的大鼻子「嗅」到了什麼
西哈諾有個大鼻子,他嗅到了詩歌的美與愛的眞諦。觀衆也帶著靈敏的五官來感覺西哈諾的魅力。而觀衆除了在視覺上了解劇情之外,也會期待在歌聲裡感覺到十七世紀的文化感情。
-
現代音樂盒
薩悌的門徒,最後的巴蘭欽靈感
梭給的音樂中有一種樂觀 和找不到線索的章法 他的音樂還有一種高貴的旋律美 是近代法國諸家中極難找到的
-
追蹤燈
側寫 徐嘉琪
「其實我眞的很用功」,濃厚的「學生」氣質、削薄的瀏海貼著相當淸純的臉龐,徐嘉琪說這句話時讓人驚覺她似乎用盡全身的力量。 回國三年,超過一百三十場次的伴奏紀錄、平均每星期都有演出的她,在音樂會「景氣」不算太好的台灣,肯定是個「異數」。 徐嘉琪謙稱自己「運氣很好」、「來者不拒」,其實早在就讀藝專音樂科時,就經常獲選各種演出及大班課伴奏,「不過那時並不知道自己適合伴奏」,畢業那年藝專老師戴金泉提供了一個機會,到實驗合唱團擔任「助理伴奏」,就這樣一頭栽進伴奏「職場」,徐嘉琪形容「好像冥冥中註定往這條路走」。 在琵琶第音樂院拿的是「鋼琴演奏」碩士,卻意外因爲一次「代班」的機會,獲選爲學校歌劇部門專任伴奏,更提供她全額歌劇伴奏助敎獎學金,徐嘉琪形容她的老師Ellen Mack簡直跌破眼鏡,「這個機會幾乎不給『外國人』的」她繼續補充。「擁有這段經歷其實要感謝林惠珍」,她回憶當時剛從義大利學成的林惠珍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敎我念、講解詞意,我們差不多『走』過了所有女高音的歌劇曲目」當然那時甫從藝專畢業的徐嘉琪怎麼也想不到,林惠珍當時的「嚴苛」反而造就日後的奇蹟。 在聲樂家林惠珍眼中,徐嘉琪「可以用最單純的觸鍵,凝聚最強大的爆發力」,加上極好的視譜能力,如今儼然成爲聲樂界的「新貴」,徐嘉琪坦言台灣目前尙未能提供職業性的音樂環境,「可是你必須營造職業的氣氛」,因此只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她儘可能「以量致勝」,藉由與不同獨唱(奏)家的經常合作,淬煉出更成熟的表現。 到目前爲止,徐嘉琪合作的各種組合裡,除了少量的室內樂組合,聲樂、歌劇排練仍佔「大宗」,她不諱言聲樂界的衆前輩確實「不斷給我機會」,只是這樣忙碌的行程,看在母親的眼裡,就經常好奇:「怎麼沒看到你同學練得那麼『辛苦』?」徐嘉琪形容伴奏是「沒天沒日」的行業,「你必須隨傳隨到」;也因此即使回國三年,累積了不錯的「口碑」,然而爲了讓出更多排練時間,她仍堅持「不收任何私人學生」,去年更是辭去了人人欽羨的實驗合唱團專任工作。目前她賴以維生的即是以「場」計算(非以鐘點)的伴奏費,「許多人看我這麼忙,都以爲我一定『賺翻了』」徐嘉琪顯得有些激動,「幸而一直有父母的諒解與經濟上的支持」,徐嘉琪在「伴奏」上還算是無後顧之憂。 獅子座的「愛現」外加月亮在處女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我是歌劇門外漢,如何欣賞「歌劇」?根據觀賞一、二齣的經驗發現,歌劇演員在「演戲」方面很差,所以我日後觀賞時,是不是只要注意「聽」歌就好了(桃園 林欣怡)? 答:我不太淸楚您「觀察」過的是那兩場歌劇演出。 一位職業的歌劇演員所要受的訓練,除了技巧與語言,還要每天接受肢體的磨鍊。從舞台走步、古典芭蕾、劍道,甚至「鞠躬」都要訓練,除了這種外型的練習,還有戲劇上的訓練。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對整個語言的了解,所以完整的訓練中一定有「戲劇」,從唸台詞(歌詞)、即興演出等都與肢體語言同等重要。所以現在在音樂院對歌者都有這種訓練,當然也有更近一步,就是對「角色」個性的硏究。歌劇演員也是「演員」,很少有人會「砸」自己的招牌。如果您遇到不會演戲的歌劇演員,大概有兩種情況,就是演員不「專業」或觀眾「不專業」,都要加油。 問:學聲樂是不是一定得學好幾種語言?我聽説女高音Te Kanawa並不懂法文,可是她還是演唱法國歌曲,她是怎麼做到的?(樹林 王妙妙) 答:古典音樂雖然被稱爲是「國際語言」,這句話比較是對「欣賞者」說的。因爲學習古典音樂是一個「跨國」敎育,除了該具備的技巧,還有必須要有不同文化的灌溉與薰陶。學樂器的人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學習技巧,然後依個人的條件與需要來選擇文化的環境。 而學聲樂的就比較麻煩一點,因爲整個聲樂技巧是與「語言」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在一個完整的聲樂敎育中最開始是要學義大利文,以這個最有歌唱性的語言來學聲樂應該是最自然的,之後就是學德文、法文、斯拉夫語系或西班牙文,也同時學這些語言寫的歌曲。 Kiri Te Kanawa一開始是在紐西蘭與一名修女學聲樂,基礎打得十分堅固(不要忘了在敎會演唱的詩歌大部分是拉丁文),之後在倫敦這個所有「高手」聚集的文化都市發展。在國外,每一場音樂職業的演出,都有專門的語言專家來訓練歌手的歌詞發音,所以歌者在被千挑萬選出來之後,還得在工作過程中戰戰兢兢的接受「演出前的演練」,因爲台下的樂評與觀眾都有備而來,漏掉歌詞(歌劇院裡都有職業提詞師躱在觀眾看不見的地方執行工作)或音樂不正確,就會失去口碑。而像Kiri這樣的超級巨星,她的努力是普通人想像不到的,因爲要維持Super Star的名譽,不是可以「混」的。然而
-
回想與回響 Echo
屬於張藝謀的《杜蘭朶》
在這些敎人眩惑的表相之下,整齣歌劇的本質表現是否和它所呈現出來的華麗場景一致,是否充份地展現出歌劇中的音樂與戲劇性,是頗値得商榷玩味的事。
-
音樂曲式
戲劇與音樂的永恆愛戀 歌劇音樂
整部歌劇史實際上便是一部戲劇與音樂搏鬥史,二者的相互搭配關係與二者之比重常在不同時代中有著不同的變革。
-
書介
歌劇入門工具書 《西洋歌劇名作解說》(二册)
本書蒐集了五十六位作曲家的一百零八齣歌劇,以西洋歌劇史方式編排,並配合一章節的歌劇史以幫助讀者在風格與曲式規模上作歸納與對照,是有心認識歌劇者極好的入門工具書。
-
台前幕後
歌劇舞台的設計
李名覺不但是戲劇、舞蹈的舞台設計大師,在歌劇的領域中也十分傑出。透過這篇作於一九七四年的文章,他揭示了一個設計者的原則、方法,以及與作品內在世界的溝通之道。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大陸《原野》移植台灣舞台
由大陸作曲家金湘根據曹禺同名劇作所作歌劇《原野》,去年年初在美國華盛頓首演得到熱烈回響後,省交耗資近二千萬,邀請了旅義歌劇女導演王斯本返臺執導,德籍設計師舒勒富負責舞臺、燈光及造型,將於二月二十四日至三月十五日在台演出。本刊特帶領讀者一訪臺中省交排練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