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書介 書介

歌劇入門工具書 《西洋歌劇名作解說》(二册)

本書蒐集了五十六位作曲家的一百零八齣歌劇,以西洋歌劇史方式編排,並配合一章節的歌劇史以幫助讀者在風格與曲式規模上作歸納與對照,是有心認識歌劇者極好的入門工具書。

本書蒐集了五十六位作曲家的一百零八齣歌劇,以西洋歌劇史方式編排,並配合一章節的歌劇史以幫助讀者在風格與曲式規模上作歸納與對照,是有心認識歌劇者極好的入門工具書。

求學時期,總想有一本「指南」式的歌劇入門參考書,可惜一直不能如願;直到到了美國念書,敎授開列書單中的一本《柯白的歌劇集全》The New Kobbe's Complete Opera Book讓我如獲至寶,不全然因爲它涵蓋一百零七位作曲家的三百一十齣歌劇的「量」──如近代作曲家尼爾森(Carl August Nielsen)、潘德烈斯基(Krzysztof Pendereski)等人的作品亦能併入集全中,更因它深入淺出詳盡的「質」上的兼顧──從創作背景、較富歷史性之演出紀錄、劇情解析至樂曲分析一應俱全。近幾年回國後憑藉「初生之犢」的勇氣,對編譯一本《柯白的歌劇集全》的中文版躍躍欲試,但試了才知道這是件「千秋大業」,光靠一時之勇是不夠的。因此凡坊間分析與歌劇有關,或其它音樂、表演藝術、美學有關的撰述、編譯書籍,莫不以極興奮與鼓舞的心情閱讀。近兩年來與此相關的分析幾乎成倍數成長,一則開心有心人越來越多,二則憂心出版物對年輕朋友過度的影響反而傷害了對音樂的直覺感受(坊間太多的CD指南即是一奇怪現象)。因此對學習入門的出版品更多了一分的關心與重視。

在台灣長大的音樂學子們大槪都有個共同點,就是「看《全音音樂文摘》(及其相關出版品)長大的」,因此對李哲洋、邵義強兩位前輩的譯著耳熟能詳,是僅次於樂譜的必備書籍。而這些書的共通點都是由日本暢銷的音樂書籍編譯而成,看多了卻反而懊惱自己不懂日文,然而,有些時候又有「搔不到癢處」的不耐,總覺得想知道得看不到,已經知道的又一堆。幸好這些日子裡翻閱的幾本半新不舊的書頗令人振奮,如:《大提琴的愛與死──賈桂林.杜普蕾傳記》(音響論壇出版)、《華格納事件》(萬象文庫出版)、《嚼士樂》(大呂出版社)等及最新的一套(九月間出版)《西洋歌劇名作解說》都是値得提出與大家分享的。

《西洋歌劇名作解說》在扉頁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即負責任地指出「本書是(包括)人民音樂出版社根據日本的名曲解說精譯而成……」,全書分上下兩册,蒐集自蒙特威爾第至布禮頓等五十六位作曲家的一百零八部歌劇,以西洋歌劇史的方式編排,並配合一章節的歌劇史以幫助閱讀者在風格、曲式規模上的歸納與對照。雖然幾位歌劇大師如:莫札特、威爾第、華格納等均未列出完整歌劇劇目,但入選的作品均爲常見的經典之作。每篇歌劇解說除一般常見的「✕✕欣賞解說全集」中必定列出的槪說、作曲過程、首演、出場人物、各幕各景故事內容外,體貼地列出每幕的演出時間及樂隊編制,對有心認識歌劇、或想參與歌劇製作演出的人都是極好的資料。

旣然爲文介紹《西洋歌劇名作解說》,便想爲其找到最好的讀者捧場:以歌劇史式的劇目編排無疑對學生讀者或「歌劇入門」的愛樂者最有幫助;以其內容編寫方式及中譯名稱之混淆卻易使上述兩類讀者群產生認識上的誤差,反而是對有些基礎知識的相關科系學生幫助較大;而「資深」歌劇樂迷常迷戀「CD版本比較」,本書除「毫無幫助」外還可能因翻譯用語不同而遭「抵制」。在出版者的話中淸楚地表示「本書……以保留原譯文的精神爲前題,……兼顧行文流暢及本地讀者對大陸語法的接受力,加以適當地調整更動。」這段話明白表示此書將以「大陸語法、譯音」爲主,必要時再「加以適當地調整更動」,因此從作曲家的譯名、歌劇劇名到樂器名稱全以「大陸標準譯名」爲主,國立編譯館的統一譯名與本地的慣用法全得在書末附錄對照表才找得到。姑且不論出版業者對本地讀者的慣用譯名默契是否得負「統一」的責任,筆者認爲至少目錄上編排中/原文(或中/英)對照是最起碼的良心,否則洪佩爾丁克的《漢澤爾與格雷太爾》得敎人猜半天仍參詳不透,而本地常用的漢伯丁克/《韓賽兒與葛麗特》(Humperdinck: Hansel und Gretel)有哈不好?(至少看得出男生與女生的名字!)此類的譯名在第一章的歌劇史「槪述」中也出現不少僅有譯名而不見原文的疑點;另,「槪述」文中承先啓後的專有名詞也未交代淸楚,如華格納一手創建的拜魯特劇院未見列於「華格納的樂劇」段落中,反列於「威爾第」段落並一筆帶過,對需要認識歌劇的入門愛樂者而言是個盲點的產生。其實這種全盤中化的翻譯書籍也不是《西》書的個案問題,它早已存在,且長期阻礙我們正確的認知。

前文曾提及之內文編輯易造成混淆的另一狀況則見於對十九世紀歌劇中的「編號歌劇」(Numbered Opera)處理手法不一:如莫札特、威爾第等人的歌劇常以「編號歌劇」方式取代分景(《奧泰羅》/ Othello、《阿依達》/ Aida等是少數的例外),《西》書中對莫札特的歌劇非常細心地配合編號歌劇解說劇情、分析譜例,是其他同類型書少有的;然在威爾第的歌劇部分即出現編撰不統一的混亂,應以編號的《遊唱詩人》Il Trovatore未編號,不應編號的《阿依達》卻排上了號碼牌。同理,出現於書中之譜例以鋼琴方式、管弦樂分譜方式,或僅以旋律譜例不一而足。再則,歌劇詠歎調均未加註原文標題或可解決美編上的統一美感,但對擬以此書做爲入門學習的工具書者卻是考慮不周之處。

每一出版物在製作、上市之前一定得爲其定位尋找適當的市場對象才能產生流通,以《西洋歌劇名作解說》 印製精美的程度應屬專業工具書,然其適用之程度對已具歌劇基礎者才能發揮功效。期待《西》書再版時能對本地讀者負起較多的引導、「統一」責任,畢竟目前出版業有勇氣出版此類「小衆」市場書籍者已不多見了。

 

文字|邱瑗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音樂科科長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