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北安認為,除了長時間的學習外,在課堂上和其他人的互動也非常重要。(白水 攝)
專題 專題/台灣劇場表演學分怎麼修?(上)/現況概覽I

前菜?還是正餐?

劇團表演訓練班的現況與問題

劇團的表演訓練班是演員之路的開始之一,它未必是最健全的路,但絶對是開啓表演生命的一扇窗。 然而,沒有延續性的劇團表演訓練班,對於想踏上演員之路戲劇愛好者,看來只是開胃前菜,要品味能果腹充飢的正餐,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劇團的表演訓練班是演員之路的開始之一,它未必是最健全的路,但絶對是開啓表演生命的一扇窗。 然而,沒有延續性的劇團表演訓練班,對於想踏上演員之路戲劇愛好者,看來只是開胃前菜,要品味能果腹充飢的正餐,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對於有志於踏上演員之路的戲劇愛好者,坊間劇團的表演訓練班是否能安穩地將學員保送上演員之路呢?三個月、十到十四堂課的魔鬼訓練營能打造出一個優質演員嗎?還是,訓練班只是可口的開胃前菜,讓人淺嚐表演的滋味、匆匆一窺表演的堂奧?究竟國内劇團的表演訓練班營養價値如何,可否讓一個表演初學者得到充分而健康的養分呢?

開班授課教表演

目前台灣的劇團表演訓練班教授課程以歌舞劇與舞台劇表演為主,當中果陀劇場的種子學苑為行之有年的歌舞劇表演訓練班,以三個月的時間教授歌舞劇的基本功夫。除了基本的戲劇表演教學,在歌舞劇表演訓練班裡特別著重歌唱的訓練。在歌唱的課程裡,班主任梁志民特別重視學員們的呼吸與咬字,呼吸的訓練是教導學員們美聲式的唱法,咬字的訓練則援引國劇聲腔上的要求,特別重視尖團字的唸法,以期達到學員們發音字正腔圓的目的。梁志民表示:「歌舞劇的咬字非常重要,當對白都是用歌唱表達時,一個字發不清楚,就會讓觀衆聽不懂。」在課程中,觀摩百老匯優秀的歌舞劇作品,也是歌舞劇訓練班的養分之一。

然而對同樣也重視歌舞劇演出的綠光劇團而言,卻不將歌舞劇訓練班當作表演訓練班的第一考量。已開班授課多年的綠光「表演學堂」一直以教授基礎的舞台劇表演作為課程的基本架構,「表演基礎I」的課程包括:肢體語言訓練、觀察訓練、想像力遊戲、感官復甦;「表演基礎II」的課程則包括:舞台感與專注力的培養、情緒記憶與轉移、劇本與經驗對話、人物創造等。「表演學堂」師資群之一的羅北安表示:「我們覺得基礎的表演課程對演員培訓是相當重要的,至於現在最熱門的歌舞劇訓練班,我們則抱持觀望的態度。」羅北安覺得台灣的歌舞劇市場太小、師資不足,根本沒有條件開設歌舞劇訓練班;但是梁志民卻認為歌舞劇市場、歌舞劇人才就是要開創才會誕生。

永遠的基礎班

「學」而優則「教」,同為國立藝術學院(現在的北藝大)校友的梁志民與羅北安,如今在表演課程的安排上,也相當程度地反映了他們的學院戲劇訓練背景,並且注重表演訓練的進程與累積。但是無論是果陀的種子學苑或是綠光的表演學堂,往往在初級班或是基礎班裡打轉,學員上完就走,真的有心想朝戲劇發展的學員,常常因為湊不到進階班的開班人數(十六人)而被迫放棄進階的機會,或者只好繼續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基礎班,等待可以上台演出的機會。

羅北安表示:「由於劇團開班授課多是從基礎教起,進來上課的學生目的不同、素質不同,所以基礎班是最適合所有人要求的課程,若是真的對表演有興趣,到學院裡學習,可能比較有發展性。」曾當過果陀劇場表演指導的王友輝也認為: 「劇團的表演訓練班對有志於當演員的人是一個窗口,也是等待上台機會的一個管道;只是任誰也沒有熱情一直在初級班裡消耗。」沒有延續性的劇團表演訓練班,對於想踏上演員之路戲劇愛好者,看來只是開胃前菜,要品味能果腹充飢的正餐,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而時間,正是劇團表演訓練班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

表演不是一蹴可及的

表演訓練不是一蹴可及的,不是一個基礎班十堂課、進階班十堂課,就可以訓練出一個好演員。羅北安表示:「我們開表演訓練班,一期三個月、十堂課、總共三十個小時,演員怎麼可能用三十個小時就可以訓練出來? 」就羅北安自己學表演的經驗,他覺得學表演不是兩三天的事,而是一種志業,除了長時間的學習外,課堂上和其他人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可是在劇國的表演訓練班裡學員的互動就不及學院裡的學生來得深刻,少了生活中的切磋琢磨,以鐘點來計算的劇團表演訓練班很難刻下表演的痕跡。如此看來,劇團的表演訓練班正好應了一句老話「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不過至少劇團的開班授課讓有志於表演的人有學習的管道;只是進門後的再深造、再拓展,就要看演員自己的企圖與長時間的努力。

會演不等於會教

劇團開設的表演訓練班除了時間不足、學生素質不齊等問題外,師資其實也是個讓人憂心的問題。綜觀劇團裡的表演老師,多是由有經驗的演員擔任,但是會演戲的演員不見得就會教演戲,表演教學其實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但是國内在表演領域裡一直忽略表演教學的問題,當資深的演員在教表演時無法跳出而客觀地傳授表演技法,自然會影響表演教學的效果。劇團的表演教學如此,在學院裡的表演教學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現在正在編撰九年一貫藝術學程教科書的王友輝說:「台灣一直沒有表演教學的體系,自然沒有教表演的老師,學生跟老師一起摸索是過去必經的歷程。」目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已經開設藝術教育學程,這對台灣的藝術教育、戲劇教育是個好的開始。

劇團的表演訓練班是演員之路的開始之一,它未必是最健全的路,但絶對是開啓表演生命的一扇窗。對於有志成為演員 的人,除了劇團固定鐘點的課程,王友輝還建議有心人士應該廣泛爭取演出機會,因為表演的學習不單單是透過課程學習,在演戲之中學戲也是讓技藝精進的方法之一。況且,每個人的表演悟道點不同,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課程,在每個人身上的作用力不盡相同.以目前的表演訓練班開出的菜色與持續上菜的能力來看,表演學習還是有賴於自己的努力與機遇。

 

特約採訪|黃麗如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