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志民(梁志民 提供)
少年往事

夠狂熱投入的,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導演梁志民的年少回憶

為了這次採訪,梁志民翻找了過去的照片。以為自己已經沒有爺爺的照片,如作為礦務人員的爺爺,被一場颱風帶走,在三峽礦場裡下落不明;這次,卻在一張6歲的梁志民站在新竹關西崑崙宮前的合照裡,隱約看到爺爺模糊的身影。他還記得,拍照的那天是民國60年8月28日,不到一個月後,爺爺就從他的生命裡消失。去(2023)年在苗栗首演的音樂劇《那一天,彩虹出現》,梁志民將他與爺爺的故事寫了進去,不只是思念,也正訴說著他現在的一切似乎從這兒開始——音樂,戲劇,還有音樂劇。

為了這次採訪,梁志民翻找了過去的照片。以為自己已經沒有爺爺的照片,如作為礦務人員的爺爺,被一場颱風帶走,在三峽礦場裡下落不明;這次,卻在一張6歲的梁志民站在新竹關西崑崙宮前的合照裡,隱約看到爺爺模糊的身影。他還記得,拍照的那天是民國60年8月28日,不到一個月後,爺爺就從他的生命裡消失。去(2023)年在苗栗首演的音樂劇《那一天,彩虹出現》,梁志民將他與爺爺的故事寫了進去,不只是思念,也正訴說著他現在的一切似乎從這兒開始——音樂,戲劇,還有音樂劇。

音樂:從小活在生活裡的一部分

梁志民是新竹關西客家人。由於父親工作因素,在台南出生,國小之後才搬到台北;不過,童年的寒暑假都會回到關西爺爺家,因此建立深厚關係,而更深厚的或許是「唱歌」的基因。

他笑說:「客家人非常喜歡唱歌,吃飽的時候唱,在田裡幹活唱,採茶的時候唱,叫小孩回來也唱,那個音調都像在唱歌。」他的印象中,親戚的歌喉都非常好,「我一直到中學之後,才知道世界上有人音不準。」從那張爺爺留下身影的照片裡,他似乎聽見了聲音,是爺爺之前抱著他在庭院裡教他唱歌,還有奶奶在爺爺離開後,常沉吟著他聽不懂的歌詞,曲調卻還記得清晰。

對旋律敏感,也造就了梁志民愛唱歌的天性。國小三年級之後,他不只在校內唱合唱,也加入校外的榮星合唱團,尚未變聲的他在四部合聲間遊走,到現在都還記得每一部的唱法。有次排練完,他在走廊上哼著曲子,被當時的鋼琴老師聽見,喚了他過去詢問,梁志民才知道這首在家裡偶然聽到、並不知道名稱的曲子,是莫札特的小夜曲。老師拍了拍他肩膀,說這是首複雜的曲子,能夠哼得這麼準確,稱讚他有天分。梁志民說:「當時不知道所謂的天賦,只覺得唱歌是非常有趣、非常快樂的事情。」

十多年前,梁志民要執導北藝大戲劇學院秋季公演的《費加洛婚禮》音樂劇版(2008),便在開車去高雄的路途中,把歌劇《費加洛婚禮》聽了約莫4遍,回到台北後,對著總譜將音樂剪出來,與作曲家櫻井弘二討論改編。這種能力,是從小就深植在身體裡的,除了天賦,更是他始終在沉浸在這樣的環境裡尋覓自己擅長的、也喜歡的事情。

並且,音樂不只是在創作中,更已是他生活裡的一部分。梁志民說,游泳時有聽音樂的習慣,會在防水MP3裡放一整齣歌劇、音樂劇、或是京劇,像是《四郎探母》就因為這樣的習慣,可以從頭唱到最後一句「扭回頭來叫小番」。他說,自己對音樂的品味很廣,一直透過學生接觸到最新歌手,包含嘻哈音樂也信手捻來。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