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单位精心规划、观众满心期盼的演出活动,因台风而停演,谁都不乐见。图为2014年两厅院户外爵士派对现场。(国家两厅院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台风过后……

事前买保险事后有救助 不怕台风来捣蛋?

现行政府协助方案与民间保险

台风造成的损失,要靠什么来弥补?除了事前需注意演出制作相关合约中的有关条款,问清楚补助款项的发放状况,公部门还提供什么事后协助的机制?而事前的保险规划,是否有合适的相关商品?就让我们借此机会来了解台湾表演艺术界面临的现况……

台风造成的损失,要靠什么来弥补?除了事前需注意演出制作相关合约中的有关条款,问清楚补助款项的发放状况,公部门还提供什么事后协助的机制?而事前的保险规划,是否有合适的相关商品?就让我们借此机会来了解台湾表演艺术界面临的现况……

作为节目主办单位,面对台风造成的停演,还需退票给观众,造成票房收入减少,连带地导致制作成本无法回收。这当中,可能包括有前置的灯光、舞台、服装等制作费用、付给技术厂商的款项,或是邀演艺术家的机票、住宿等,均是已经付出的费用。至于演出费是否支付,则要看实际状况及合约。台北艺术节行政总监刘丽婷特别提醒,如果演出节目属于「承揽标案」的状况,那么合约内容就可能又有所不同。无论是身为主办单位,或是演出团队,在订立合约时,都必须看清楚演出若因不可抗力因素情况下取消,相关的条文如何保障双方的权益、分担各自的损失,而细节则端视双方如何仔细商谈。

而在国内演出团队及节目多有接受文化部或国艺会补助的情况下,若遇上节目可能因台风异动的情形,也最好提早向承办窗口询问是否会影响补助款的发放,以及如何办理相关的行政流程。以国艺会补助的演出制作为例,一般而言,在符合补助及相关核销规定的情况下,团队并不会发生被扣款的情形。

文化部急难补助主要协助恢复营运

面对每年来袭的风灾,表演艺术团体的相关损失究竟有多少?若想比照农林渔牧业的灾损给出估算数字,并非易事。尽管各县市政府、售票系统会针对个别台风受影响的节目场次发布公告,却难以统计历年来因台风取消的场次数,甚至是相关票房和财务损失及对整体艺文界的影响。二○一五年,尼伯特台风重创台东,布拉瑞扬舞团BDC的排练场近乎全毁,在各界捐款之下重建。文化部则启动「文化艺术团体急难补助作业要点」给予协助。以要点内容来看,欲申请的单位,除了合法立案、从事艺术文化工作有所贡献,还须符合因遭遇紧急灾害,经营陷于困境,致影响后续正常运作的条件。而补助项目包括艺术资料之保存、维护及重建、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之正常运作、相关设施的兴修及设备购置、团体临时排演场所之租金,以及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展演重置所需之器物等等。由这些项目看来,主要补助的是恢复正常营运所需要的支出,而非因急难所造成的损失。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除了文化部提供的急难补助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以协助团体之处?以同样「看天吃饭」的农林渔牧业来说,农委会在二○一五年委托民间保险公司开办「高接梨保险」,以此产物保险为例,分为政府灾助连结型,以及实损实赔型两种。只要果园受损害达百分之廿,且农友取得政府开立的天灾灾害救助证明,无论选择两种中的哪一种,都能申请理赔。开办第一年投保户数并不多,面对居高不下的保费,也让农友却步。政府则采补助三分之一保费的方式,配合部分地方政府加码,也让农民的保费负担降低,只须自行缴纳三分之二至三分之一不等。

「节目中断险」的保障范畴

以表演相关活动而言,类似概念、降低因天灾造成损失的保险产品,则属「节目中断险」,国内大型产物保险公司如国泰、富邦、南山等保险公司皆有相关商品。节目中断的状况定义为:「节目因天候影响或参与节目演出主要人员未能出席,或其他不可抗力之意外事故导致节目必须全部或部分取消、中途停止、延期举行或更换举办地点。」所造成的直接财务费用损失,将由承保的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承保事故则包含三种:一、「被保险人或节目主办单位所无法控制之意外事故(但不包括任何节目出席人员之缺席或任何天气因素所致者)」,二、「保险契约中所载之节目出席人员因疾病、意外伤害或死亡而缺席」,三、「节目遭遇大雨、台风或冰雹」。投保单位可依其不同需要,选择、合并不同的承保范围,保额则以被保险人书面提供的成本收支明细为准。如果投保单位选择按比例投保(例如一百万的支出,投保保额五十万),则会依照比例摊赔,而相关的程序最迟需要在节目演出的十五天前完成,并缴纳保费。

若以最可能发生的台风影响演出的情况来看,现行节目中断险的条款对台风的定义是:「节目举行所在地区,举行当日经中央气象局发布陆上台风警报并经行政机关宣布停止上班上课者。」大部分因台风袭台而停演的节目均符合这样的承保范围,若有例外,例如户外演出可能需要将搭台期间遇到台风、致使搭台进度延误,即便台风走了,也无法如期演出的状况考量在内,就必须再跟承保单位厘清条款内容。

节目中断险保费偏高让团队却步

尽管此保险商品在国内出现已有十多年之久,却属于冷门险种,保费相对高昂──视情况而定,保费占保额的百分之三至六不等。保费费率高低又和要保人在申请理赔的自付额,或是演出的节目内容、举办的地点、场次、时间和规模等因素相关。同时,依现行的商品条款来看,「节目中断险」理赔的财务损失属于费用或支出:例如场地租借费、演出费、政府规费,或是因退票产生的手续费等,而不理赔对于预期利润及收入(例如票房收入)。若想针对收入或利润做投保,则属「天气保险」的承保范围,然而此项保险的保费又比节目中断险的费率更高,未必是演出团队可以负担的费用。

对于表演艺术团体来说,询问节目中断险的人多,实际投保的少。透过业者分享得知,此险种在国内各保险公司的年保费收入不到台币一千万元。多半会投保的单位可能是邀请国外演出来台,应艺术家的要求投保。反而是运动赛事如世大运、棒球赛、流行音乐演唱会等大型活动,较常有投保的规划。若整年度规划节目较多,可以与保险业者讨论保单内容及保额,选择就单一节目投保,或是一次投保一整年所有节目,分摊保费支出。

从团队经营的角度来看,现行普遍针对举办活动投保公共意外责任险,尤其在八仙尘爆意外之后,行政院核定的保险金额大幅提高,也增强活动相关业者的安全意识。相对来说,节目取消损失金额有限,亦非强制保险,也可能是节目中断险较少列入考量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根据节目和团队的性质不同,每个团队所需要的保障内容也不尽相同。若以戏剧、舞蹈等演出来看,就算以整个制作的费用做投保,缴了高额保费,若遇上台风,只有单场取消,保险公司仅理赔该场费用,恐怕也会让团队觉得不合算。是否能就不同单位的需求量身规划,也需要个别与保险公司做评估和讨论。

政府是否可能介入辅导防灾保险?

无论是节目中断险或是天气保险,其所提供的保障,是否符合国内演出团队、经纪公司和场馆的实际需求?虽然演出团队可以向民间保险公司投保,而政府是否能够辅导、补助这块?例如政府部分补助保费、让团队自付部分保费,也减轻负担。国外的流行音乐界有相关保险,但表演艺术的演出与流行音乐演唱会不同,如邦乔飞的流行音乐会,多半业者引进的是现成的节目,不像国内演出还有制作成本必须透过各场票房收入摊提。若是有个较大的组织、工会等出来协助与保险业商谈,看现行条款适不适合、有哪些可以调整,应会比单独团队谈来得更好。

而由风灾导致的损失,和相关保险的讨论出发,或许还可以思考的是:就整体表演艺术环境而言,需要什么样的防灾体质?扩大来看,对于风险的管理,有什么是可以做的准备?对于场馆经营者、演出团队、政府部门,甚至是投身表演艺术的众多自由工作者而言,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