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秀伟净化心灵回归自然的作品《生之曼陀罗》。(吴明哲 摄)
九四回顾 系列专题⑤/九四回顾/舞蹈

思想的身体乃创作的泉源 当舞蹈遇上「身体」……

近来,在西方价値体系下被压抑的「身体」,逐渐从舞蹈这个以「身体」为媒体与工具的领域中恢复与「精神」应有的同等地位。在东方的日本也在战后发展出从身体深处寻求创作原点的舞踏。台湾一九九四的舞蹈创作者在这些东/西观念的冲击之下,各自推出他们以「身体」出发的创作路线。

近来,在西方价値体系下被压抑的「身体」,逐渐从舞蹈这个以「身体」为媒体与工具的领域中恢复与「精神」应有的同等地位。在东方的日本也在战后发展出从身体深处寻求创作原点的舞踏。台湾一九九四的舞蹈创作者在这些东/西观念的冲击之下,各自推出他们以「身体」出发的创作路线。

「身体」既是编舞家创作的媒体,也是舞蹈家表演的工具,没有它,舞蹈创作就无法进行与存在。但在新的舞蹈创作理念中,「身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此一观点,它不只是媒体与工具,它更成为创作的泉源,可思想的身体(the thinking body)。透过存在的现象,编舞家以敏感与尖锐的知觉去触探深层的自我,并作自我的认知、吿白与剖析。这正是今年舞蹈创作的趋势与潮流。

女性编舞家对身体的吿白

对女性编舞家来说月信、情欲、落红、怀孕、生子是女性生命的经历与过程,它们有意识、无意识地成为女性编舞家创作的泉源,从林秀伟的《生之曼陀罗》与何晓玫的《盛开之前》都可看到女性对自我身体的认知与吿白。而陶馥兰的《欧兰朶》则阐释女性受困于肉体、情欲与物质的束缚的痛苦中。与玛丽.书娜的《牧神的午后》相同,解脱女性的痛苦之道是以肉体的蜕变与叛逆来达成,雌雄同体于是出现在他们的舞作中。

日本舞踏旋风的侵袭

今年最震撼舞坛的「身体」旋风是来自日本的舞踏。强调深层存在主义的舞踏,意图从现实的空间中跳脱出来,回归到身体深处的原始起点,并将身体下部蕴藏的色欲转化为对土地富饶生殖力的爱恋。土方巽认为「暗黑」是一种长久以来被排除的身体记忆,可以用来顚覆肉体黑暗处。「色欲」的手段即是「物化」,就是将「身体」变身为动物、草木或任何自然界的原素。与此创作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玛丽.书娜的《春之祭》,为探索生命的同时存在与神秘,舞作中的舞者如同大自然中某种生命力旺盛的动物或微生物,藉著物化将身体回归到生命的原点。

大野一雄与土方巽同为日本舞踏的滥觞,他强调舞踏的创始精神在于让身体自由地表达自己。舞踏的深奥与黑暗是一种隐藏于身体深处真诚的美,观众不能单凭外在的形象来欣赏它,应与舞蹈共同倾听、分享生命的真实性、残缺、丑陋、贪婪、爱欲与叛逆,如此舞踏艺术的最高境界花朶(Hana)才能嫣然绽开于舞者与观众之间。

新的肉体/精神二元论

在笛卡儿的二元论中人的肉体与精神是分开的,肉体的存在是负面的,是凭著天然的欲求而活的。精神或灵魂是高于肉体的,它主宰人一切的活动。然而学者柯宁.威尔索(Colin Wilso)认为这个观点非常不适用于当代的舞蹈艺术,而提出了新的二元论,他说「身体」是具有正面价値的,从舞蹈现象学的角度来看,身体是属「全然活著的身体」(lived body),它包涵意识、知觉与思想存在于那不可分离的灵(soul)、魂(mind)、体(body)中。这种主张与约翰.马丁(John Martin)的meta-kinesis相呼应,meta引自meta-physics,即形而上的意思,kinesis引自physical movement,即身体的动作。他认为舞蹈是一种融合精神与动作为一体的艺术,缺少其中任何一方,舞蹈就成为一个空洞的名词。

相由心生、身心合一

《流浪者之歌》是云门秋季公演的重头戏,林怀民不再注重动作的难度与繁复性,他力求相由心生,寻求解脱者的无欲世界,舞者徐徐缓缓的动作如慈悲的摆渡人,欲将观众引渡至心灵深处的净土。此时身体已脱离了性别、特征与荣形美貌。为了达到老僧入定般的境界,舞者藉著打坐念经使自己的心灵与身体安静下来,这种反常的安静带给观者极大的凝聚力,而不得不全神贯注去思索舞者要传递的讯息是什么。

另外两位主张相由心生的舞蹈家是刘绍炉与林秀伟,他们根据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去发展自我的身体语汇,刘绍炉追求「气、身、心合一」,林秀伟注重「气韵合一」,基本上太极的吐纳、气功的运气是他们净化心灵回归自然的创作哲学;藉著圆融运转的气,与回归自然的情,心平气和地产生气、韵、生、动的舞蹈肢体《奥林匹克》与《生之曼陀罗》。

当有些编舞家企图放弃传统的技巧与繁复的身体动作时,有些编舞家却想继续开展身体的多功能用途。美国现代舞的理论家杜丽丝.韩福瑞曾提出将音乐视觉化(music visualization)的见解──即是将音乐的每一个音符以动作淸楚地显明出来。年轻的台湾舞者也有不少人是韩福瑞的追随者,尤其在现代芭蕾方面伍蔓丽、蒋秋娥和李淑惠都作过这样的尝试,然而在现代舞方面何晓玫更将国字的字意与字音以身体的符号来代替,《伊疑以忆》以国字的四声为媒介而触发的肢体语言即丰富又逗趣。

再看裸体风波

今年传统舞蹈美学的终结者,除了来自日本的舞踏外,尙有来自法国的玛姬.玛汉与来自美国的「骨迷宫」。玛汉的作品《May B》暴露了生命的虚空、贫乏、疏离、斗争、愤怒与无奈。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姿态丑陋是此舞的特征,虽与传统的美学背道而驰,对有心人来说生命真实的一面是极感动人的。「骨迷宫」是属西方的舞踏,以裸露的身体坦诚地与观众对话。「它们美吗?」、「是色情还是艺术呢?」成为艺文界人士讨论的主题,也成为主政者伤脑筋的问题。希腊人相信人与神同形同性,人的身体是神最完美的创造,所以大部份的西方民族以珍爱的心态去接受自我的身体。然而在台湾,传统的观念是羞于将身体完全显露在他人面前,更认为裸体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要一般人放弃此观念在短时间内甚难。

回顾一九九四年舞蹈与「身体」之间发生的故事确实林林总总,他们不只丰富了爱舞者知性与感性的生活,同时也提醒我们重新去思考身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値──我们所拥有的是能思想、有意识的「身体」。

 

文字|江映碧  文化大学舞蹈系讲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