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蓬松的金色卷发、深邃的眼睛、及高耸的鼻子,一身开襟T-shirt、舒适的长裤、及凉鞋,外加黑色的霹雳包,这就是编出令台湾观众眼睛一亮的《备忘录》年轻编舞家雷米.贝尔。
看过他情感丰富、视觉效果千变万化的《备忘录》的观众,或许不相信一手编舞、并担任舞台及灯光设计的「奇才」,是一位如此朴实的三十几岁男子。但正如同在整支舞中让舞者爬、吊、撞、击、跨、藏,倚靠或缠绕、畏惧或忧伤的那面墙、或门、或车厢的装置,是用最基本的木板及铁架所制的一样,贝尔也是靠他扎实的舞蹈与音乐的底子,加上对以色列及他所属的奇布兹(Kibbutz,即希伯来文的「公社」)之关怀,而编出一个个动人的作品。
想从他口中套出编这些舞作有何「秘诀」时,得到的答案,也是一些最基本的原理:「编好作品无「程式」(formula),最重要是淸楚自己想传达的观念,并透过精准的方式表现出来」;「舞台上的所有元素:舞台设计、音乐、灯光、服装,当然以及舞蹈动作本身,都必须为编舞家想传达的主题而服务。」
或许因为他所居住的嘉同(Ga'aton)奇布兹要求他和一般社民一样,除了为自己的专业付出,还要固定在公共食堂、社区的托儿所等轮班帮忙,早期甚至还要参与耕作,尽一己之力,因此这种脚踏实地的作事态度促成他如今的成就。
在国家剧院最后一场演出开演前,虽然入口已被劝吿「不可错过」,或是看过但意犹未尽的「贝尔迷」挤得水泄不通,但在后台的贝尔仍认真地与舞者们进行最后的彩排。在希伯来文与挟带的英文(因为有些舞者是生长在欧洲的犹太人,不甚懂希伯来文)都无法表达他的意思时,贝尔甚至亲自飞舞起来,展现他极富爆发力的舞台媚力。
(本刊编辑 林亚婷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