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对比旧社会使人感受到文明的进化,而我们对婚姻的新思维是否也能脱离旧传统呢?《复制新娘》要复制的是女子对未来的掌控力,而不是成为被婚纱店、被父权社会所复制的新娘。
果陀剧团《复制新娘》
9月11〜13日
台北新舞台
9月18〜20日
台北国父纪念馆
果陀剧团艺术总监梁志民曾在媒体公开表示,他心目中最欣赏的导演之一是以导戏严格著称的汪其楣,这对昔日校园中的师生,在十余年后以另一种方式密切互动──编导与制作人的新关系,《复制新娘》就是他们携手打造的「宠儿」。
为世代绮梦留影
「新娘」,可能是唯美憧憬、温柔情怀的象征,也可能是饱受压抑、牺牲自我的形象,然而整条婚纱摄影礼服店的街道,却只管塑造浪漫幸福的气氛,吸引将结婚的新人们「留住此情此景」,以备日后回忆。《复制新娘》这出戏就是以婚纱摄影礼服公司为主要场景,无论是年轻年长、本地海外,婚纱公司都可以设计出专属主题,甚至新娘只身居住在台北,婚纱公司都可以权充「娘家」以供「出阁」之用。更有意思的是,即使一位「新娘」和不只一位「新郞」先后去拍照,婚纱公司上上下下都会守口如瓶,因为他们的专业是造型、设计与拍照,而不是维护社会秩序。
女主角裴裴正是周旋于两个男友之间,又同时想跟两人结婚,于是邀了两人分别去拍婚纱照的「新娘」。裴裴的母亲、阿嬷、太婆,约一百年的四个世代,这些女人都曾为新娘,对婚纱也都怀抱过绮思梦想,然而懵懂识字的太婆所嫁非所爱、心怀大志的阿嬷终究成为平凡主妇、拥有高学历的女强人妈妈事业家庭皆操劳。导演汪其楣巧妙串起百年光阴,无论是太婆幽魂来到现代婚纱店,或者倒敍百年前、数十年前的女性识字求学情景、现代少女前卫的爱情观,藉世代间不同的特色勾勒女儿心思。
严肃导演的温馨喜剧
导演汪其楣过去很少尝试温馨喜剧,作品多朝向刻划历史、地方(族群)文化、环境与人的关系,并强烈关注女性议题,在果陀剧团邀请下推出新戏,「我就作一出喜剧吧!免得大家老是说我严肃。」汪其楣笑颜逐开地解释自己这次的转变,「而且,戏要在大型剧场演出,吸引观众也是我应该顾及的一环。」然而风格虽然改变,熟悉上手的素材与味道却仍有她独门的配方:诗化的语言、一景多场的流畅转换、穿揷歌舞场面、经田野调查产生的写实情境。
全戏虽分上下两场,舞台却始终以婚纱店一景为主,舞台设计林克华将空间分为两个固定的楼层,其他如接待客人的门厅、拍照的不同布景处、试婚纱的更衣处,都是可以活动拆建的,而以抽象符号取代写实布景,希望让古代的情节也可以利用这些场景演出。导演不用暗场方式来转换场景,改以灯光区位变化、多定点的移动来建立不同戏剧情境,而此戏灯光设计便由云门舞集技术总监张赞桃担任。戏中有台湾民谣配唱或交际舞的群舞场面,因此汪其楣也请来了编舞家何晓玫,根据不同剧情需要设计、指导舞蹈动作。
新科技与新思维
裴裴的妹妹缤缤是个国中生,早熟而社会化的她,常借由电脑、call机和同龄的好朋友(男女皆有)交换心事、倾吐情感,他们还从报上知道新科技将可以制造出两个卵子结合一个精子的胚胎,也就是3p(3parents)生殖时代的来临,戏中借由三个十三岁的少年来点染这些时代话题。女女、男男或男女,不管如何配对,传统的家庭与繁衍观念,似乎再也不能箝制新一代奔放的情感。
从百年前不识几个字的太婆,无力反抗婚姻,到日据时代高校毕业,却仍得无奈产生十一胎的阿嬷;从高学历女强人妈妈坚持女儿必须(只)嫁一个丈夫,到叛逆活泼的少女,潇洒自然地爱男生也爱女生。导演希望在历史转变中撷取一些女子典型,以温情的方式铺陈她们的怨、她们的悔,不见对过往的控诉情緖,反而是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而逝去的古早女子纵然没有「未来」可言,导演还是安排她的幽魂来到婚纱店,让她悄悄褪去那袭陈旧嫁衣与红缎头巾,选择轻柔白纱、也选择自己所爱的男子。
新科技对比旧社会使人感受到文明的进化,而我们对婚姻的新思维是否也能脱离旧传统呢?《复制新娘》要复制的是女子对未来的掌控力,而不是成为被婚纱店、被父权社会所复制的新娘。
(本刊编辑 蔡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