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華
-
即將上場 Preview
擊樂劇場「木蘭」 探討女性角色演變
源自去年與國光劇團首次的合作,「披京展擊」裡十分鐘的曲目撞擊,讓駐團作曲家洪千惠體會到,這個方式其實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再次的跨界合作,朱團特別邀請了導演李小平,舞台燈光設計林克華及劇場服裝設計陳婉麗,共同打造一場現代的「擊樂劇場」,在這次的「木蘭」中,將嘗試探討女性角色的演變,試圖將古代與現代相互串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西文化 扯不清的結
每年十月到十二月上陣的「下一波藝術節」,可謂是當代表演藝術的指標展示場,精英製作薈萃,創意新作並榮,可以從中觀察到最新的表演藝術創作趨勢。這次介紹的三齣作品,不論是台灣出品的優人神鼓《金剛心》,中法人員合作的Les Sept Planches de la Ruse,或是取材印度故事、音樂與肢體的Arjuna's Dilemma,都可看出多元文化混融的意圖。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移設台灣 已有卅六年歷史,全球劇場藝術領域中、規模最大並且最具權威性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外圍組織OISTAT(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Scnographes, Techniciens et Architectes de Thtre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術師組織,簡稱OISTAT),十一月十八日在眾人的見證下完成簽約儀式,將總部移設台灣,成為第一個總部設立在台灣的國際組織。 OISTAT一九六八年成立於捷克布拉格,目前有卅二個會員國,個人會員與組織會員約兩萬名,分布於四十八個國家。台灣自一九九七年加入成為正式會員,便積極參與OISTAT國際活動,然而過程中卻頻遭到中共外交干預,要求主辦單位更改台灣名稱為Taiwan(China)。 二○○三年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台灣國家館獲得特殊銀牌獎,是近四十年來亞洲國家獲得的最高榮譽;二○○五年在OISTAT總會支持之下,我國劇場設計師張維文順利參選執行委員,並獲選為現任OISTAT副會長;在文建會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到OISTAT總部設立台灣為期十年。 自二○○四年十月在宜蘭舉辦的OISTAT劇場建築暨理事會年會後,即展開OISTAT總部移設台灣的協商及籌備。在資深劇場設計師林克華、張維文、王孟超、王世信、前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張翼宇,與OISTAT總會會長Michael Ramsaur(美國)、執行委員Leon Brauner(美國)、Martin Godfrey(英國)、Peter McKinnon(加拿大)等人的攜手合作之下,在阿姆斯特丹、多倫多、台北、布拉格等地共舉行五次協調會議,並於六月在OISTAT發源地布拉格簽署備忘錄,奠定了文建會與OISTAT雙方合作的基礎。 OISTAT為我國少數以台灣名義加入、第一個將總部移設台灣、及第一個在台灣登記立案的國際非營利組織。藉由OISTAT總部的運作,台灣將成為國際劇場全球網絡中心,勢必將大幅提昇台灣的劇場專業發展。在未來十年中,OISTAT將經歷三次PQ劇場藝術節(PQ Scenofest),三次國際劇場建築競賽(Architecture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南管化身時尚
王心心 要做南管音樂舞劇的品牌領導
「誰說南管不能跟『現代』畫上等號,這次的『王心心作場』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王心心說,南管在古代是時尚,在現代也可以是時尚,多方面的跨界嘗試,還有定位清楚的票房策略,是讓南管歷經千年依然如新的活命丹。
-
戲曲
吳興國用「丑」戲解譯貝克特密碼
吳興國套用李立群的話說,《等待果陀》是一部貝克特密碼,只要創作者一不留心,便會陷入泥沼,迷失其中,而觀眾則會昏睡不醒人事。吳興國破解密碼的方式是四兩撥千金,將《等待果陀》定位為「很丑」的戲。兩名丑角在百般無聊的等待中,以荒謬嬉鬧說盡人生禪意。他笑稱對演員唯一的要求是「不讓觀眾在劇中人孤寂漫長的等待中睡著」。
-
舞蹈
計白當黑之外
陰陽虛實、動靜黑白、剛柔聚散、氣形神體、傳統當代,在所有看似對立與二分的概念中,編舞家巧描太極,試圖融通超越;在說與不說之間,創作者潑墨山水,成就一幅幅瞬間即逝的躍動軌跡。在《行草貳》中,我們看到林懷民漸歛鋒芒,試圖還原黑白之外的本來面目。是身體,是形式,同時也是精神。
-
舞蹈
蘆葦的面貌
《蘆葦地帶》在技巧和感染力上是成功的,戲劇性的掌握、舞者的人生閱歷、舞蹈技巧,創作者的編舞,乃至於整體舞台技術,均有水準以上的演出,但是,總期待一些別的什麼。下半場的《囍宴之後》,雖曰是在英籍編舞家Charlotte Vincent來台後與舞者排練四週的即興成果,但對於「人生大喜之事」背後拆解、呈現的「黑色幽默」態度,也巧妙地呼應了上半場不「『重』處理」生命課題的選擇。
-
專題
與其「控制」,不如「謙卑」
跨界裝置藝術家張忘,從美術、創作者,同時也是觀衆等多重角度,來看《行草》的多媒體運用。
-
舞蹈
舞活空間的肉身行草
從書法領略舞蹈,林懷民對身體與空間的虛/實關係之探究,在上半場結尾的男性群舞一幕裡達到高潮。黑底金字的碑文透過投影在舞台上漫天蓋下,佈滿背幕、側翼、地板、以及舞者們赤裸的身體。融入這鋪天蓋地的文字迷陣裡,舞者的軀體彷彿幽靈般,透明而虛無。而擁有實體的反而是那佔滿舞台的黑暗空間。
-
舞蹈
解開台灣舞蹈月娘的神話
蔡瑞月的十一支舞作因重建而重現舞台,這是台灣舞蹈史空前的大工程;是當時代社會面貌的寫照;而它更大的意義在於一個舞蹈家面對藝術所展露出的真、善與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他們,都曾走過「雲門」……
翻開台灣的劇場史,雲門實驗劇場是許多劇場技術工作者心中的第一筆紀錄,它在當時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訓練出許多優秀的人才,這樣的影響,至今還深深被人懷念著。
-
台前幕後
夏日劇場,天使下蛋
希望能以多年累積的經驗與跨界領域的專業素養,來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讓自己、也讓年輕一代的創作者能創構出具想像力、創造力、與實踐力的劇場作品,於是靳萍萍、林克華、房國彦與曲德義這四位「老師級」的人物,一起成立了「天使蛋劇團」。
-
台前幕後
純白婚紗與豔紅緞巾 《複製新娘》的雙重抉擇
新科技對比舊社會使人感受到文明的進化,而我們對婚姻的新思維是否也能脫離舊傳統呢?《複製新娘》要複製的是女子對未來的掌控力,而不是成爲被婚紗店、被父權社會所複製的新娘。
-
舞蹈
繁簡相呈
從實驗劇場走上國家劇院,從熱鬧的歌舞劇跳到純肢體的舞蹈小品,唯一不變的是這群資深劇場工作者對跨界實驗的自我挑戰。《白》與《蝕》皆將重點歸還舞蹈。《蝕》雖爲《白》的兩倍長,但後者卻獲得不少佳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代舞台設計在台灣
舞台設計的發展是和整體劇場藝術環境同步前進的,台灣目前表演藝術的環境較諸二、三十年前,雖然在硬體設備及器材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但在一切講求速成、省錢的前題下,相對地在制度的完善及藝術水準的提升上就遭遇難以突破的瓶頸。
-
焦點
羅大佑要「出走」?
羅大佑要到國家劇院演出「歌、舞、劇」?是那位八〇年代棄醫從歌,選擇以一襲全黑的造型,演唱批判社會歌曲的搖滾歌手?演出中他會跳舞嗎?又會以什麼造型出現呢?
-
奧地利
西方歌劇、東方精神
國內舞蹈界長老林懷民執導歌劇處女作《羅生門》月前在奧地利首演。除了作曲者久保摩耶子是日裔德籍,其他主要合作者皆由林懷民指定,即國內熟悉的舞台設計李名覺、技術指導林克華與服裝設計葉錦添。如此由東方人主導的歌劇,在西方人眼裡又留下什麼印象?
-
焦點
用腦袋去思考舞台上的美術 專訪《夢土》燈光設計林克華
《夢土》舞台燈光的設計、幻燈片的安排,都異常的複雜。今天的《夢土》和十年前的《夢土》差別在哪裡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穿什麼?有關係! 舞蹈服裝秀座談會
《表演藝術》雜誌特別與光環舞集合作,以劉紹爐的舞作〈移植〉做爲「實驗」,邀請三位不同背景之新一代舞台服裝設計者──在香港從事美術、攝影工作的葉錦添,在美國硏習戲劇與時裝的馬靜怡,和從國內服裝設計科系畢業後獻身表演藝術界的蔡毓芬,共同爲同一支舞作設計,並且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秀,會後並有座談會,從編舞者、舞者、設計者等多重角度來探討服裝在表演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
-
台前幕後
當戲越入人生,心該如何安放? 寫在「台北越界」舞團登台前
去年成立的「台北越界」舞團,繼推出備受矚目的《失樂園》之後,今年又再度以一場「黎海寧、羅曼菲與林克華的作品」與觀衆在植物園荷花池畔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