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澄澄的油菜花田看过去,即是南街村村办企业栉比鳞次的厂房,这也是「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的经济后盾。(方静琦 摄)
大陆剧场 大陆剧场

豫剧的「希望」

南街村的戏曲学校

「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是在南街村经济高速发展、村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之所以起名「希望戏曲学校」,乃是有「援助希望工程,从事文化扶贫」的意思;另一方面,它同时也负有为南街村文工团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使命。

「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是在南街村经济高速发展、村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之所以起名「希望戏曲学校」,乃是有「援助希望工程,从事文化扶贫」的意思;另一方面,它同时也负有为南街村文工团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使命。

春寒乍暖的四月天里,我们的座车一路从郑州市开往临颖县;途中,郑许高速公路两旁的旱田地里桃花红、李花白盛开地恣意盎然。这一趟的旅程,原本是为了陪伴台湾一代豫剧宗师、也就是人称「豫剧皇太后」的张岫云老师,前往其久别的出生地临颖县探访,并为她隔天将到双亲坟上祭祀上香的历史画面留下珍贵的纪录。也就在此次随张岫云老师寻根的过程中,由于张老师的极力推荐与地缘之便,便安排了这一趟参访行程;也因此,我们一行人得以有一探「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堂奥的机会。

小社区建设理念打造柳绿花红南街村

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地处豫中平原,位于临颖县城南隅,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共有八百多户、三千多的人口,以及将近两千亩的耕地,总面积有一点七八平方公里。小小的一处村落,却有一个集体经济实力相当雄厚的企业组织──「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有别于其他地方上「联产承保制」的生产方式,这个以大集体制运作、主要以生产方便面、食品、飮料、酒类……等等农业副产品的村办企业,正是兴办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的主要推手,也是南街村以五年数百万人民币的计划打造豫剧希望之光的资金来源。

「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是在南街村经济高速发展、村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也是村民在「实施希望工程、弘扬豫剧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信念引导下所结成的果实。之所以起名「希望戏曲学校」,乃是有「援助希望工程,从事文化扶贫」的意思;另一方面,它同时也负有为南街村文工团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使命,以便日后作为提供人们豫剧表演欣赏的娱乐来源。

目前身为该校校长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孙玉菊,转述戏校成立时南街村代表致词时的一段话,向我们大致说明该戏校扮演的角色之一:「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是在特殊的时期、特定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它还提供了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与失学的儿童,另一条成才之路。」一如孙校长所说,该戏校的学生成员的确有许多是来自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

红桃白李紫荆中的「豫南一枝花」

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于一九九七年四月开始宣传招生,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来自河南省境内一百多个县市、为数六千多位的孩童前来报考。之后,经过重重严格的筛选、考核,共正式录取了六十二名学生,演员班四十名,男女各二十名,乐队二十二名;其中含孤儿四名以及特困生十名、希望工程扶助生一名;学生年龄大多在十、十一岁之间。亦如南街村村民所享有的集体待遇一般,这些艺生学童也就在南街村集体负担的情况下,得以享受在学期间生活费、学费全免以及其他许多令他们不虞匮乏的生活条件。孙校长描述当初招生的状况时,特别提到一个考试时发生的趣事:「当初因为报考人数众多,许多考生或是考生的家长无不想尽办法,希望自己或是自己的小孩可以考进戏校。而就在面试当天,有一位年龄很小、个子也很小的考生,因为担心自己父母亲身高都不高的情形下极可能会让老师们认为她以后一定也会长不高,而因此令她无法进戏校就读;小小年纪的她竟央求也是同来应考的一位考生的婶婶充当她的母亲带她到面试考场,好让老师们认为她以后一定会长高、进而录取她。」孙校长语毕还频频笑叹:「竞争真的很激烈!」

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在完成招生的程序之后,正式于一九九七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开学授课。除了邀请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以及著名戏剧理论与评论家荆桦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之外,亦延聘常香玉的大弟子、豫剧表演艺术家孙玉菊担任校长,并聘请了多位的专业固定教师驻校指导,其中包括张月荣(孙玉菊校长的师姐,国家二级演员)担任唱念教师、朱玉双(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二级导演)担任身训、排戏教师,以及许宝勋(著名鼓师、编腔与编曲家,国家二级作曲家)担任场面教师等;除此之外,尙有魏连友、王金良、张廷赢、王新生、徐专英等多位豫剧专业教师。

戏校的学制为五年,设有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等,并依据学生个人素质进行分班。学生早上五点起床,先是跑步、作体操、吊嗓,之后一个钟头的文化课,再来便是分科课程,一天总共上六至七节的课;有时在下午也会有一两节的文化课。到了周末、周日时,还会有乐理课等等的安排;一般时候的晚上时间则是安排晚自习,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做作业。这样节奏紧密的课程铺排,外加「以戏带功」的训练方法、以及老师们的全天候「紧迫盯人」,最重要的是该校师生还「全年无休」,一年之中所有学生才仅有在过年的时候放二十天的寒假而已。对此,孙校长感慨地说:「虽然有些人对于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以为然,但是我还是很坚持这样的做法。」从现今一般戏校的教育制度已不如从前那么严格的普遍情形看来,孙校长办校时所遭遇的处境就不难想像。(笔者按:之后回到台湾,巧遇许宝勋受邀在国立国光剧团豫剧队客座指导,同时也在国立国光艺术戏剧学校豫剧组客座教学,便和他聊起南街村一行时的见闻,许宝勋身为该戏校的教师,对于严格管教的教学方法有他的见解:「学生一放假太久就提不动了!──一天不练,你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的知道;三天不练,观众都知道!──这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得。」)

学生毕业后,一如之前所述,除预计大部分将留用南街村文工团服务外,个别特殊的优秀人才则将推荐至高一级的艺校继续深造。「不过就这五年,五年之后,当这些学生都学成了,就不再招生了;所有现在在这儿的老师在完成任务之后也会至另处服务。」孙校长说。

小小年纪唱作出多样人生

我们一行人在孙校长与张月荣老师的引领下参观戏校之余,也从这一处占地不大、设置简单的房舍里,隐约感受到戏校所独有的、隐约流动的一贯氛围,一种从上到下、有条不紊的整齐与俐落;特别是从一个转角、一个窗缝,所流泄出的吊嗓练声与踢腿练功时发出的声息,或者是学生专注地挨著录音机一字一句地重复咬字的正确与音韵的精准,便不难看出此地的学生何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便能缔造出不错成绩的原因。校长室的墙面布吿栏里尽是戏校学生们「四处征战」的战利品,包括荣获「中国小梅花奖」以及「河南省首届蒲公英奖」多项奖项;其中有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表演奖与金奖的《闹花灯》、折子戏〈亲家母对唱〉,以及获得铜奖的豫剧淸唱《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在彼岸戏曲环境竞赛万分激烈的情况下,不啻充分说明了戏校扎实训练的成果。当我们经过排练教室,孙校长还非常自豪地向我们说戏校虽小,但在其他戏校里难能享受到的中央空调设备可是羡煞许多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真可比天之骄子!

为了欢迎学生们口中耳闻已久的张岫云姥姥,孙校长与戏校里的老师们特别在我们参观校舍之余,安排了近日来学生们排练有成、且曾在上述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的几段折子戏。特别的是当其中淸唱《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的小演员张方方一出场,场面音乐一吹奏、童稚淸嫩却道地嘹亮的声音一出,我的眼泪便已开始莫名不听使唤地在眼眶打转;而演出《朝阳沟》里的〈亲家母对唱〉一折时,一群年纪相仿、身高相当的女娃儿,在舞台上依照排练时安排的样式尽心极力地扭摆著小巧灵活的身躯,动作的稳定度与节奏的一致性,不由得让人眼睛发亮。孙校长在大家鼓掌赞美之余,面容菀尔地指著台上一位正在答礼、架势十足的小小演员对我们说:「这个张方方就是我刚才跟你们提到的那个拉著别的考生的婶婶来应考的那个娃儿;她进来时只有七岁多,现在已经九岁了。」看著台上小儿的精湛演出,虽然还只是折子戏的表演,未能欣赏到他们演出全本大戏,但是也不禁令我有些联想──传统戏曲界的人都熟知北京市戏曲学校有位善于发掘、培养戏曲人才的孙毓敏校长;如今从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学生的表现看来,如果说「豫剧界有个孙玉菊校长」,或许也不为过吧!

而原来这些戏校学生们演出的这几个折子到底说来既不悲也不哀,甚至有的还是相当喜闹、极具娱乐效果的节庆晚会节目内容,实在没有理由令人感到悲伤而掉泪;然而,目睹这一群小孩童,年龄大多不过十岁出头左右,最小的还只是九足岁,严格说来都只是小学四、五年级大的小小孩而已;可想而知,他们既没有阅人无数、也没有丰富的生命经验,却能够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一个完全不懂得表演的小孩,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站在舞台上、台风稳健地使尽所有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功夫与绝活,极尽所能地模仿非他们这般年纪所能理解的剧本中那个虚构成人世界里的思想与情境,在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之后,赞叹之余也不禁令人感到万分疼惜。

豫剧教育的另类经验观摩

在结束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的参访之际,穿过狭小的廊道后步出校门,砖道一侧的油菜花开得油黄晶亮,学生们演出的情景声影久久还在脑海中打转。殊不论目前彼岸一些传统戏曲学校的密集训练方式是否曾经引来关于训练方法的争议与质疑,然而,同样是地方戏曲,豫剧艺术的发展在两岸戏剧艺术百家争鸣的现阶段,都正値面临突破可能的思考与探索。在两岸传统戏曲教育逐渐走向讲求均衡教育的「教学正常化」的同时,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的经验,提供的不仅是透过一扇窗户看到的另类视界,也局部提供了我们作为豫剧专业教育上的执著借镜。

 

文字|方静琦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戏剧研究所硕士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