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年是个很好的、可用的时间线索;从婴儿诞生到会吵糖吃、从叛逆到逐渐成熟的青春期。(击乐文教基金会 提供)
焦点 焦点

骚动,开始解放的青春期

朱宗庆打击乐团十五岁了

朱宗庆打击乐团即将过十五岁生日,八〇年代的打击青年如今多已为人父(母),清涩的学生气质也换上坚定自信的表情;不会再有人问:打鼓能做什么?不会有人质疑为什么到打击乐团「上班」。打击与心跳是同一件事,都在思考生命的脉搏与能量。悠悠十五载,像是十五岁的青春期少年,开始蜕变并同时解放。

朱宗庆打击乐团即将过十五岁生日,八〇年代的打击青年如今多已为人父(母),清涩的学生气质也换上坚定自信的表情;不会再有人问:打鼓能做什么?不会有人质疑为什么到打击乐团「上班」。打击与心跳是同一件事,都在思考生命的脉搏与能量。悠悠十五载,像是十五岁的青春期少年,开始蜕变并同时解放。

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团十五周年音乐会

1月5、7日

国家音乐厅

1月9日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1月14日

台中中山堂

一九八六的一月二日,朱宗庆领著一批年约二十的子弟兵,悄悄地在台北一家火锅店宣告成立「朱宗庆打击乐团」,当时他们尙不知道台湾的打击乐舞台和听众在那里(十五年前也确实没有什么补助是用来奖励「打击乐」的);这批热血青年自然也就没有想过,日后会继续敲出第一千场、累积十万笔的「击乐之友」,根据一个非正式的统计指出,至少超过一百万人次看过朱宗庆打击乐团的现场演出。

打开国际通路

还不仅如此,创团后第三年他们正式成立基金会,以非营利组织的文化经营模式介入专业艺术团队;第二个三年开办的朱宗庆打击教室,则直接冲击民间音乐教室生态,也为这个国内唯一的职业打击乐团带来更充裕的经济条件。九三年起朱宗庆连办三届国际打击节,为该团打开了国际的通路;前不久才以亚洲唯一团队受邀至「国际打击乐艺术协会年会」(PASIC)演出,美国主要的乐谱供应商「键盘击乐出版社」(Keyboard Percussion Publications)更允诺为其出版系列套谱,直接引介台湾当代作曲家的创作。

这应该不是偶然,历史会给许多创意人士十分钟的光与热,但通常昙花一现;朱宗庆在国家文艺奖得奖感言上曾有感而发:「台湾是一个给机会的社会」,但那奉半指的是辛勤奉献而且有「累积性成就」者。不过很幸运地,朱宗庆本人确实兼具这二种特质,而他领导的团队则见证了台湾表演艺术正在形成的「专业经营」模式。十五年是个很好的、可用的时间线索,从婴儿诞生到会吵糖吃;从叛逆到逐渐成熟的青春期,我们不妨解析「朱宗庆」如何成为一种品牌、一种真实的奇迹(miracle)。

朱宗庆的打击之路

一九八二年朱宗庆自维也纳音乐院学成归来,那时的打击乐,即使是在学院里,仍不是一门专业主修。西式音乐在台湾扎根其实不算太晚,然而当时的生态发展基本上以钢琴、声乐、弦乐为主,以学院为基地扩散伸向表演舞台是所谓「专业演奏家」基本的路径(台湾向来没有表演经纪的机制,所以「学院派」的品牌经常巧妙地提供社会认证「专业」的合性基础)。朱宗庆左手投入国立艺术学院第一届击乐组的设立,右手则手持麦克风四处演讲(在一次的访谈中,他曾经形容后来带团到地方演出的「椿脚」,都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大学讲师的身分对于这个阶段的朱宗庆应该是个正数,因为即使从都会走到地方,普罗大众对于「留学的」都有分敬意,尤其在驰名的维也纳音乐院主修「打击乐」,民间的好奇心经常替朱宗庆在「精致艺术-大众」之间拉进了不少距离。

免去演奏系谱的监控

从近代音乐史的发展来看,击乐的概念与分类是二十世纪才有的,它没有庞杂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演奏系谱,它是一种「正在形成」而且可以「不断创造」的演奏形式,它基本扣合了现代音乐「声音即音乐」的理性基础,并与二十世纪后半叶,主流音乐论述集体归返世界(民族)音乐的潮流有关。

以这个角度看来,朱宗庆其实掌握了极佳的时机。因为免去了「正确性美学」的监控(会有人质疑钢琴怎么弹才有「原味」,可是不会有人说该怎么「打」才是对的吧!),朱宗庆根本就可以用自己的语汇、拣选击乐的各种创意组合,创造自己的「玩」法,而这正是当时台湾社会氛围所强烈需要的、一股承续七〇年代本土/在地的文化追寻。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早十年,可能还在现代主义的冷涩中「敲不出半点声音」;而晚十年,「娱乐」则根本取代了传统「艺术/非艺术」的分类;在不同的时间点,击乐也许真正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媒材,然而绝对不是今日的模式。

所幸,时机永远留给准备好的人,随著打击乐团与基金会的相继成立,有别于过去推广教学单打独斗的场面,朱宗庆开始以专业的组织经营。过去打击乐被认为没有出路,朱宗庆制造出路,于是四处奔波教课的子弟兵成为当然的班底,教学系统更让为数众多的科班毕业生有了更好的去处;没有观众,朱宗庆直接走进民众生活的现场。大约从创团第三年开始,乐团便宣告「暂时离开舞台」,因为他们发现击乐的活力在民间,而那显然是更大的舞台。

差异化行销

目前击乐文教基金会拥有十七位全职行政人员、十位专职打击乐团员,每年超过一百场的例行演出。由于击乐在台湾发展的特殊性,使得音乐会的曲目规画,可以依照不同「产品」属性,做不同形式的「差异化行销」。基金会巧妙地将推广/经典性与儿童音乐会做不同「目标群众」的设定,再根据他们的需要量身打造节目,这样的方式不仅强化了团员对于不同属性曲目的严谨练习(如经典音乐会有大量委托创作或前卫实验的艰涩技巧),更意外地为乐团累积了更多元的乐友层面。目前担任执行长的刘叔康就不讳言,经营得力的击乐教室「客源」,有不少人就是冲著「儿童音乐会」来的;而教学系统所培养的学生与家长,也顺理成章成为乐团演出时最「死忠」的观众。至于台湾表演艺术界向来属忠诚牌的学生族群,基金会则派出主修击乐同为学生的二团──「跃动」,主攻一年二十场的校园巡回;而三团──「杰优」则是参与过击乐课程的青少年所组合的自发性社团,目前有十九个团分散各地,是朱宗庆打击乐团集结「地方势力」最坚强的后盾。値得观察的是,这项被刘叔康指为「再穷都要办」的校园巡演,和这些散落各地的学生种子,待新世代长大成人之后,是否会呈现树枝状茂密的家庭式欣赏人口,其向下扎根的热忱至少应先被提及,至于后续的「实力」其实不容小觑。

朱宗庆打击乐团即将过十五岁生日,八〇年代的打击青年如今多已为人父(母),清涩的学生气质也换上坚定自信的表情;不会再有人问:打鼓能做什么?不会有人质疑为什么到打击乐团「上班」。打击与心跳是同一件事,都在思考生命的脉搏与能量。悠悠十五载,像是十五岁的青春期少年,开始蜕变并同时解放。

(本刊编辑 黄俊铭)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