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演奏现代音乐在国际乐坛间小有名气的采风乐坊,一直是国人生疏的乐团,或许你曾在富丽堂皇的国家音乐厅中聆听他们的演奏,但是当你在鄕下的某个高中礼堂听到他们的演出,也无须怀疑,他们就是一个如此致力推广江南丝竹乐的乐团。十年的漫长岁月,虽然艰辛,但是采风人的理想始终如一。
采风乐坊创团十周年音乐会
6月26、27日
台北国家音乐厅
采风乐坊已经十岁了,这个以丝竹乐器演奏现代音乐而闻名的团体,早已代表台湾走到现代音乐的国际乐坛,它的名字在现代音乐的领域间口耳相传,每年受邀至世界各地的现代音乐节表演与教授丝竹乐器的演奏;每年将近百场的音乐会让所有的乐团望尘莫及。
采风乐坊成立于一九九一年,是由当时中广国乐团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应作曲家潘皇龙之邀发表新作,而成立的丝竹乐团;他们采《诗经》「风、雅、颂」中的「风」,以采集民谣之意,取「采风」为名,以采台湾当下的音乐为目的,也有重新发掘「中国」之意,这是「采风人」所坚持的理想。
十六人的小型编制,让这个乐团能够伸缩自如,就如团长黄正铭所说:「这是一个自由、不自我受限的乐团,但是我们坚持以演出与台湾当下息息相关的音乐为主,所以我们只委托台湾作曲家为我们写作,我们从不邀请大陆的作曲家。」
创发当代,承传传统
采风乐坊在创立时秉持「创发当代,承传传统」的乐团宗旨,所以在创团之初就与「现代音乐协会」合作而走上演奏现代音乐之路,他们的特色是作曲家们认为最能够反映中国传统音乐语法与现代音乐结合的乐团,所以常是作曲家们音乐理念的传递者,这个特色使采风乐坊显得与众不同,也成为采风乐坊的特质;他们为了贴近当下的台湾社会,刻意与国宝级北管乐师邱火荣学习北管,与台湾第一苦旦廖琼枝学习歌仔戏的曲调,将其融入丝竹乐的演奏中,添增其音乐的丰富性,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展现了当代台湾文化中的特性。
要经营一个民营乐团,并非易事,而带乐团走向国际更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黄正铭说:「一九九二年,乐团到波兰参加『世界青年作曲夏令营』是靠标会才能出国,虽然博得好评,但是我们仍然没有钱,所以九四年到荷兰参加『数字东方』(Foundation Gaudeamus)音乐节是我们负债的开始,一直到九五年才懂得跟文建会申请补助,成为『国际演艺团队扶植计划』的一员,但是要维持一个团的开销,仍然是不够的,我们曾经在获得补助之后,想要朝职业乐团的方向迈进,发了—年的薪水,发现无法维持,只好回到原来领演出费及排练费的方式,但是团员们还是不畏辛劳,继续留在乐团,为丝竹乐的演奏卖力」。
多元化的音乐
采风乐坊是台湾乐团中最有弹性的乐团,演出曲目的多元性,是这个乐团受到各县市文化中心争相邀请的秘诀。他们的音乐从鄕土民谣到国语老歌,从京戏到歌仔戏,从纯器乐曲到戏曲音乐,都是他们改编的对象,但是他们决不是随意地重新编曲而已,而是邀请台湾当代的作曲家依照丝竹乐器的性质为他们量身定作全新作品,并且委托台湾的现代作曲家如潘皇龙、吴丁连等,为乐团创作现代风格的新音乐,因此采风乐坊与现代音乐结下不解之缘。这种特质也让采风乐坊成为国际现代音乐节争相邀请的对象,甚至在二〇〇〇年四月受邀至维也纳的音乐节时,当地十几位作曲家刻意学习、了解丝竹乐器的性质与音乐,只是为采风乐坊创作现代音乐,在维也纳爱乐厅发表,这件事对一个乐团而言是最大的鼓励与欣慰,这也是黄正铭最引以为傲的事。
全场演出背谱绝活的「传统丝竹之夜」,是采风乐坊的招牌好戏,也是一般乐团办不到的,这因为如此,让采风乐坊一炮而红,奠定名声的基础;在这场演出中,除了传统的丝竹乐之外,也加入了北管、广东音乐,使采风乐坊的音乐更多元化。
台湾的音乐大使
「我们去过的国家非常多,如波兰、奥地利、荷兰、瑞士、法国参加现代音乐节,也应文建会之邀到美国及哥斯大黎加演出,我们应该是国内出国最多次的音乐团体。」黄正铭得意地说。与采风乐坊合作多次的作曲家潘皇龙认为,采风乐坊是最能与作曲家结合的乐团,在多次出国介绍江南丝竹乐与乐器的同时,已有许多外国作曲家为这个乐团作曲,他们是将来最能够代表台湾文化走出国际的音乐团体。
采风乐坊不仅走到国外演出传统的江南丝竹乐与现代音乐,他们也致力在台湾土地上播种,「我们也会下鄕到各县市的学校与文化中心演出,我们曾获选为中正文化中心的『音乐大使』,致力于音乐的推广。我们并不受限于某种规则,任何地方都可以去,就像在卖套餐:到各县市我们的曲目有通俗的,到国外演出,有现代作品,但是坚持以丝竹乐器演奏。而且我们也是国家音乐厅首创迎宾乐演出方式的乐团,在九七年『如梦令』的节目里,音乐总监在音乐厅的走廊先演奏迎宾乐将听众引至演奏厅中,这是非常特别的演出方式。」黄正铭自信地说。
采风十年来,团员的流动率非常的低,「最大的改变」只是原来演奏笙的团员因结婚而退出,尔后加进了中阮。团员之间的默契已经好到如团长说的「只要使个眼色」就知道对方的意思,或许对丝竹乐演奏的理想与坚持,就是支持采风乐坊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原因。
采风十岁了
今年采风乐坊在十周年之际,以学生为班底,成立二团,他们将继续延续采风乐坊的理想,与丝竹乐的传承,但是他们并不因此而满足,他们希望自己是代表台湾的国际性音乐团队,更希望将台湾的作曲家带上国际的音乐舞台,在世界各地演出台湾作曲家的作品,这是他们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台湾音乐界所尽的一份心力。在十周年的音乐会里,他们将以默剧的方式用幻灯片配合丝竹乐的演奏,娓娓诉说采风乐坊十年来的心路历程,我们拭目以待。
(本刊编辑 赖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