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回归立足的文化大地

台湾新音乐的根本课题

音乐是件「本立而道生」的事,有了文化基底,精致音乐垂手而来。而构筑文化基底,只有谦卑地研究心灵大地,找寻音乐的切入生存点,再重新出发。全世界作曲界每天生产的「箱底音乐」已多如牛毛,真不需台湾来凑热闹。作曲家若徒务学术虚名,随波逐流,那不过是继续多几座沙丘城堡,大地动一动,瞬间化为乌有。

音乐是件「本立而道生」的事,有了文化基底,精致音乐垂手而来。而构筑文化基底,只有谦卑地研究心灵大地,找寻音乐的切入生存点,再重新出发。全世界作曲界每天生产的「箱底音乐」已多如牛毛,真不需台湾来凑热闹。作曲家若徒务学术虚名,随波逐流,那不过是继续多几座沙丘城堡,大地动一动,瞬间化为乌有。

三月三十一日下午,当所有人沈浸在假期午后的悠闲时,大地突然剧烈震动,台北人再度感受到脚底沈静大地的威力。平常人们不把它当回事,只有在它偶而翻身时,才想到生活全都在它上面,到头来,没一件事能逆著它。学问再高,都得依它的法则原理。比如说,要栽植作物,就要研究合宜的水土;要兴土木,就要研究地质和建筑,没一样能马虎。

人类社会里,也有一方由精神力量凝聚的「心灵大地」。平常它不招惹谁,但它却藏有无可抵御的能量(如时潮、思潮、宗教、政治)。表面上,它无影无形;仔细看,它无所不在。它蕴藏所有事物的道理,同时也是文化之根源。拿音乐来说,音乐厅、电视台、茶廊酒肆…到处都有音乐。演奏者脚下或多或少汲取著来自「心灵大地」的能量。能量愈多,就愈强固不移;能量愈少,就脆弱易变。与大地完全没有交流的音乐,则像没有水的植物、没有空气的动物,迟早活不了。

所有历史留存的音乐都植根于文化土壤,根底愈深,成就愈高,发展愈复杂,没有侥幸例外。音乐虽因不同地域有不同形貌,但它并不封闭,一如随风飘散的种子,有些会著根发芽、生长或变种,有些也会因水土不服而死亡,端看心灵大地的反应。

过去古典音乐系统,义大利音乐影响德奥,德奥影响东欧、俄罗斯,后来更影响世界。二十世纪则有两大有趣的音乐潮流:发源自美国低层黑人社会的爵士乐,已成流传全世界的强大乐种;发源自南美阿根廷的探戈音乐,本属浪子妓女间的音乐,在几位大师促进下,不但传播无远弗届,近年更在庙堂卷起风潮。台湾过去有探戈舞曲、歌曲,现在有探戈音乐剧,国外探戈乐团也即将跨入国家音乐厅。是谓「佳曲不怕出身低」,只要发掘到心灵大地中的能量,便具有雄厚生命力。

未来随著资讯发达和全球化,更多音乐元素将影响此地。笔者向来不是音乐保护主义者,惟常遗憾台湾多年来只扮演音乐消费者角色,失去自己的声音。台湾作曲家就像一群种不出作物的农夫,不检讨自己方法,光抱怨土地有问题。其实道理很明白,毛病在于他们不了解身处的文化大地,也不与之沟通,闭门造车。早期音乐领导者一意移植西方二十世纪理论教条,不问文化相容性,使音乐成为在台湾唯一与社会割裂的表演艺术。结果,当前台湾不断有新戏剧、舞蹈及其他表演发表,唯独作曲界是插管维生的「植物人」艺术,活著和死亡无异,数十年来对这片土地文化贡献几乎是零。

让台湾乐坛「回气」,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务本。音乐是件「本立而道生」的事,有了文化基底,精致音乐垂手而来。而构筑文化基底,只有谦卑地研究心灵大地,找寻音乐的切入生存点,再重新出发。全世界作曲界每天生产的 「箱底音乐」已多如牛毛,真不需台湾来凑热闹。作曲家若徒务学术虚名,随波逐流,那不过是继续多几座沙丘城堡,大地动一动,瞬间化为乌有。

所幸在多元而自由的社会下,近年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世界音乐、地下音乐、戏曲和戏剧……开始冒出新音乐火苗,这些胼手胝足、白手起家的音乐家,往往更具备得自文化大地的旺盛生命力;它们会値得更多的重视和协助。只有了解、回归心灵大地,大地才会回报以丰富。也只有这样,台湾音乐终能自立成长积累,最后据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文字|杨忠衡 资深乐评人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