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没有检讨报告,政策如何有用?

没有数字与分析报告,台湾的文化艺术政策仍在瞎子摸象的阶段,只想增加经费,却从不检讨现阶段经费的运用是否已达到最大效益,台湾文化艺术界出的问题可不只是没有企业概念而已,它根本就是个相关数据阙如的不可探测的黑洞,见树不见林的现状,又有何政策与发展方向可言呢?

没有数字与分析报告,台湾的文化艺术政策仍在瞎子摸象的阶段,只想增加经费,却从不检讨现阶段经费的运用是否已达到最大效益,台湾文化艺术界出的问题可不只是没有企业概念而已,它根本就是个相关数据阙如的不可探测的黑洞,见树不见林的现状,又有何政策与发展方向可言呢?

最近为香港文化政策「诊脉」的文化委员会公布了第二份咨询文件,指出在目前政府财政紧绌的情况下,有必要重新调配目前每年将近港币二十六亿元的文化艺术开支(年度政府总预算为二五二七亿,文化艺术预算占1.06%)检讨对旗舰团队(例如香港爱乐管弦乐团、香港舞蹈团、香港话剧团……等)的拨款一年共有二.六亿港币,因为这些团队「过分依赖」政府补助。件中还提到政府在文化艺术上的开支中,真正用在活动的部分很少(例如在博物馆每年四.二亿的预算中,只有五千万是用在展览上),此外在政府接受赞助时,形象及利益的顾虑导致了冗长审批手续,使得各部门根本不愿积极寻找赞助,康文署去年总共只找到了三百万元的赞助,相对于二十六亿的年度预算,根本完全不成比例。

根据统计,香港政府一年在表演艺术上的开支有十.一八亿,其中六.四二亿(63.1%)是员工的薪水与行政部门一般开支,花在办活动的经费则是三.七六亿(36.9%),演艺学院二.一三亿的预算中,一.六七亿(78.5%)是员工薪资,真正能够落实在兴学方面的费用因而也极其有限,并且提议将政府从文化设施的「管理者」转成「促进者」的角色,成立「文化基金会」,负责专业表演艺术团队的拨款,赞助文化艺术活动的工作,避免初中之后出现文化艺术课程断层的现象,在文化艺术教育上应增加艺术课程范围,含括舞蹈、戏剧,并强化中小学艺术课程师资,由专业教师负责。

在上述这些报导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香港政府正在对文化艺术政策进行检讨,试图将不能够再增高的文化艺术预算做更妥善的分配与运用,特别是针对过高的人事费用、过少的赞助以及艺术文化教育的断层进行检讨批判,目标倒不是瞄准旗舰团队,而是试图在这不景气的年代,藉著调整预算的分配以调控生态,让文化艺术界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资金,以促使未来的发展能够更加健全。

反观之,在台湾一来从未有过类似的检讨报告,对大政策与发展方向进行检讨,更不用说是拟将之提升为政策层面付诸实行。几个极为迫切的政策性议题
,也都没有付诸讨论,更没有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来执行,例如:台湾的专业艺术教育现况分析报告,一般国民教育中的表演艺术拓展计划,大专通识课程中的表演艺术课程现况分析报告,国家文化预算分配在各类文化设施维护、文化从业人员薪资、活动办理费用比例之分析报告,各公立文化艺术单位年度营收与营运报告,文化艺术经费运用于协助新创作品发表、创作经费的总额与比例,文化艺术新创意经费的总额与比例……。没有这些数字与分析报告,台湾的文化艺术政策仍在瞎子摸象的阶段,只会一直穷喊著经费不足(虽然比起经常被我们笑说「没有文化」的香港的1.06%,「重视文化」的台湾只占总预算的0.62%),只想增加经费,却从不检讨现阶段经费的运用是否已达到最大效益,人事费用的偏高是否固然增加了文化艺术人员的生活保障,但是相对的此一保障是否也降低了文化艺术界的活力、创意与敬业态度;此外各方面的新计划需要增加多少经费,经费的来源应该如何在政府与民间筹措,如何用用这些新计划活络并扩大表演艺术的教学与欣赏市场。在这些计划未能够拟定,让这新世纪的「文化艺术新世纪愿景」之轮廓成形之前,一味就某各定点增加预算只会造成更大的畸形,不利于日后的总体调控,对整体未来的发展毫无用处可言。台湾文化艺术界出的问题可不只是没有企业概念而已,它根本就是个相关数据阙如的不可探测的黑洞,见树不见林的现状,又有何政策与发展方向可言呢?

 

文字|陈树熙 作曲家、指挥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