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文彬将《托斯卡》定调为「歌剧音乐会」,导演林怀民誓言要打造一个让台北人像「看完一场电影」般舒畅愉快的歌剧。(NSO 提供)
乐响思考

歌剧新势力,怎么走?

从林怀民、简文彬携手《托斯卡》说起

新世纪看歌剧演出,简约与娱乐二股势力已大致底定。因此不管你喜不喜欢,歌剧所面临的竞争已经不是「与另一部歌剧」或者与「世界」共步的竞争。台湾的歌剧必须严肃地找到与李安、与果陀绿光、与《哈利波特》同台竞争的优势,才有新的希望。

新世纪看歌剧演出,简约与娱乐二股势力已大致底定。因此不管你喜不喜欢,歌剧所面临的竞争已经不是「与另一部歌剧」或者与「世界」共步的竞争。台湾的歌剧必须严肃地找到与李安、与果陀绿光、与《哈利波特》同台竞争的优势,才有新的希望。

今年NSO以音乐会形式演出华格纳名剧《女武神》第三幕,赢得好评,「简文彬想搞歌剧?」的传言在乐界不迳而走;果然年底笃定排出全本《托斯卡》,找来舞蹈界林怀民执导,简文彬并一口气预约了明年演出华格纳《崔斯坦与伊索德》、白辽士《浮士德的天谴》,后年(2003)则是莫札特的《唐‧乔凡尼》。

无独有偶的,北市交四月在中山堂广场演出《蝴蝶夫人》,九月搬至云林户外,十月再于中山堂搬演《乡间骑士》。陈秋盛从前年大安森林公园演出《弄臣》创风气之先,如今经营「野台」有成,明年复活节除重演《乡间骑士》(该剧设定场景即复活节早晨),可望加进雷翁卡瓦诺(R. Leoncavallo)的《丑角》,年底则搬演全本理查‧史特劳斯名剧《莎乐美》。如果加上高行健的「新歌剧」《八月雪》,及甫下档、由曾道雄执导的《狄托王的仁慈》,音乐舞台上的「歌剧热」似乎逐渐抬头,并且从国家戏剧院、音乐厅,一路蔓延至野台。

这应该不是偶然,简文彬出身杜塞多夫莱因歌剧院,排演歌剧非但不陌生,根本这才是简文彬的「正职」。而陈秋盛执导歌剧早有口碑,几乎同北市交画上等号。如果我们拉长时间的轴线,端看台湾歌剧近年的变迁与风向,「歌剧怎么走?」答案马上揭晓。

从独幕歌剧到音乐会形式

一九九一年国立中正文化中心自制《中国歌剧独幕篇系列》,邀来作曲家师法「独慕歌剧」传统,以二管编制,创作四十至六十分钟的创作歌剧。这次展演除了提供歌唱家最实际的舞台,从中采样作曲家/创作环境/观众喜好/歌剧软硬体设施等互动环节的用意十分明显。首先,独幕形式是歌剧演出成本估算、舞台施工最划算的投资。声乐家协会的《莫札特与萨举耶里》、《修女安洁莉卡》、《强尼‧史基基》与亨利‧梅哲的台北爱乐自行研发的「音乐会形式」歌剧《女人皆如此》,布景道具均小而美,用的是同一套逻辑。

然而即使装备齐全,「演什么?」也是挣扎。西洋歌剧的程式固定、经典剧目齐全,国内音乐家擅长的也是这些;然而国内歌剧靠纳税人支持,如果不勉力开发「新作」似乎也说不过去,将来后世检验台湾文化历程,最红的作家是琼瑶吴淡如,最top的导演是李安,最常上演的歌剧可能是浦契尼(的作品),岂不怪哉?

因此《国姓爷郑成功》及《爱情灵药》找来剧场界鸿鸿执导,应该是自八七年由赖声川编导的《西游记》(陈建台作曲)以来,少数剧场导演跨行的创意组合。鸿鸿从欧陆「导演歌剧」大系,取了不少菁华,其「极简」手法令向来熟悉大堆头写实制作的歌剧乐迷耳目一新。

剧场人本就擅长经营舞台,单就成本及创意考量,可补国内歌剧制作向来华而不实的指摘。「歌剧是最完美的戏剧形式」,国内外诸多剧场名导跨行演出已经证实;然而国内外皆然,评论者放心不下的仍是那些被导得支离破碎的经典、及导演枉顾歌剧演员特殊的生心理条件,编以各种离奇的舞台动作;再不然,导演的音乐品味,往往不相衬其编导能力。

歌剧乎?戏剧乎?

歌剧究竟是一个「戏剧作品」,还是一种特殊的形式、不能被攻占的疆域?这论战短时间应该不至于在台湾引爆,然而剧场入加入,为歌剧注入更多「剧」的成分,对于诸位徒有美声、没有肢体的天王天后绝对有正面助益,而对于国内向来凌驾于歌剧制作之上、没有剧场思考习惯的乐团指挥而言,也算做平衡加分。

九八年声乐家协会制作歌剧《魔笛》,将这个传统歌唱剧(Singspiel)的对白部分改为中文,各个唱段仍是维持德文演唱,这样的做法,既维特传统、又不伤害音乐,霎时观众都因为「听懂了」而笑呵全场,娱乐效果满分。二○○○年省交的《塞维亚理发师》,有些宣叙调改以中文即兴演出,舞台乾净俐落却又时髦现代,也是顺应「简约」风潮。

由此看来,台湾歌剧似乎正朝二股风向大致底定。

其一是简约的歌剧演出。发展路线之一是传统的音乐会形式,歌剧迷只能透过现场歌手排排站,遥想各种高潮迭起的「疯狂场景」;嫌这种形式太阳春的乐友不妨来听NSO的歌剧系列,简文彬将它的定调为「歌剧音乐会」(Opera in concert hall),按照《托斯卡》导演林怀民的说法,是「一桌二椅」的概念,此次搬演时装版,林怀民誓言要打造一个让台北人像「看完一场电影」般舒畅愉快的歌剧。为了做到「简约」,林怀民盼以炫丽的视觉元素补足「音乐会形式」的不足。至于简文彬,国外指挥歌剧经验丰富,应该是挖空心思才得以解套──如何在「音乐厅舞台完成演出歌剧」的想法;否则等待何时,才有可能一口气开出《托斯卡》、《崔斯坦与伊索德》、《浮士德的天谴》、《唐‧乔凡尼》。

玩一档「普罗大众」的娱乐歌剧

另一个制作歌剧的重大方向──即是与「普罗大众」沟通、研发出一种接近「娱乐」(entertainment)的替代性满足。然而这样的思考必须放弃「娱乐/艺术」的二元僵化,引导到一个「消费」性质的供需关系。首先,经典剧目的时空,有没有可能注入当代精神?这倒不一定要穿上靓装说台湾国语,而是类似剧场给予导演的空间。另外,语言的隔阂有没有可能突破?如果以「消费者优先」为思考基准,直接的同步字幕是不是比乐曲解说更实际,再不然,非语言的剧场手法或可挪用。若我们观赏非英语影片可以得到满足,歌剧制作没有理由「让人看不懂」。北市交与陈秋盛由于担负「文化」市民的使命,户外演出既引来传统歌剧支持者,也让长久对于「精致艺术」戒慎恐惧的市民多了一些好去处,最是接近「娱乐」性质的满足。十月的演出,让故事发生在中山堂广场,乐团则安放在室内,陈秋盛形容这样的经验是一次「结合高科技」的演出,至于剧院野台熟优熟劣,陈秋盛回答令人玩味:「除了歌手必须依靠麦克风有点可惜外,其余室内的缺点都是户外的优点」。每年与歌剧乐迷定期见面的北市交,无疑瞄准歌剧与周末的其他娱乐一样,提升歌剧文化,不妨先充实它的竞争力。

新世纪看表演节目,已是一个不可逆转、「买方」市场的时代。这个年代的特性是网路资讯任你选、娱乐频道任你挑。因此不管你喜不喜欢,歌剧所面临的竞争已经不是「与另一部歌剧」或者与「世界」共步的竞争,台湾的歌剧必须严肃地找到与李安、与果陀绿光、与《哈利波特》同台竞争的优势,才有新的希望。

 

(本刊编辑 黄俊铭)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