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何不补助「优质活戏」?

国艺会费尽心机补助歌仔戏创作,却量给剧团一个狭小的空间、无法给创作人员一个施展的余地,就好比一个人花了很多钱去打造一双精致美丽、却不合穿的鞋,其意义何在呢?或许,在考量演出经费多寡更胜于重视定型创作的必要之后,补助「优质活戏」或许会比奖励「优质民戏」更实用一些。

国艺会费尽心机补助歌仔戏创作,却量给剧团一个狭小的空间、无法给创作人员一个施展的余地,就好比一个人花了很多钱去打造一双精致美丽、却不合穿的鞋,其意义何在呢?或许,在考量演出经费多寡更胜于重视定型创作的必要之后,补助「优质活戏」或许会比奖励「优质民戏」更实用一些。

台湾歌仔戏在庙会露天场地的演出,一般称之为做「民戏」;「民戏」的戏台规格视庙宇周边环境而定,一般宽度是二十四尺左右。「民戏」的特色是做「活戏」,演员凭著一个简单的演出大纲做即兴演出;一般演员编制是十人左右,文武场各两人,再加上一个捡场,十五、六人就应付了日夜两场所有的演出工作。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在今年办理「歌仔戏制作与发表补助专案计划」,公开征求新制作,以每名十二万元的金额鼓励编剧、导演、和音乐设计,并给予首演三十六万元的补助,在歌仔戏界激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参与。在计划说明时,国艺会表示要征求「中、小型」制作、「如接近一般庙会演出规模」,但演出不限于室内室外,剧团想要做室内演出,也可提出售票计划。

在初审公布后,我们发现所谓的「中小型制作」出现了十分明确的定义:

一、演员以不超过十五人、文武场以六至八人为原则。

二、巡回加演之制作品质及规模应同于「发表演出」场,并且巡回加演单场经费以八万为原则。

十月底获补助名单公布时,我们发现计划名称已改为「庙口好戏报你知──歌仔戏制作及发表补助专案」,并且和台南「安平开台天后宫」共同办理。「庙口」的地位突显后,国艺会认为「民戏是歌仔戏的生存主体,期望寺庙委员会能继续支持歌仔戏在庙会剧场中所扮演的酬神谢戏的角色。」至此我们终于知道,原来国艺会的目标其实是在为庙宇找出「优质民戏」。

只不过从以上「逐步明确」的计划目标看来,其间不免存在著一些盲点:

其一,高额补助创作人员,要求「定型剧本戏」,意味演出时要打字幕、演员和

文武场必须经过不断排练来完成创作人员的各种设计,不论规模大小、这事实上已经等同于一般「文化场」的品质要求。

但是国艺会又认为这不是「文化场」、而定位在一般庙会的「民戏」规模。只是剧团基本人员并不足以应付这种「优质民戏」,而外调的演员和乐师若无法在每次演出前和本团整合排练、如何严格要求「定型」?再加上平日演出舞台狭窄、没有多余的空间和人手打字幕,那么这种「优质民戏」要如何在一般的庙会中展现?

其二,加演一场八万元、并且制作品质及规模应同于「发表演出」场,「优质民戏」前后场的演出人员保守以二十人计,再加上技术人员和搭台的技术费用,剧团要用什么方式保持首演的品质?众人辛苦创作的定型版本又有多少可能延续下来?

国艺会费尽心机补助歌仔戏创作,却量给剧团一个狭小的空间、无法给创作人员一个施展的余地,就好比一个人花了很多钱去打造一双精致美丽、却不合穿的鞋,其意义何在呢?国艺会理直气壮地认为歌仔戏剧团多年来应该累积资产,包括音响灯光等,而不该重新购置或向外高额租借。或许这些运筹帷幄的长官们并不知道外台歌仔戏平日使用的是手拿的麦克风、民戏戏台上悬挂的大部分是一般电灯泡,而狭小的舞台上每天只能使用一块固定的背景幕……剧团能够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上提升品质、制作出「优质民戏」吗?

面对这些条条有理的长官们,真是让人有「何不食肉糜?」的感慨!

歌仔戏团回归民间生态是正确的,但是剧团的竞争力并不仅止于拚拚看谁的场次多、谁的价码低!我们拿一个新瓶子来装旧酒、努力而频繁地演一百场,到底所为何来?

或许,在考量演出经费多寡更胜于重视定型创作的必要之后,补助「优质活戏」或许会比奖励「优质民戏」更实用一些。

文字|刘南芳 戏曲编剧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