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恳井聚品《廿三条‧死仆街‧俾人拉》(张志伟 摄 恳井聚 提供)
香港

「闹」过之后,要有行动!

从《东宫西宫》看香港的政治剧场

《东宫西宫》首演时的一场〈闹的根源〉里一个演员说:「闹完过后要有行动,闹才有意思!」笔者认为,脱离殖民统治后,香港人的政治意识方正萌芽。若民主真是大众所望,政治剧场除了成为一个对现存状况宣泄不满或坐听道理的管道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透过一个平等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认识和反思自己的处境。

《东宫西宫》首演时的一场〈闹的根源〉里一个演员说:「闹完过后要有行动,闹才有意思!」笔者认为,脱离殖民统治后,香港人的政治意识方正萌芽。若民主真是大众所望,政治剧场除了成为一个对现存状况宣泄不满或坐听道理的管道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透过一个平等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认识和反思自己的处境。

常说香港人政治冷感,七月一日五十万人上街和平游行示威,不是一个很反常的例子吗?

向来,香港的剧场甚少与「政治」沾上关系。之前就算是在九七年回归前后的演出如临流鸟工作室的《飞吧!临流鸟,飞吧!》和沙砖上剧团的《烂命一条》,剧中所谓的「政治」立场,也不过是创作者对政治环境所引发对文化身分的思考。至于直接对政治局势讨论的剧码,近年来却一直少见。

香港掀起政治剧潮

这一年来香港的政治备受冲击,经济不景气、负资产、高失业率、SARS袭港等令民怨加深,政府一意孤行地推动基本法第廿三条国家安全条例(或简称「廿三条」),更刺激了五十万以上的市民上街游行……。在民怨深积之际,香港剧场如何面对社会的动荡?

坊间早已流传不少对香港特首与高官冷嘲热讽的大小故事甚至歌曲,连简单的一个笑话也能轻易赢得民众的喝采回应;每天关于特首、官员和议员的政治新闻也出乎意料,丑闻、下台与争拗,跟风转向层出不穷。当现实比戏剧更戏剧化,一出怎样的「政治剧」才有意思呢?

因此,香港剧场最近开始出现几出特别对政治事件作直接回应的作品,如疯祭舞台(注1)的「第廿三戒」系列。剧场导演何应丰和大学讲师何国良,每次与不同的演员、舞者、学者甚至计程车司机等等,不定期在剧场里作即兴演出;顾名思义,这所谓一系列的作品都是演者对廿三条的一些讨论和回应。(后来何国良更因此被邀到电台主持嘻笑怒骂的时事节目。)

今年七月份,也有香港垦井聚(注2)的《廿三条.死仆街.俾人拉》(注3)。这出戏以戏剧讽剌香港的处境,以「郭家」喻国家,以饮品「沙示」比喻SARS,以变性爸爸比喻香港人的文化身分转变等等,在旧式综艺节目的歌舞下,揶揄当前的局面。

八、九月间香港的左派团体(香港工会联合会,简称工联会)也上演了一出关于「为香港爱国工人运动事业奋斗的人们」的《岁月的风釆》(注4)。虽然戏剧往往是共产党的政治宣传(Propaganda)工具之一,但以往在香港以戏剧宣传政治思想的情形并不多见;这出戏倒是透过一九五、六○年代至今工会历史下的三代家庭,宣扬左派的「奋斗」故事。历史与伦理未必能引起年轻一辈的兴趣,但藉著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的知名演艺人士参与制作,对一班老左派来说却可以透过共鸣而巩固他们政治势力。

政治的启示是什么?

而最惹人注意的,可算是「进念‧二十面体」(注5)与「非常林奕华」(注6)合演的《东宫西宫──二○四六特首不见了》(注7)。打著「香港首出未来政治魔幻闹人喜剧」的旗号,此剧在四月SARS肆虐的时候赢得了满场的观众;八月再演《东宫西宫reloaded──问责制唔制》(注8)时,更吸引了众高官议员如贯进场。就像平地一声雷般,《东宫西宫》这出政治剧在香港剧场里启示了甚么?

把《东宫西宫》说成「闹人喜剧」也不错。因为由四月份的首演到八月份的再次上演,都充满了对香港特区政府尖酸而幽默的责难(注9)。例如〈如来神掌〉这一场,扮演董建华的演员使出一招接一招地打败众人──所谓的招数就是这些年来政府备受诟病的房屋、教育与处理SARS疫情等政策;其中像首演时一场讽剌高官互相推卸责任的〈鬼口罩〉;加演时揶揄卫生局长自己调查自己做检讨报告的一场〈骨场怪谈之自己搽自己〉;还有模仿电影《花样年华》的男、女角造型,高呼「闹政府很舒服」云云,都掌握了烫手的时事话题,以特定处境与角色扮演作嘲讽,也教观众拍掌叫好。

但,难道嘲骂一个众矢之的特首和政府,换来喝采得到宣泄,就能满足吗?笔者认为,做一出「政治剧」,目的应该不止于此。

愈骂愈多、愈闹愈凶

观看《东宫西宫》,只觉愈闹愈凶。首演时一场〈香港家书〉,在六、七○年代香港纪录片的投射下,演员读出作家陶杰在SARS肆虐期间一篇写给董建华的文章,那种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与哀戚,著实令人感动。到了加演时,这段加入了更多的读白;如女演员一口气背诵董建华在七月间两位官员相继辞职后的一篇长达四千多字的演讲全文,或是另一篇给董建华滔滔不绝的「家书」,还有一段众演员轮流交接评论政府管理问题,演出后还有关于香港政府的讨论会……即使是字字珠玑,那连珠炮般的质问责难,也需要啰嗦得没了没完吗?

《东宫西宫》的导演之一胡恩威在节目单里写著:「香港现在最令人担忧的,不是现在的特首好不好,现在的政府表现好不好,而是香港没有接班人,尤其是政治上面是没有接班的……香港人治港若不可行,不成功,完全是因为香港没有政治上的人才。」另一位导演林奕华也说:「我认为『头脑简单,心理复杂』是当下香港人性格的写照,更是香港人在思考『存在有何意义』的问题上的一大障碍。例如,香港人最爱用『凡事不要想太多』来回避以下问题……」一场〈大学生真面目〉里,两位演员扮演无知大学生的胡闹对话,正好说明了两位导演对社会下一代的忡忡忧心。不是正因为他们的无知,就更要大人的著紧教诲和指导吗?且看七月一日当天,在烈日当空的酷热天气下,五十万人以上井井有条的上街示威反对廿三条,之后年轻人登记当选民的比率亦大幅增加。谁说年轻人没脑袋?香港人又真的完全没有政治意识,没有政治智慧吗?

有智慧的表达才能开花

如果以一个抽离的强势态度,指桑骂槐,企图唤醒大家对政治的关注,那未免就像当天某位香港官员回应市民准备上街游行时强说「市民被误导……当是放假去参加的一种活动」般天真罢!《东宫西宫》首演时的一场〈闹的根源〉里一个演员说:「闹完过后要有行动,闹才有意思!」笔者认为,脱离殖民统治后,香港人的政治意识方正萌芽。若民主真是大众所望,政治剧场除了成为一个对现存状况宣泄不满或坐听道理的管道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透过一个平等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认识和反思自己的处境。以往亚洲民众戏剧节协会(注10)等单位也曾尝试让社会想小众(如外来佣工)参与戏剧,从而鼓励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剧场作为挑战与回应政府和权势的行动形式,除了为大家发表声音,也要透过深化的孕育,智慧的花朵才能在心里盛开。

到了今天,大陆旅客来港络绎不绝,SARS后经济又试复苏,特首民望微升,九月初政府还突然宣报了撤回廿三条的法案,之前几个月的政治风波又将淡出。如果「政治」这话题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兴起,香港的「政治剧场」、甚至是香港人的政治意识,也不过是假象。《东宫西宫》再演时,自命为「肤浅政治狂笑大喜剧」(所谓「肤浅」不过借用董建华骂民主派的一句话),似是反讽香港人对政治的肤浅,却也有如今自嘲「肤浅」的意味。最令人担忧的是,即使我们自认「肤浅」,大闹过后又甘于平淡、坐视腐败,善忘的人们,再怎么自怨自艾,也是自作自受吧……。

文字|魂游 香港表演/媒体文化研究及创作人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注:

1.疯祭舞台(Theatre Fanatico)由香港的资深剧场导演及设计师何应丰于一九九六年创立,并任艺术总监。其作品著重探讨融合东西剧场的美学及本土文化、社会变迁等题材。近年来,疯祭舞台较专注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自去年底起不定期地演出「第廿三戒」系列,联同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何国良,与不同界别的创作人及社会人士,以即兴演出回应「廿三条」。

2.垦井聚(Well Drama Club)成立于一九九三年,是香港的长青业余剧团。致力于集体创作,近年也积极进行及发展「一人一故事剧场」(Playback Theatre)。成员包括全职或活跃于香港剧场的业余艺术工作者。

3.垦井聚《廿三条.死仆街.俾人拉》(WAVE.2003节目之一)于7月12日在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演出。

4.香港工会联合会《岁月的风釆》于8月29日至9月3日于香港葵青剧院演出。

5.进念‧二十面体(Zuni Icosahedron)可说是香港的「老牌」实验剧场的佼佼者,演出以视觉剧场为主。自一九八二年成立以来,除剧场演出外,亦涉足艺术教育、文化交流、文化政策研究、评论、出版等。作品内容虽然未必与政治直接扯上关系,却常见大红星、毛泽东像、一桌两椅等文化╱政治图像,九九年起获香港艺术发展局「三年资助」,并开协「牛棚书院」,提倡民间教育。艺术总监为荣念曾。该团网址http://www.zuni.org.hk/。

6.非常林奕华(Edward Lam Dance Theatre)顾名思义由剧场导演林奕华创办兼任艺术总监,自一九九一年起,以他对潮流敏锐而批判性的触觉,制作了多个剧场演出。近年专注年轻人的教育和剧场工作,除演出外亦主持讲座及工作坊。林奕华是进念‧二十面体的早期成员,近年来亦与其联合制作不少作品,如《东宫西宫》及《半生缘》。九九年起获香港艺术发展局「一年资助」。该团网址http://www.eldt.org.hk/。

7.进念.二十面体及非常林奕华《东宫西宫──2046特首不见了》于7月17日至26日于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演出。

8.进念.二十面体及非常林奕华《东宫西宫reloaded──问责制唔制》于8月1日至23日于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演出。

9.广东话的「闹」字,可作「骂」的意思。

10.该单位曾多次与台湾的差事剧团与菲律宾的民众教育剧场协会合办「亚洲的呐喊」系列交流表演;今年十一月,差事剧团也将扩大举办「亚太小剧场艺术节」。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