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歌仔戏名小生黄香莲演出《罗密欧与茱丽叶》时,一人分饰罗密欧与茱丽叶两角。(韩兆容 摄)
戏曲

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论述

七个来路不同的演员如何「独当一面」?

「声腔」是戏曲剧种最重要的特质,却也是戏曲「现代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一般观众连「剧种」是什么的概念都没有的状况下,「当代」一口气找来七个剧种──等于直接撞击了问题的核心,企图将戏曲创新所面临的各个问题一把抓过来思考,这不能不说是很强悍的做法。

「声腔」是戏曲剧种最重要的特质,却也是戏曲「现代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一般观众连「剧种」是什么的概念都没有的状况下,「当代」一口气找来七个剧种──等于直接撞击了问题的核心,企图将戏曲创新所面临的各个问题一把抓过来思考,这不能不说是很强悍的做法。

二○○四年三月上旬,台湾「当代传奇」延续前年「进念.二十面体」在香港的构想,选择在台北新舞台,推出七个戏曲剧种,七位顶尖演员,每人以「传统」与「创新」各约十五分钟的「独脚戏」,三天四场,各个「独当一面」演出。

演出前后,以及每一场结束,都安排有不同性质和对象的座谈讨论。与其说这是一次戏曲表演,不如说,这是以表演作为手段的戏曲「现代化」论述。

直击戏曲现代化的问题核心

「声腔」是戏曲剧种最重要的特质,却也是戏曲「现代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一般观众连「剧种」是什么的概念都没有的状况下,「当代」一口气找来七个剧种──等于直接撞击了问题的核心,企图将戏曲创新所面临的各个问题一把抓过来思考,这不能不说是很强悍的做法。

这样的演出设计还有一个用意,即透过同台并演,让观众感受到各地方戏所具备的表演优势。而当然,更重要的「实验逻辑」,在于它们如何运用各自的优势,更好地讲别人说不了的故事?

剧本长度和演出形式说明了人们对于「戏剧」的概念,所有的戏剧原本都应该只有「全本戏」。由于生活步调的改变,中国剧场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明代末期),开始感受到当时盛行的动辄三、五十出的表演是沈重的负担,因而慢慢流行起「折子戏」的演出方式。这种新兴的形式不仅让「传奇」戏剧多延续了数百年的生命,在它「独立呈现」的「加工」过程中,更精致化了戏曲的「行当」表演艺术。对戏曲的整体成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阶段。

该下的功夫还多著呢!

那么「独脚戏」呢?它可不可能再创一个戏曲新纪元?观众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如同「折子」的「戏剧单元」,而仅仅是由一个演员完成的「表演段落」而已。在这样的形式里,我们或许更能「不受干扰」地从演员的气质、声音、身体来感受剧种艺术。但这样的表演,重心何在?它绝不能只是传统戏曲中随便抓出来的一个段落,它同样必须顺应新的剧场特性,好好进行精致化的加工和串联。就「传统」部分而言,这次「独当一面」虽然让观众看得过瘾,但为了更高度开发这之中的表演能量,我们不得不说:该下的功夫还多著呢!

「创新」部分,由于演员所受的训练不同,接触现代剧场的经验又有很大的落差,除了《李尔在此》和《痴梦》就自身而言较为完整,其余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虽然我们说这话的时候,其实「盲目」地倾倒于一级演员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表演魅力,但这又如何?

 

文字|林鹤宜 台大戏剧系教授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