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复永与魏海敏(国立国光剧团 提供)
戏曲 国光打造第一出本土新编昆剧

四生三旦同唱《梁祝》

打著第一出本土新编昆曲名号,《梁祝》不依循《长生殿》和《牡丹亭》的两岸昆曲合作模式,只找来上海昆剧团沈斌导演、苏州大学的编曲家周秦负责声腔,演员部分全都土产,汇集国光、台湾戏专国剧团、台湾昆剧团三团的京昆演员同台,推出四生三旦同演「梁祝」的阵仗。

打著第一出本土新编昆曲名号,《梁祝》不依循《长生殿》和《牡丹亭》的两岸昆曲合作模式,只找来上海昆剧团沈斌导演、苏州大学的编曲家周秦负责声腔,演员部分全都土产,汇集国光、台湾戏专国剧团、台湾昆剧团三团的京昆演员同台,推出四生三旦同演「梁祝」的阵仗。

PROGRAM国光剧团《梁山伯与祝英台》

TIME 12.24〜26

PLACE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29383567转402〜408

不看昆曲,就不够时尚?昆曲热从年初发烧到年尾,从台湾蔓延到内地,致力发扬昆曲艺术的小说家白先勇日前带著青春版《牡丹亭》参加北京国际艺术节时,北京大街小巷已流传著「不看昆曲,就不够时尚」的说法,看来昆曲已在华人世界形成一股文化气候。

文化运势一消一长,让人难以预料,没落了百年的昆剧由黑翻红,连国光剧团也要抢搭这股昆曲热潮,趁著昆曲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三周年之际,推出台湾第一出本土制作的新编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昆曲历史悠久,首见《梁祝》完整演出

缠绵悱恻的「梁祝」传说可谓脍炙人口,许多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部经典爱情名剧,其中黄梅调电影尤其风靡华人世界,越剧《梁祝》和川剧《柳荫记》也很具知名度,京剧则曾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的版本,尤以从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而《山伯英台》更是台湾本地歌仔中所谓的「四大出」之一。

担任编剧的台大中文系教授曾永义表示,历史悠久的昆曲,却始终未见《梁祝》的演出,目前仅存的文本《柳荫记》严格说来也只是余姚、徽池雅调一脉,据称在上世纪三○年代昆曲名家周传英曾经演过当中〈访台〉一折,业已失传。曾永义强调,《梁祝》初稿虽然花了十多天就写成,但酝酿期却长达三年,他希望此次的《梁祝》昆曲完整演出,能为昆曲历史补白。

《梁祝》全剧定为〈草桥结拜〉、〈学堂风光〉、〈访祝欣奔〉、〈花园相会〉、〈逼婚殉情〉、〈哭坟化蝶〉七场戏,既是完整的一台戏,又是可以单独演出的七个折子,包裹在「精诚到底,生死由来托知己,尽鸳盟可奈,化生怀抱」大命题之下。《梁祝》虽是新编昆剧,但严格遵守昆曲的格律、体制,要求语言与音乐旋律高度融合,曾永义强调,每个曲牌都有「个性」,如果没选好就会「牛头不对马嘴」,加上梁祝故事家喻户晓,即使新编也还得严格遵守传奇体制、昆山水磨调。

四生三旦上阵,台湾演员崭新挑战

打著第一出本土新编昆曲名号,《梁祝》不依循《长生殿》和《牡丹亭》的两岸昆曲合作模式,只找来上海昆剧团沈斌导演、苏州大学的编曲家周秦负责声腔,演员部分全都土产,汇集国光、台湾戏专国剧团、台湾昆剧团三团的京昆演员同台,推出四生三旦同演「梁祝」的阵仗,由曹复永、孙丽虹、赵扬强、杨汗如分饰梁山伯,魏海敏、陈美兰、郭胜芳饰祝英台。其中,魏海敏、曹复永都是第一次演昆剧,对演员及戏迷的耳朵都是一大挑战。

上昆导演沈斌强调,他导演的原则是「像、古、美」,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按照昆曲的格律来展现,发挥昆剧抒情婉转、细腻深刻的风格,用歌舞的表现特点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保持剧种的个性,达到赏心悦目,好听好看,出情回味的目的;同时让全剧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时代的共鸣感,既高雅又能懂,既深沉又流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