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儿牛大在偌大的舞台上,可以近乎静止的表演,吸引住整个剧场观众的目光。(新象文教基金会 提供)
舞蹈

山海塾的光明美学

被称为「美形舞踏」的「山海塾」,被许多评论家认为失去了舞踏最根本的黑暗叛逆的精神。然而,「山海塾」的艺术家以其凝炼的专注力、诗意的风格和洗练的剧场美,其所建构的舞台世界,仍令人神往不已。

被称为「美形舞踏」的「山海塾」,被许多评论家认为失去了舞踏最根本的黑暗叛逆的精神。然而,「山海塾」的艺术家以其凝炼的专注力、诗意的风格和洗练的剧场美,其所建构的舞台世界,仍令人神往不已。

山海塾《响:来自彼方的回唤》HIBIKI

TIME     1.21〜23           

PLACE 台北国家戏剧院

相较于暴力的「白虎社」,重视戏剧成分有如群魔乱舞的「大骆驼舰」,在师承土方巽的诸多二、三代日本舞踏团体中,由舞踏手天儿牛大带领的「山海塾」显得如此的纯粹、乾净、神秘、安静、唯美,一点也不「恶心」和「黑暗」。然而在运用和融合各种表演元素,如空间、灯光、音乐、道具、布景的功力上,「山海塾」这次呈现的作品《响:来自彼方的回唤》,也仍清楚标帜出其在舞踏地图上独一无二的光明美学和地位。

一场宇宙沉思

《响:来自彼方的回唤》共分成〈滴〉、〈移〉、〈空〉、〈红色的外极〉、〈映〉、〈响〉 六个段落。对史前时代和生命起源的著迷,一直是贯穿天儿牛大作品的主题。 在「山海塾」过去的代表作如《绳文颂》、《卵热》、《寂静》中都有不同的探索和著墨。而《响》也不例外。

当表演开始,我们看到很直接、很诉诸感官的舞台设计:土地和水,以十三个透明的水盘置放在覆满沙的舞台上。而水滴从上方规律的落下,是「生命」,也是「永恒」的象征。变幻的舞台灯光,细腻地烘托出表演中安静╱声响、明╱暗、静止╱动作的对话。

五名表演者都是男生,一式一样的光头,涂白粉,连身白袍的僧侣式打扮,出现在舞台上的水、沙、土之间。他们的动作微小而极限,却充满了惊人的内聚力。 表演者以精确和各种神秘意义的小手势,变化出各种含蓄、却又贯彻的肢体表现,全身上下散发著一种对原始的未知事物的崇敬。

艺术总监天儿牛大的独舞更令人惊奇。在偌大的舞台上,他可以近乎静止的表演,吸引住整个剧场观众的目光。动作仿佛只是冰山一角,为身体内力的百万分之一。「他们是谁?」「他们到底来自哪里?」从演出开始到结束,我忍不住一直在心中问自己这个问题。他们也许是正在和宇宙天地对话的巫师,或来自远古洪荒的人类。整个作品是如此地安静和自然流动,与其说是一个发生在舞台上的秘密仪式,倒更像一场宇宙沉思。

诉诸梦境的画面与场景

而在舞的中段,水盘中的水渐渐地转成红色,仿佛是血,而四名男子围著水盘,以祭仪风格的对称动作舞蹈,像是在欢庆生命的诞生。或者,血也可以是毁灭的隐喻,用来阐述毁灭和新生总是并存的永恒真理。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被明说。只是诉诸梦境的画面与场景,映照著观看的人潜意识的理解与想像。       

「山海塾」的确擅于把舞台空间幻化成另一种环境,并常使用水、沙、土,及富象征意味的几何图形。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天儿牛大创造画面般的、引人生敬畏和不安的画面。观者也许不能立刻了解或接受他们所刚刚经验的,却无法不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被称为「美形舞踏」的「山海塾」,被许多评论家认为失去了舞踏最根本的黑暗叛逆的精神。然而,「山海塾」的艺术家以其凝炼的专注力、诗意的风格和洗练的剧场美,其所建构的舞台世界,仍令人神往不已。

 

文字|黄尹莹 长庚大学通识中心英文组专任助理教授、美国天普大学博士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