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焕雄(林敬原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文学.剧场.看不见的城市 导演与作家/文学剧场漫游者.答客问

黎焕雄: 让作者成为舞台上的角色

1.从改编文学为剧场文本的经验中,你认为剧场何以提供读者观者不同的乐趣?

也许是呼吸的被察觉。也许是 「当下」的被察觉,以及既妥协又不妥协于有限时空的无限张力的被察觉。

2.处理文学文本和剧场文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是假设两种文本有本质上的差异吗?所谓文学文本是指有一个原来没有舞台指示的原著的那种作品吗?相同的是起点都是自己的阅读,以及跟作者的心理对话,不同的是多一层「脚本化」的工作。另外,我的确习惯在剧场处理「文学文本」时,尽量让文字作者成为一个角色,习惯提供较后设的场域让文字作者被意识被察觉。所以可以想像「作者」的数量不同,戏在进行时,坐的位置有的在台上,有的在观众席,有的在后台或在他们自己家里没有来。

3.任何一部作品都具备剧场搬演的可能性吗?谈谈卡尔维诺作品的剧场性?

第一个问号,那要看怎么期待「剧场」先。第二个问号,那要看面对卡尔维诺的脑袋有多「剧场」先。

4.你如何阅读、理解、呈现《看不见的城市》这部小说?

脑内奥迪赛。革命心理化。边陲与中心内外叠合的新折缝结构。平行世界。梦的跳跃逻辑。

5.请用任何形式的文字或者图像,描述剧场版《看不见的城市》?

Kak-tag-ni-mu,mok-tik-du-ni-mu,om… ma-hon…

6.如果要为一个城市量身订做一个作品,你会选择和哪个城市对话?

台北台北台北。我住在这里,却不是出生在这里。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