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风乐坊在国家演奏厅中,排练李志纯与Michael Sidney Timpson作品。(采风乐坊 提供)
演出评论 Review

空白中绽放的新色彩

作品发表会中的《原住民之祭》是李志纯整场作品中最具个人风格特色的一首作品。利用台湾布农族在〈祈祷小米丰收歌〉的微分音唱法,发展出曲中婉延而神圣的旋律线条,并混合其他原住民音乐元素所开展创造的音乐图像。纤细的丝竹乐器在此散发出深山密草的狂野气息,古老的音乐文化释放了它强大不息的再生能量。

 

作品发表会中的《原住民之祭》是李志纯整场作品中最具个人风格特色的一首作品。利用台湾布农族在〈祈祷小米丰收歌〉的微分音唱法,发展出曲中婉延而神圣的旋律线条,并混合其他原住民音乐元素所开展创造的音乐图像。纤细的丝竹乐器在此散发出深山密草的狂野气息,古老的音乐文化释放了它强大不息的再生能量。

 

Michael Timpson李志纯作品发表会

5/17   台北国家演奏厅

一场以两位中生代东西方作曲家为主轴,由台北采风乐坊主办,在五月十七日于台北国家演奏厅举行的「李志纯与Michael Sidney Timpson的联合作品发表会—现代丝竹的音乐图像」,呈现了高质感的东西器乐合奏声响及全球化音乐新世代的风格面貌。

李志纯的心路历程展露无遗

出生自南台湾的青年作曲家李志纯,目前与夫婿Michael Sidney Timpson共同任教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音乐系。仅仅这层关系,就道尽了这场音乐会的特殊性——东西文化的冲击与交融。从个人本身熟悉的地域文化语汇,到陌生文化的理解体认,进入到新文化的发言人,李志纯的心路历程都在这场音乐会中展露无遗。身沐佛罗里达的阳光和雨水,而心灵中音乐的创作题材皆连接自太平洋的另一端——家乡台湾。

创作于一九九六年的《念乡》是一首以传统丝竹乐为编制(二胡、笛子、琵琶、扬琴、柳琴、古筝)的作品。以西方旋律、对位的概念,舖陈营造出东方含蓄细腻的情怀。而传统打击乐器的使用(钹、梆子、小锣等)将民间戏曲的氛围点缀其中,进而带入念乡情愫。一九九九的《地的心》则为纪念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所创作的琵琶与打击乐二重奏。曲中铁琴的共鸣声掺杂人声嘶吼,琵琶扫弦急奏,将刹那间地震所带给人们的恐慌及无奈作了音响上最震憾的呈现。为演奏这首曲子应邀来台的美籍打击好手Ryan Wilson的表现,内敛具爆发力,与将四弦琵琶转化为万人逃奔的琵琶演奏家林慧宽展现了高度的合作默契与技术,东西乐平起平坐,令人感动!

作品发表会中的《原住民之祭》是李志纯整场作品中最具个人风格特色的一首作品。利用台湾布农族在〈祈祷小米丰收歌〉的微分音唱法,发展出曲中婉延而神圣的旋律线条,并混合其他原住民音乐元素所开展创造的音乐图像。纤细的丝竹乐器在此散发出深山密草的狂野气息,古老的音乐文化释放了它强大不息的再生能量。

Timpson为东方传统乐器创作非学院派的新乐曲

作曲家Michael Sidney Timpson的作品则试图在东方传统乐器中寻找与西方乐器共通相似的音色与技法,并融入美国多元音乐文化的特色,如爵士、Hip-Hop、各式舞曲节奏等,为东方传统乐器创作出较非学院派的新乐曲。二○○○年完成的丝竹作品Chasin’ Bill以强烈而短促和弦导出具东洋风格的前奏,之后急起直下地切入了舞曲节奏,泛蓝的旋律,free Jazz的语法,加上Hip-Hop式的曲风,聆听者莫不为之摇摆。在Crush中,他高难度地使用了萨克斯风,并掺入了现代音乐中的击乐声响和多重泛音,古筝则以揉音的方式将音高变形,对应萨克斯风精准的平均律音高而产生撞击(crush)。曲中所设计多处的撞击,不断激荡到曲尾,以最高潮收场。萨克斯风演奏家谢欣歆与古筝演奏家林易娴的高水准演出,将这首曾在美国卡内基厅首演的曲子,重拾它旧日的丰采。

一九九一年创团的采风乐坊,十七年来,他们不计代价地为传统音乐承传努力奋斗,不但为曾经受到西方音乐强势打压的传统音乐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们更在台湾功利主义社会中坚持他们的理想,筑梦成真。这场音乐会是十七年前撒种所开出的花朵。采风乐坊的多元展演形式和国际级的演出水准,尤其是该团的亲和力及敬业态度,已受到国际乐坛多方的肯定。曾经空白已久的传统音乐市场,终于重新绽放了新的色彩!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