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每年在世贸举办的国际书展结束后,我总会和三五同业,到现在位于庄敬路的「小凯悦」小小庆功一番。说那是「小凯悦」,您可别以为它是五星级豪华的大饭店,说穿了只是个小面馆。家常的卤味、手杆的面条、点盘少了鸡丝和拉皮的芝麻酱小黄瓜,配上清蒸螃蟹,再来碗美其名的「四宝汤」——番茄、青菜、豆腐、蛋花、洒些青葱、麻油。和正统的馆子里比,显得南腔北调、丢三落四的几样小菜,却让这家店从以往四四南村中的面摊起家,到现在门庭若市,博得了「小凯悦」的浑号。其实这样的一桌「物资缺乏」与「龙蛇混杂」,正是眷村菜的神髓之一,也反映了当年竹篱笆内的生活点滴。

眷村,这个曾经在台湾落脚、筑梦、生根,如今却模糊、消失的历史痕迹,难道只存在人们味蕾的感官记忆之中吗?答案当然不是,早期在文学、电影、甚至电视中,我们都不难见到它的影子,从〈长干行〉、〈斫〉、〈小毕的故事〉到《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竹篱笆外的春天》、《搭错车》,《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它业已逐渐融合在这片土地上,在福尔摩沙的兼容并蓄之中,成为华语区另一种独特的台湾在地文化映照。本月我们将趁著赖声川与王伟忠合作的舞台剧《宝岛一村》上演之际,带著读者一起略览当年的眷村风情,与各种创作面貌。

吴静吉说:「对我们来讲,『台湾』两个字是带有情感的;但对世界而言,『台湾』是中性的」,而台湾要以甚么样的姿态来面对世界?展现我们的艺术成就?身为台湾表演艺术最重要的摇篮与推手——两厅院,即将在二○○九年举办第一届「台湾国际艺术节」,董事长陈郁秀提出以「科技」为主轴,点亮「未来之眼」为号召,要向全球展现台湾源源不断地爆发能量。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国际盛会,本刊将以三个月的特别报导,为读者们详析「台湾国际艺术节」的十二档国内外重量级演出。在本期当中,除了两厅院董事长陈郁秀的访问之外,更是请到了各界的大老,来探讨艺术节对一个地区文化的影响。此外,编辑部更是访问到国际上重要的艺术节策展单位与艺术观察者,希望透过他们的经验,让读者了解全球艺术节的趋势与现况。

一个舞者到底能跳多久?十年?二十年?你可知道台湾国宝级的舞蹈家李彩娥,从十二岁学舞,至今八十二岁高龄,即使是历经生理的病痛与心理的瓶颈,仍将在今年底踏上两厅院的舞台。在即将搬演「台湾舞蹈回顾篇」的前夕,编辑部也制作了【不老的舞魂】焦点专题,向李彩娥、游好彦、姚明丽三位前辈致敬,希望读者能看见他们对舞蹈的坚持,进而体悟艺术的真谛。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