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翊以另一种思考模式反刍空间与身体的关系,勇于实验、突破舞蹈与影像结合技术,《SPIN 2010》是一个专注、忠于自我的跨界杰作,期待朗机工团队让机械更人性化,且跳脱、打破既有的形式,让观众免于视觉疲乏。
《SPIN 2010》
2/25~28 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影像科技对艺术文化乃至经济生活产生无远弗届的影响,现代人几乎已脱离不了影像。在欧美将影像介入舞蹈,并且有一番独特创见的编舞家不胜枚举,当然实验最广的首推模斯.康宁汉,他以电脑软体编舞,此创举将人体与电子科技带入新纪元。威廉.佛塞则结合舞蹈学派、电脑科技与数位影像,他与德国艺术媒体中心ZKM研发「即兴科学技术」光碟,如同电子舞蹈影像辞典,更是一大突破。另外,国际知名的舞团、编舞家如DV8、孟克、帕森斯等,皆曾创出影像极为出色的作品,并以不同观点切入多媒体;Plan K的舞作《移动目标》以电脑绘图影像,探讨精神分裂的身体动作;Momix的《展览会之画》融合音乐、舞蹈、绘画、装置与服装,借由水底、城堡、画廊、塔台与田野等场景,将肢体音乐影像化。
MIT创新技术,展现后工业的冷冽氛围
台湾的各类演出也不乏将影像介入艺术创作,但能研发出自成一家的新技术确实不多,编舞者黄翊的新作《SPIN 2010》是全然的Made in Taiwan创举。此作在二月底于台北国家剧院的实验剧场发表,这出以舞蹈结合影像的多媒体作品,已陆续发展了四年。在二○○六年黄翊手持摄影机,以舞者为中心绕圆拍摄,企图创造出台上连续不断的演出画面。二○○七年他和朗机工团队合力发展出机械手臂(摄影机架在一个可旋转的杆子上),受邀参加法国安亘湖市数位艺术节。隔年在台中国立台湾美术馆扩大演出,加入十四台投影机、四面大萤幕、六名舞者现场表演与影像互动装置等。
今年的演出延续了前版,观众们分坐四边,舞者增至八位,并且在企业界的赞助下,于机器手臂上加入可变化数种颜色的LED光源及雷射光,全程由电脑自动控制上、下与转速。机械臂主体由鱼头制作,环场电子音乐由杨常青作曲,服装设计是杨妤德。一开场让我有置身于欧洲看演出的感觉,因为台湾少有具原创性的实验多媒体舞蹈演出,主要是器材成本所费不赀,加上若无固定排练场地等,很难深入研发或做突破性的连结。
在编舞上,黄翊赋予肢体一致性的明确风格;动作质地以软性流畅的纯抽象语汇为主,几乎不带任何情绪,唯有一小段由一位男独舞者和自己的变身互动,加入了人性化的桥段。多数双人舞的部分是由接触即兴所发展出的组合,抬举动作的编排较为一般,但空间与层次的运用具多元性。八位舞者在陕隘的正方表演区块中,受制于不断转动的机械手臂,给人一种压迫感。配合刺耳的电子音乐、快闪的白灯、对比鲜明的线条与冷色系服装等,让整体有后工业的冷冽氛围。
机械也具人性,与真人舞者共舞
创作群发展了各种影像的变化及可能性,摄影机由上鸟瞰、斜倾、平行或三百六十度大旋转,舞者也对应著机械手臂,让距离的远近变化,打破视觉观看逻辑,机械手臂不再是冰冷无生命的机器,它俨然是另一位舞者、一个指挥中心。宽大的萤幕上,有时投射著多重层次的影像,部分是预先录好的,外加切入现场的分割画面,创造繁复而丰富的视觉经验。藉著上下、左右的镜像,由变形、扭曲、分裂所造成的连体婴、哈哈镜等有趣的特殊影像效果。
黄翊以另一种思考模式反刍空间与身体的关系,勇于实验、突破舞蹈与影像结合技术,《SPIN 2010》是一个专注、忠于自我的跨界杰作,期待朗机工团队让机械更人性化,且跳脱、打破既有的形式,让观众免于视觉疲乏。诚如国际网路演讲平台TED里Pranav Mistry所强调:现代人把数位带入实体世界,要省思的是如何在两边切换、沟通,仍保有人性,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机器坐在另一个机器前。生活如是!艺术创作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