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艺闻观点 News Review 政府若肯花心思,危机也能变机会

艺文展演M型化 平民小团如何脱困?

近年政府筹办文化活动愈趋豪华,大型艺文馆舍持续兴建,著名艺文团体与艺术家挟其声望演出档档超大制作……「砸大钱办文化」似也成为政府重视「文化」的表征,并逐渐化约为「数字」与「量体」,把文化预算提高至总预算的4%。台湾当下的文化生态,逐渐像社会财富分配所呈现的M型,不仅衣食住行生活文化反映贫富差距,属于精神层面的艺文展演,亦呈现M型化趋势:一端从创作、表演者到观众皆走高贵、精致路线,著名表演团体演出的入场券动辄一、两万,仍然一票难求;另一端则为没有声音、随时有断炊之虞的小型艺文团体与展演活动,以及失业无业、三餐不继、没有闲情接触艺术,或成天惯性守在电视机前,极少主动参与文化与艺术活动的人。国内艺文团体展演号召力参差不齐,所获官方补助有限,大部分团体演出机会不多,即使下乡也难引起共鸣,艺文界明白除非做好公关,获得艺术大师加持,形成艺文大事件,才有包下政府文化工程、取得企业赞助,爬上M型精致端高点的机会,及取得观众认同。文化的M型化反映在政府政策及预算分配上,亦反映在创作端及观众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如何协助贫穷的民众及艺文团体脱离困境?

近年政府筹办文化活动愈趋豪华,大型艺文馆舍持续兴建,著名艺文团体与艺术家挟其声望演出档档超大制作……「砸大钱办文化」似也成为政府重视「文化」的表征,并逐渐化约为「数字」与「量体」,把文化预算提高至总预算的4%。台湾当下的文化生态,逐渐像社会财富分配所呈现的M型,不仅衣食住行生活文化反映贫富差距,属于精神层面的艺文展演,亦呈现M型化趋势:一端从创作、表演者到观众皆走高贵、精致路线,著名表演团体演出的入场券动辄一、两万,仍然一票难求;另一端则为没有声音、随时有断炊之虞的小型艺文团体与展演活动,以及失业无业、三餐不继、没有闲情接触艺术,或成天惯性守在电视机前,极少主动参与文化与艺术活动的人。国内艺文团体展演号召力参差不齐,所获官方补助有限,大部分团体演出机会不多,即使下乡也难引起共鸣,艺文界明白除非做好公关,获得艺术大师加持,形成艺文大事件,才有包下政府文化工程、取得企业赞助,爬上M型精致端高点的机会,及取得观众认同。文化的M型化反映在政府政策及预算分配上,亦反映在创作端及观众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如何协助贫穷的民众及艺文团体脱离困境?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校长

朱宗庆:政府若肯花心思,危机也能变机会

从政府将文化预算提高至总预算4%的政策宣示、文建会经费的增加、文创法与产创法的通过,政府确有企图心想要做事,有了计划,也完成立法;企业跟进加入,各行各业看到了生机,各级政府、表演团体、国际性经纪公司也随之投入。这一片文化热可能产生正负面效应,充满著机会与危机,如果能够将危机转换为机会,就会是一个新的蜕变与发展。在危机方面,如艺文团体的强项在艺术内容,财务与行销上较弱势,如此往往敌不过政府及民间活动公司大型行销与节目策划的强势,被其掩盖。然政府及民间活动公司的华丽策划与经费投入需要有专业支持,必须要思索推动的核心在哪里。

推动艺术文化,可以从三方面来看,在政策制度、人才培育、观众人口培养上必须大力作为,机会才不致转为危机。制度方面,文建会扶植团队数目增加,整体经费却是缩减的,政府的经费分配和活力并没有反映在强化表演团体这部分。而文建会扶植计划采取分级分期制,卓越级团队和发展级团队有其不同的目标,但是否有达成?政府除了要有机制,还需要有持续的关注。团队与人才方面,艺术团队里,资深团队与新兴团队在资源等方面是不同的,但资深团队是从新兴团队逐渐发展而来。新兴团队初期经验少,较辛苦,但对新兴团队来讲,「从小到大」这条路如果要玩真的,须清楚专业特色在哪里?能力在哪里?在专业与特色与口碑上要在自身实力与观众上做耕耘。而在艺术行政人才培育上,这样的人才往往需要感性与理性兼具,才能支持辛苦的艺术工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中纳有人才培养和培训条款,以及在观众人口方面,文创法中的高中艺文教学、艺文券发放、减税等措施等,都是政府必须做的。此外,台湾企业在支持艺文发展上,还有许多的空间,目前表演团体中百分之九十是没有企业赞助的,即使少数得到赞助的单位,其所获得的支持也很有限。政府可在制度面上给予企业赞助动力,促使其愿意投入。综合来说,若能在制度设计、人才培育、与观众人口培养上花心思大力做,文化危机就可能成为机会。(采访整理  周倩漪)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