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籍孟加拉裔的编舞家阿喀郎.汗,在九月中首演的独舞新作《源》DESH中,面对自己的认同问题,深入挖掘,更述说母国孟加拉的文化与他之间的关系。透过数个故事的述说,在父与子、大人与小孩的叙事脉络中,阿喀郎亦思索文化在世代间传递的过程,以及个人在社群中的角色改变。
自作品《零度复数》Zero Degrees开始,阿喀郎.汗努力地探索他与他父亲的故土——孟加拉的关系。在伦敦出生、长大的他,诚实面对自身的认同问题,在新作中挖掘得更深,并企图寻找解答。在个人首次独舞长作《源》中,他以个人的眼光和体会,述说这个国度独立四十年来,国家、文化与他之间的故事。
被不断爬梳的「认同」议题
为了寻找答案,阿喀郎带著制作团队到孟加拉,进行为期十天的取材。他们与当地人一同吃喝饮水,探索当地生活方式。为此,团队成员拿著手机录下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一开始,他们觉得不太自在,仿佛将当地人看成实验室里的动物。回忆起那段过程,阿喀郎谈起一个赤脚又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当阿喀郎觉得对著他拍摄是那么不恰当而停止时,小男孩笑了,从他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手机,开始对著阿喀郎录影。贫穷与高科技,这两个截然不同又看似矛盾的概念,活生生地在孟加拉的日常生活中冲撞。
在这出长达八十分钟的独舞中,阿喀郎述说了数个故事:他为了练舞和口音与父亲的冲突;又以巧妙的肢体动作代言战场上的厨师,末了因为巴基斯坦与孟加拉的对立而失去双足;他又是与姪女对话的舅舅,说采蜜人家庭的故事。不仅如此,阿喀郎借由打电话给客服人员解决语音信箱问题的桥段,切片全球化下的众人生活。不管在法国也好、孟加拉也罢,接电话的还是同一位有著浓浓口音的客服小姐;最后,阿喀郎终于听见语音留言,是爸爸从孟加拉打来的电话。借由各个片段,观众得以在阿喀郎的引领下,窥得南亚彼端的历史与文化风貌,也从这几个不断交错的故事中,看著「认同」被不断爬梳,不断深掘。在父与子、大人与小孩的叙事脉络中,阿喀郎亦思索文化在世代间传递的过程,以及个人在社群中的角色改变。同时,阿喀郎也想抓住流失中的记忆,将它传递下去。面对历史、战争、离散(diaspora)与自我认同,舞作中想表现的概念,并不轻松。
叶锦添视觉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曾为电影《卧虎藏龙》服装设计的叶锦添,此次担任《源》的视觉设计,从服装到布景,两人激荡出的火花,皆令观众惊艳不已。一开场,阿喀郎在黑暗中提著油灯上台,以斧头一次又一次地往地板上锤下,一声又一声,灯光从阿喀郎身上渐次向外展开,将故事细说从头。而后,随著情节开展,舞台设计运用投影与阿喀郎互动,描绘出孟加拉的原始景色,运用渲染(Rendering)技巧,在细节处呈现细腻的层次。在叙述中,阿喀郎加入孩童的观点,后来更在舞台上放上两张尺寸落差极大的椅子,运用比例差距,表现「大人」与「孩子」两个概念的反复转换。最后则运用吊杆作出似雨丝的帘,让阿喀郎的舞姿与光影在当中交错,精湛的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源》于九月十五日在莱斯特市世界首演,于十月四日在沙德勒之井剧院举行伦敦首演。演出后,口碑立即席卷各大媒体,《观察家日报》The Observer及《纽约时报》更盛赞为阿喀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身为沙德勒之井剧院的协同艺术家(Associate Artist),阿喀郎的《源》同时也是该剧院与法国MC2 in Grenoble、阿喀郎舞团三个单位共同合作的开始,在为期三年的伙伴关系中,将还有两出新作。演后座谈的最后,沙德勒之井艺术总监史帕丁(Alistair Spalding)更告诉观众:《源》将再加演,记得告诉朋友们!毫无疑问,这又是另一出舞迷们绝对不可错过的作品。
相关网站:
阿喀郎舞团 www.akramkhancompany.net
沙德勒之井剧院 www.sadlerswells.com/show/Akram-Khan-Company-D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