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季璁装置作品《工作室》,呈现身处东西方传统与当代文化交织影响下的复杂情境。(耿画廊 提供)
艺@展览

微观世界的生命省思

艺术家吴季璁和张晖明,面对「三十」的人生关头,在近期的展览中,不约而同地,透过微观世界的视角,分别以作品呈现了对生命境遇的思考。吴季璁《天空》透过对蚂蚁的观察,思索生存的道理;张晖明《∞》、《碎片》单频道录像作品灵感源自亲人的逝世,以自然森林幽阴影像铺陈四季更迭、生死悠然的诗意风景。

艺术家吴季璁和张晖明,面对「三十」的人生关头,在近期的展览中,不约而同地,透过微观世界的视角,分别以作品呈现了对生命境遇的思考。吴季璁《天空》透过对蚂蚁的观察,思索生存的道理;张晖明《∞》、《碎片》单频道录像作品灵感源自亲人的逝世,以自然森林幽阴影像铺陈四季更迭、生死悠然的诗意风景。

吴季璁个展

即日起~12/16  台北 耿画廊

INFO  tinakenggallery.com/

张晖明个展

即日起~12/22  台北 伊通公园

INFO  www.itpark.com.tw/

子曰:「三十而立」,意指到了三十,得开始学习面对人生的难题与困境。逼近或跨越「三十」这个年岁门槛,仿佛才是真正的「成年礼」,此时社会期待、生存现实都变得赤裸,生命价值的思索令人惶恐且又沉重。艺术家吴季璁和张晖明在近期新作中,都呈现了对生命境遇的思考,无论是面对自己、或是至亲生命的消逝,借由微观世界的透视,梳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吴季璁  从蚂蚁思索人生课题

吴季璁去年刚过三十,这位早慧型的艺术家,台北艺术大学还没毕业,就以「台北美术奖」首奖作品、机械动力装置《铁丝网》一炮而红。在这件作品中,吴季璁以一片铁丝网的投影画面,营造出如水墨画线条流动的诗意,令人惊艳,而透过当代科技媒材处理东方书画意境和美学,此后也成了吴季璁创作的主基调。

近作《工作室》展示一组巨大的木制框架与桌台,是吴季璁将工作室内的陈设搬至展场。巨大的木制框架是他自己亲手设计制作,风格参考西方古典和现代建筑的设计,混合中国传统木制建筑的卡榫方式,象征自小接受科班美术教育承袭东西方的美学传统,以及日后又接受当代新媒体、观念艺术等形式内涵的影响,交织出这组自己设计的框架上。吴季璁并铺洒白粉(石灰)覆盖陈列物的表面,营造出抽离现实的意境,犹如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

《工作室》可说是吴季璁少见带有个人色彩的「风花雪月」之作,但只能说是一种表征,另一件影像装置《天空》才触及生命情境的思索。这组作品是由一面如画布般的巨大萤幕、一座蚂蚁窝与投影装置组成。工作室常有蚂蚁,镇日忙进忙出、努力工作,吴季璁看得有趣。他把蚂蚁带上展场,观察这些台湾树林常见的「树居举尾蚁」的行为逻辑,进而思索生存的道理,「不知道是何种驱力,让牠们这么努力工作?」

几万只蚂蚁数量颇是惊人,然而当投射灯反射在大萤幕上,也只成了一片模糊且变动缓慢的画面,宛如漂浮云朵,对应于吴季璁自承思索人生所求为何的生命课题,这般画面也颇有蜉蝣于天地间之感。

张晖明  森林深处映照生死更迭

年仅廿八的张晖明,现就读于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研究所,亦曾获得「台北美术奖」首奖,近作《∞》、《碎片》单频道录像作品,只见树林幽黑深处枝叶繁盛,但成堆枯叶微露的动物毛皮、人脚掌和状似黑发之物,生生不息的植物对照著地底下彷如飘来腐朽气味的鬼魅,弥漫死亡的氛围。

张晖明的创作灵感,来自年前家人来电告知阿嬷过世的消息,从北部赶回家只见阿嬷安祥地躺在冰柜,身形略为缩小,「从此时间对她来说是永远静止」,他想起小时候形影不离跟在她身边的景象,以及记忆永存的慈爱笑容。

「死亡让个人的时间不再前进,但日夜依旧,新生与老去在四季更迭中不断循环,世界的运转永无止境。」在光阴恒河中,人们只是极微小的瞬息,张晖明认为,想像是人们向前迈进的重要行径,在此之间,时间与生死、记忆变成了如诗画般的无限风景。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