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哭墙、死海、圣城、荒漠?还是漫天的烽火?不知您对以色列的印象是甚么?「以色列」之名从早期代表著一支民族,到现在成为一个国家,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廷、花剌子模、蒙古、鄂图曼帝国……它们都曾统治过这片黄沙,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都在此刻下了各自的历史。这个自古以来就纷纷扰扰的上帝应许之地,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各自的想像。但是,今天在本刊中介绍的以色列,应该和大家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一道道曾经在战火下磨练出的敏捷身影,如今,却在世界的舞台上爆发出无比的力量,绵密而多元的文化也灌溉出了丰沛的音乐之葩,以色列的音乐与舞蹈已在全球艺术版图上崭露头角。现在,就让我们从舞台上,欣赏以色列表演艺术的现在进行式。

表演艺术,不但反映当下时代潮流与社会脉动,也被历史脉络所牵动。以色列如此,台湾亦然。随著民国一○一年的脚步远离,过去一整年台湾表演艺术环境的氛围,又是如何影响著幕前幕后的整体表现?《PAR表演艺术》杂志经过编辑群总结整理,反复讨论,从生态与创作两大面向切入,归纳出二○一二年十大值得关注的表演艺术事件和现象。

就生态面而言,文化部挂牌成立,龙应台部长走马上任,可说是表演艺术界的头条大事。从文建会到文化部,国家的文化政策如何转向?未来资源能否提升?如何分配?追求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同时,如何提供表演艺术从业人口更具体和明确的保障?种种不确定性因素,仍值得持续观注。

自从二○○八年金融危机起,全球表演市场陷入低潮。然而中国的表演艺术市场,似乎无畏金融危机的威胁,展现了国际市场潜力,建构亚洲表演艺术市场核心的版图。过去国际团队的「亚洲巡演」几乎以日本为主要据点,如今,则牵制于中国市场。面对中国崛起,台湾是否会被边缘化?台湾市场的自由与多元性,如何保有优势,创造更多正面的可能?而自从华山文创园区ROT之后,台湾其他的「文创园区」也承袭这样的经营模式,但在如此一统性的格局下,空间与艺术还能激荡出多少的活力,值得玩味。

尽管大环境喧嚣纷扰,就创作面而言,创作者在艺术追求上却是自省自觉的。资深剧场人自发成立「小剧场学校」,「三缺一剧团」的「Lab」计划实践演员的「创作性训练」,引发剧评和剧场人的关注和热烈讨论。年轻表演者对身体训练的自觉、渴望及行动,是当前文创当道、行销遮眼的风潮里,一道安静、绵密,却真正有可能深化剧场「创作」与「美学」的力量。只是回顾台湾的剧场表演训练,缺乏系统与累积,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戏剧和音乐领域,我们乐见许多年轻剧作者,作曲家的作品被搬上舞台。新手上路,精采亮相之后,创作续航力如何,虽然仍待后续观察。但另一方面,大环境是否建立起足够完整的相关机制予以支持,亦是长久以来进展缓慢而亟待关切的议题。

二○一二年也是歌仔戏创作开花结果、丰收的一年。从歌仔新调《安平追想曲》,改编布莱希特剧作的《Mackie踹共没?》,到编剧施如芳翻新历史大作《燕歌行》。总的来说,歌仔戏雅俗皆宜,或文质或野浪,可塑性高,创作者对于如何定义、运用、搬演歌仔戏,成了一道开放课题。歌仔戏因为不划地自限,多元样貌仍是备受期待。

除了十大现象回顾,本刊也为读者选出二○一二年在戏剧、舞蹈和音乐领域最受注目的人物:七年级剧作家简莉颖、旅欧编舞家孙尚绮与在伊莉莎白女王国际大赛中赢得奖项的曾宇谦,这三位不但在去年表现优异,相信在未来,他们也都是令人期待的耀眼新星。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