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杯茶》,导演黎宇文,编舞伍宇烈,2003。(跳格国际舞蹈影像节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不可小觑的舞蹈影像新势力

香港「2012跳格国际舞蹈影像节」在台北

由香港城市当代舞团举办的「跳格国际舞蹈影像节」,是华人地区第一个国际舞蹈影像节,到去年已经举办至第五届,并在去年十二月初随「香港周」来台展演放映。该节活动分国际影片邀演、本地与国际创作者的委约创作、一分钟跳格竞赛三大项目,而透过后两者,也鼓励了许多创作者投身舞蹈影像领域,让更多午到作品被世人看见。

由香港城市当代舞团举办的「跳格国际舞蹈影像节」,是华人地区第一个国际舞蹈影像节,到去年已经举办至第五届,并在去年十二月初随「香港周」来台展演放映。该节活动分国际影片邀演、本地与国际创作者的委约创作、一分钟跳格竞赛三大项目,而透过后两者,也鼓励了许多创作者投身舞蹈影像领域,让更多午到作品被世人看见。

「本来我们对台湾舞蹈界只认识云门舞集,但是从舞蹈录像认识到不同体系的独立舞者,比如周书毅,还有台湾艺术大学、台北体育大学都寄作品过来……台湾原来有很多不同舞者独立创作!很开拓香港观众的眼界。」

说话的是黄国威,香港城市当代舞团(CCDC)节目及市场部门经理,也是二○一二年香港「跳格国际舞蹈影像节」(Jumping Frames International Dance Video Feastival)的策展人。去年十二月初,霏霏细雨的台北冬日里,已在港举办第五届的跳格,首度随「香港周」来台,将华人地区第一个国际舞蹈影像节正式引介给台湾观众,其中,也包括了台湾创作者受委约创作及参加影展竞赛的作品。

透过委约创作与竞赛  让「跳格」可长可久

台湾虽不乏投入舞蹈影像创作的编舞者和影像导演,却因缺乏影展或艺术节等集中的曝光平台,使舞蹈影像始终身处边缘,成为特定族群的小众品味。然而,一九四○年代起便成为欧美影像创作重要分支的舞蹈影像,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早已累积质量惊人的创作成果。目前全球有将近四十多个独立的舞蹈影像节,范围含括欧美、澳洲、南美、非洲,而印度、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近年也陆续开办国际性舞蹈电影节,不愿在这波舞蹈与影像结合的创作潮流中落后。

作为高度国际化的华人城市,香港也嗅见这股趋势。二○○三年,香港第一个舞蹈影像活动「2-D舞影录」举行,堪称舞蹈影像在港起跑的暖身前导。○六年,城市当代舞团和录像团体Videotage、法国五月艺术节合作,「跳格」从此成为舞团固定举行的活动。

「跳格」主要分国际影片邀演、本地与国际创作者的委约创作、一分钟跳格竞赛三大项目。国际影片每年皆有引人瞩目的经典之作,例如DV8、罗莎(Rosas)舞团的舞蹈影像,Liz Aggis、Rosemary Lee等编导参与的英国BBC电视台“Dance for Camera”系列佳作,第五届的片单更包括曾在台北市立美术馆播映的《与碧娜有约》Coffee with Pina,以及编舞金童阿喀郎.汗的纪录片Akram Tree(2011)。

然而,本地创作者委约作品和竞赛,更是「跳格」寻求「可长可久」经营的重头戏。

○三年的「2-D舞影录」让一批香港舞蹈影像创作者浮出水面,其中不乏独立艺术工作者。许多年轻的舞者或编导没有资源作独立演出,转而将作品拍成影像,公开于网路或寄到舞团,让黄国威留下深刻印象。「香港现在经费、资源有限,独立舞蹈家没机会发表,但微电影、手机都能拍影像,让他们有创作机会,我们也能透过影片发现他们的优点,对我来说,(「跳格」的成立)就是提拔新艺术家的重要机会。」

黎宇文创作有成  作品充满戏剧张力

新锐影像导演黎宇文,正是自「跳格」崛起、备受瞩目的代表人物。在香港演艺学院主修影视拍摄的黎宇文,自二○○一年起开始为舞蹈表演拍摄记录影像,○三年和香港编舞家伍宇烈合作拍摄《一杯茶》,在「跳格」大受好评,也正式开启了他的舞蹈影像创作之路。

之所以投身舞蹈影像创作,除了恰巧结识一班舞蹈圈朋友,黎宇文坦承,也是跟看了大量国外舞蹈影像后「不服输」的心态有关。特别是在「2-D舞影录」看了大量国外和本土香港的节目后,「感觉有点失望。我们没拍过舞蹈录像,大部分是为了舞台演出的video design(影像设计),但独立播放有点怪,没头没尾的,加上没什么资源,看起来有点简陋……这对创作者很不公平,所以我就想,是不是我们香港人可以做一些比较有模有样的作品。」

凭借扎实的专业制作经验和强烈的影像风格,黎宇文成为「跳格」长期的委约创作艺术家,除了与王荣禄、庞智筠等香港编舞家合作《界色》、《星期一(雨)》,也主导了《城市祭.回望》、《从身体出发》(周书毅赴港演出作品)等舞蹈影像作品。十二月初「跳格」在台北诚品信义店举办的影像展中,便以黎宇文为焦点导演,放映五部作品。在电影出身的黎宇文和擅长舞蹈剧场形式的香港编舞家合作下,多数作品虽无明显叙事,却充满戏剧张力,与其他由编舞家或视觉艺术家(visual artist)主导的舞蹈影像作品相比,少了高端艺术的抽象距离,多了几分可亲性。

其他委约创作者的来源,还包括CCDC邀请媒合的艺术家,和自一分钟影像大赛脱颖而出的参赛者。黄国威以第四届「跳格」委约作品《有一个地方》为例,CCDC媒合了曾在威廉.佛塞舞团工作的中国舞者桑吉加和苏格兰舞蹈录像艺术家麦克佛森(Katrina McPherson),在这个由导演主导的计划中,将桑吉加送到苏格兰高地,花一周时间拍摄素材。「本来三方都不认识,用英文来说是“blind date”,但这合作挺愉快,作品的整体效果也很好,是很成功的案例。」

此次「跳格」的七部委约作品中,有两部来自台湾创作者——旅美编舞家余承婕的《止戈》和蔡昀庭的《非此非彼》,后者正是自跳格一分钟大赛中获得评审青睐,委约后持续拍摄的作品。蔡昀庭认为,委约固然给创作者较无后顾之忧的拍摄条件,更重要的,是「跳格」将作品放进一般电影院播放,让她对影像的精致度有更多思考与自我要求。

透过舞蹈影像  让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除了进商业电影院播映,「跳格」也积极扩大影响范围。来台北前,「跳格」也在义大利、北京、广州等地播映,致力开拓华人及国际观众群。除了培养舞蹈影像观众群,黄国威认为,影像同样有助于推广舞团自身,「有些人无法坐在剧场看一个多小时表演,但看影片比较容易」;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或让舞团出国巡演机会减少,而影展播映成本较低,也使影片比演出更有机会被远距观众看见。

黄国威与黎宇文也鼓励台湾年轻创作者投入舞蹈影像的拍摄。他们分析,台湾与香港的拍摄技巧较成熟,且其他舞蹈影像展目前都是参加者付费机制,「『跳格』是免费参加,还有奖金,因此能吸引很多国外艺术家参与。」

黄国威认为,舞蹈影像的市场才刚起步,在华人区尤其有潜力。「『跳格』的影响力要看十到廿年后,我们能否像欧美一样累积很多作品,甚至反过来影响他们。」

「对编舞来说,用另一种方法表达也很重要,尤其现在沟通环境不同,要让全世界看到你作品已经太容易,即使没影展,还是可以放在网路上,只要东西好,很多人都会看到。」黎宇文说,舞蹈影像没有非拍不可的理由,但,「没有理由不拍!」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