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座位数八百席的剧院,如何成为年产廿多部新制作、并将之推上世界表演舞台的剧场制作动力中心?已经把《史迪夫特的事物》、《操偶师的故事》与《椅子》三出制作带来台湾的瑞士洛桑剧院制作人芭芭拉.苏德霍夫,在这次参与台北艺术节演出期间,接受本刊专访,一谈洛桑剧院如何让一个制作从无到有、与艺术家如何合作、如何寻找共制伙伴、又如何将制作向世界推销出去……
瑞士洛桑剧院(Théâtre Vidy-Lausanne)拥有四个中小型剧场,总座位八百席。每一年在这里,就有高达廿多部新制作、将近五百场次演出、约十五万人次观众进出,还有忙碌的世界巡演。洛桑剧院就像一个欧洲剧场制作动力中心,优雅地在日内瓦湖畔,实践剧场艺术化短暂为永恒的生命力。
洛桑剧院过去廿年,在前总监荷内.龚萨雷斯(René Gonzalez)(注)运筹帷幄下,与欧洲各大剧院、机构组织及艺术节结盟,共同制作创新作品。他也架构了超乎想像的艺术家人脉关系网络,重量级导演或新起之秀,都是他的口袋名单,一起从戏剧出发,发展新方向的默剧、舞蹈、音乐、偶戏与马戏表演。洛桑剧院完善的硬体设施及专业团队,也都是制作这些优秀作品的强大后援。
剧院另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就是资深制作人芭芭拉.苏德霍夫(Barbara Suthoff)。在她领军之下,洛桑剧院三年之内以三部作品,征服了台北挑剔的剧场观众(2010台北艺术节《史迪夫特的事物》、2012年台湾国际艺术节《操偶师的故事》、2012年台北艺术节《椅子》),如此之高的回锅率,在台北表演艺术市场写下纪录。
芭芭拉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剧团当「戏剧顾问」(dramaturge,作内容包括剧场制作、教育、研究、剧本研读及评论)。之后在瑞士国家文化基金会担任戏剧舞蹈部门主任,主要工作是分配补助。但心中那股要为剧团争取最多经费的渴望,促始她离开并就此进入洛桑剧院至今十年。自嘲是超级销售员的芭芭拉,就是因具有戏剧顾问的专业能力,让她成为出色的制作人。
在全球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文化组织纷纷绞尽脑汁寻找府补助之外的财源,以求生存。对于专以制作新作品的洛桑剧院而言,是如何在艺术创作与财务平衡取得双赢?独特的「洛桑剧院模式」,有可能成为任何剧场创造未来参考案例吗?趁著她带著该剧院制作《椅子》访台之际,本刊特地专访,邀她与台湾读者分享洛桑剧院的制作经验。
Q:洛桑剧院一季(每年九月到次年六月)将近廿二部新制作,剧院的财务来源为何?
A:每年洛桑市政府及邦政府的补助总额共约五百万欧元,是洛桑剧院将近40%的年度经费,仅足够剧院基本营运费用。另还需要自筹超过60%的经费进行艺术创作。自筹款中,现金赞助占很小的比例,也因票价订得不高,票房收入更不足以应付。那么节目制作的资金该从何而来?典型的洛桑模式为:以「共同制作」及「销售作品」来寻求制作资金,而资金的寻求主要在法国市场。
洛桑剧院是以法语当代戏剧创作为主,在语言及文化导向连结上,自然法国是重要的市场。所以,我们在法国寻求共同制作伙伴、有意愿购买作品的买主,也就是各剧院、艺术节等主办单位。而这样的合作关系,在真正展开创作前都已谈定。
另一个模式则是非法国的国际共制与巡演,也就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中国际巡演还肩负行销洛桑剧院专业形象及艺术家声誉的重要任务,所以这样的活动实质上并非剧院筹募资金的主要来源。
Q:共同制作的过程会麻烦吗?就制作预算来看是怎么规划的?
A:不会麻烦,合作逻辑概念很简单。
对艺术家而言,制作费用是由艺术家提出需求与想法,经过与剧院的技术及行政门共同讨论后确定。一旦制作费用确定,即便临时有技术上的变动,也必须在预定经费之内完成。
当剧院与艺术家谈定后,筹资问题就会是剧院的责任。
对共制单位而言,洛桑剧院为主要制作单位,会精算出制作预算明细,包括演员的费用、技术方面的制作费用等等提供评估,因为共同制作单位有权利知道这些资讯。当然,制作费的多寡端视作品规模而定。
Q:如何与共制单位分摊资金?
A:新制作资金筹募的目标是向共制单位募得至少50%的资金;另外50%则是剧院的投资。然而剧院本身并没有这笔经费,因此,就会需要销售这个制作到各地演出。
站在剧院的角度是愈多的演出,就愈有机会办法打平制作费。剧院确实有亏损约一百八十万欧元的惨痛经验,但我不能告诉妳是哪部作品!这就是剧院的投资风险,绝对不会在谈定后转嫁到共制单位身上。
Q:剧院如何选择合作的艺术家?是由剧院依照艺术判断自行决定吗?
A:过去廿年的洛桑剧院,是由一位相当优秀及知名的总监荷内.萨雷斯掌舵。他会广纳建议,不过制作及合作艺术家最后还是由他决定。
Q:在过去廿年的总监职位上,政府、董事会或有任何人质疑过他的艺术判断或决定吗?对他的评价如何呢?
A:一但市政府挑选任命了剧院总监,就不会质疑或干涉剧院的艺术创作或节目规划。我想在欧洲是不可能发生公部门涉入艺术领域的。当然无法避免地,一定会有来自剧场界不同的观点。不过他是位很棒的总监,没有人会质疑他。
Q:既然所有的合作艺术家都是由总监决定,是否剧院有驻院艺术家?或是有长期合作的艺术家?
A:虽然没有所谓驻院艺术家的合作关系,但是确实有长期合作的艺术家,如剧院与郭贝尔(Heiner Goebbels)合作长达十四年。与他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在一九九八年,因持续在世界各地巡演,我们一直保持联络,也有机会讨论新想法,所以大约每二到三年,就会有新作品。重点是艺术家们与剧院之间不停歇地对话:有时很密集,有时我们各自沉淀思考,但对话随时都可启动,关系很密切。这关系很简单,我们就像是一家人。
Q:那么是如何建立与维系一家人的感情呢?
A:我们寻找艺术家,与艺术家见面。若是一位已负盛名的艺术家,我们会一直保持联络维系关系,直到合适机会就开始合作;我们如果发现新面孔,就自我介绍与他接触,开始建立关系。
经由我们合作的艺术家,他们拉入了自己所熟识的艺术家共同创作,因此,剧院合作的艺术家范围愈来愈广,不再仅限於戏剧,也会有舞蹈;而舞蹈也不只是现代舞,会有Hip-Hop。就这样慢慢地架构了一个跨领域、既紧密又亲密的人脉关系。
当然不是每位艺术家都在第一时间就同意与我们合作。我们的优势是洛桑剧院已建立了知名度,且大家是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创作。
简而言之,人脉关系是创作的起始点。洛桑剧院过去廿年是由一位令大家信服的总监,一点一滴累积下来的人脉关系成就了今天的局面。
Q:在制作节目时,洛桑剧院扮演的角色为何?除了筹措资金外,还提供那些协助?
A:洛桑剧院提供所有与制作相关的协助,包括在剧院的布景工厂制作所有布景道具、提供排练空间、并在预订演出场地实地排练、提供技术人员等等。而剧院也有相当大的储存空间存放这么多作品的布景道具与器材。
我们剧院只有大约四十位工作人员,会视每个制作需求增加必要的工作人员。因为每个制作规模不同,制作期有长短,最长是两年的制作期,所以剧院还是有空间做调整与安排。
Q:妳是如何行销/销售这些作品?
A:一方面剧院的制作已有品质号召力,有兴趣的买主会主动关注我们的作品。我们就是用电话、e-mail联络。剧院有宣传部门,但目的是服务来剧场看节目的一般观众,并非为了买主。
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每一个艺术节或剧院规划节目的喜好、特色及方向,还有每个剧院的场地条件,才能有效说服。譬如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Kunstenfestivaldesarts)的特色是呈现新的剧场演出形式作品,我就不会推销吕克.邦迪(Luc Bondy)的《椅子》或《操偶师的故事》。
Q:所以新作的首演会是很重要了。世界各地的买主都会来看?
A:哈哈哈,很不幸不是每次!
我们会通知可能的买主,他们若有兴趣来看,我们就会见面聊一聊。有些作品会去法国演出,甚至是在巴黎首演而非洛桑,也许去巴黎看会比来洛桑方便。
还一种情况是剧院觉得某个制作需要有特别的宣传策略。如《操偶师的故事》,剧院决定要自费参加外亚维侬,让作品有国际曝光的机会,是创造未来的投资。所以《操偶师的故事》今年三月来过台北,八月在纽约演出,都很成功。
Q:妳最喜欢龚萨雷斯总监制作的那部作品?是否可以给有兴趣当剧场制作人的后辈一些建议?
A:我在洛桑剧院工作十年间,喜欢与郭贝尔合作的每部作品,以及上一季与陆帕 (Krystian Lupa)首度合作的作品Waiting Room。至于建议,我认为,现在的大环境要从公部门取得足够经费是愈来愈难,但相对地,也提供剧场制作人一个更可以发挥的空间,所以去思考如何建立国内与国际网络,运用更宽广的角度开拓财源,这是一个既富挑战性又有趣的工作。
注:René Gonzalez自1990年由洛桑市政府任命担任剧院总监,直到2012年4月因癌症病逝,任职期间备受尊重。剧院目前由两位代理总监,继续执行René已规划2012-13年之各项制作。新任总监将于2012年秋天宣布,2013年7月正式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