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千场纪念演出海报。(孟京辉戏剧工作室 提供)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孟京辉作品再破千场 从艺术到市场可以成功?!

中国知名导演孟京辉的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十一月初举行千场纪念演出,颇受瞩目,这已是孟京辉继《恋爱的犀牛》后第二个演出破千场的作品,为何可以演破千场?议题切中观众体验、手法一针见血,都是原因,而更重要的是观众基本盘,没有观众,戏再好也不会有多大的持续力。

中国知名导演孟京辉的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十一月初举行千场纪念演出,颇受瞩目,这已是孟京辉继《恋爱的犀牛》后第二个演出破千场的作品,为何可以演破千场?议题切中观众体验、手法一针见血,都是原因,而更重要的是观众基本盘,没有观众,戏再好也不会有多大的持续力。

十一月五至十日,导演孟京辉的爆笑喜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在北京、上海及广州同时举行千场纪念演出,同时,剧组还以在北京举行专场音乐会、在上海做义卖、在广州做行为艺术的方式来庆祝此剧突破一千场演出,在形象宣传上做足了工作。

抒发底层「意见」大获共鸣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于○六年首演,七年之间平均一年演出超过一百四十场。此剧从三百人的小剧场到一千人的大剧场都可演出,因此保守估计,至少有五十万人看过这部戏,影响广大。就剧场形式而言,《两只狗》是极为简单的,两位演员以社会底层人(借狗之喻)的口吻抒发出他们对时事和都市人们当下生活状态的「意见」,这些意见当然是不满与嘲讽,甚至愤怒,但这些不满、嘲讽与愤怒却出之以辛辣的调侃和搞笑的姿态,尽其所能地逗观众笑,同时又在笑声中让人亲切地体会到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导演在这样简单的形式中融合了相声和即兴表演,再加上与现场观众的紧密互动,保证了走进剧场的观众非笑著出来不可。

对于《两只狗》演出突破千场,孟京辉说其意义并不在数字,而在于此戏被人们所需要,同时也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在中国近卅年的现代小剧场发展史里,孟京辉算是第二代导演,但他不羁的个性及对小剧场狂痴的想像,却带起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对小剧场戏剧的狂热,且得到官方及一般庶民的喜爱,官方喜欢他是因为他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形象加分,如○八年由他主导举办了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至目前已成亚洲规模最大的戏剧节;二○一一年夏天他组织了声势浩大的青年剧团高调地赴法国参加亚维侬戏剧节,成为中国当代戏剧在亚维侬亮相的开端,也从此敲开了北京当代剧场与国际接轨的畅通管道。

这些「政绩」辅佐了孟京辉在中国戏剧界的地位,名气也使得他的戏票房长红,在大范围内成了无人不知的名人。虽然最近几年孟京辉的戏大都被归类为商业制作,艺术性被戏剧专业人士所诟病,但他于二○一三年十月十日首演的最新小剧场作品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让人眼前一亮,孟京辉似乎又回来了。

突破千场的意义为何?

突破千场,《两只狗》只是第二名,第一名同样是孟京辉的戏,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恋爱的犀牛》,《犀牛》于一九九九年首演,到二○一二年突破千场,花了十三年时间。但数字会说话,孟京辉在○九年自己经营了北京蜂巢剧场之后,《恋爱的犀牛》的一百零一场开始演出,到二○一二年不到四年的时间演了九百场!这个纪录是更惊人的。相比于时间和数字,为何能够演出千场才是最有意义的。《犀牛》与《两只狗》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恰恰抓住了现代人存活在当前的世界中最最切身相关的两个议题:爱情与生活,同时,用的手法一针见血,直指胸中块垒,对观众而言,不论是打到痛处或是搔到痒处,总之就是一个「爽!」

对很多专业人士来说,演出场次确实不是一部戏剧最重要的价值,但对观察剧场生态的人而言,千场是一种诱惑,令人兴奋,因为这表示严肃的表演艺术是有市场可能性的。当然,这种可能性需有各种客观的条件配合,例如:观众的基本盘、戏与观众的自然共鸣、表达的方式及艺术的形式等等,其中,观众的基本盘是最重要的,没有观众,戏再好也不会有多大的持续力。对表演艺术而言,中国确实是一个极有可能性的市场,但如何开发、经营与站稳,是一个极有魅力与挑战性的课题。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