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教头在小说中扮演著一个保护者的角色,由唐美云饰的女性版(中)带著一点「同志母鸡」的趣味,但是本身却是女同志。(许培鸿 摄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孽子》2014剧场版幕后特辑 从小说到剧场的《孽子》

见证台湾文化演进的奇异旅程

《孽子》是一部复杂的小说,整部作品中涵盖了国族、世代、性别、父子、漂泊等主题,以及作者白先勇的城市观察和他个人的书写风格。在剧场上以一个演出的时间,呈现原作的精髓,并且维持其趣味性,仍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孽子》虽然是一部台湾同志的心碎历史,但是小说中有太多缤纷有趣的元素,例如七○年代的怀旧氛围、各种性格的年轻同志角色、辛辣奇妙的同志对话等等。这些素材,都可以在舞台上创造高度的戏剧性。

《孽子》是一部复杂的小说,整部作品中涵盖了国族、世代、性别、父子、漂泊等主题,以及作者白先勇的城市观察和他个人的书写风格。在剧场上以一个演出的时间,呈现原作的精髓,并且维持其趣味性,仍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孽子》虽然是一部台湾同志的心碎历史,但是小说中有太多缤纷有趣的元素,例如七○年代的怀旧氛围、各种性格的年轻同志角色、辛辣奇妙的同志对话等等。这些素材,都可以在舞台上创造高度的戏剧性。

白先勇的著作《孽子》是台湾最重要的同志文学,这部经典多年来在艺术、文学、学术等领域,都有许多讨论和对话,并曾经以视觉呈现在电视,电影和舞台上。无论在文学领域或作者白先勇本身的创作历程,《孽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孽子的展演:从电影到电视

《孽子》的小说曾经多次被视觉化:一九八六年,台湾导演虞戡平把《孽子》搬上了银幕在台湾上映;一九九七年的四月,吴文思的「外卖剧团」把《孽子》改编成舞台剧,在美国哈佛大学演出。台湾公共电视在二○○三年推出了曹瑞原导演的电视版《孽子》。

虞戡平导演的《孽子》可以说是台湾第一部同志电影,当时曾经被选为「洛杉矶第一届同志影展」的开幕片。《孽子》电影的生产年代,台湾仍处在戒严统治之下,同志议题在保守社会氛围中,仍然属于禁忌。面对当时严苛的电影检查,虞导演和作者白先勇在沟通中完成了剧本。

电影版《孽子》的主人翁阿青由当时的新人邵昕饰演;姜厚任饰演龙子一角;原始故事中的杨教头和傅老爷子两个角色合而为一,由孙越饰演;个性较娘的小玉,或许因为找不到适合的男演员,于是请一位女性演员反串;这部电影在当时的环境下处理得颇为含蓄。龙子的军人家庭背景在只是点到为止,无法做太深入的描写,导演虞戡平曾表示:「影片中尽量减少身体亲暱的接触画面,同时以不停飞翔的白鹭鸶隐喻同性恋者被社会放逐的孤寂心境。」

《孽子》在重重限制下拍摄完成。同志的情欲描写不多,主要部分放在孙越饰演的老年同志和女伴之间的感情。但是最后仍然被迫修剪廿一刀,以限制级上映。最惨的是,当时还必须缴回修剪过的拷贝底片,让这部电影永远残破,永远无法以真正的面目示人,实为台湾文化深深的哀伤。

二○○○年代初期,台湾经过解严和民选总统,社会急遽变化,但是一个以同志为主题的电视剧集,仍然是相当不可思议的。公视的廿集连续剧《孽子》,以文学电影的姿态,重新影像化《孽子》,也把这个故事从虞戡平当年被剪了廿多刀的电影版《孽子》中解脱出来。

电视版的《孽子》群集了台湾影剧历史上重要的资深演员,包括金士杰、丁强、王玨、李昆、田丰、王满娇等人;新生代演员范植伟和庹宗华分别饰演阿青和龙子,另一个重要角色阿凤则交由原住民演员马志翔扮演;年轻演员张孝全、金勤、吴怀中都参与了演出,饰演那群「青春鸟」。老牌演员柯俊雄情意相挺,扮演阿青的父亲。电视版的《孽子》在当时造成了一股文化现象,也在同志圈引发了一阵旋风。

电视版《孽子》以精致的视觉重现了七○年代的台湾社会,廿集的长度也较容易呈现原著的全貌。这部片集也是极少数在台湾可以引起文化讨论的电视作品。公视当时的重播次数和上网讨论的程度,都打破了纪录。艺文界也举办了一场大型「白先勇名著《孽子》研讨会」,再次阅读这本台湾最重要的同志著作。

对于台湾的同志,电视版《孽子》的播出是一件盛事,也是一份骄傲,因为同志议题从来没有这么盛大地占据公共领域。当时公视网站上的《孽子》讨论区,仿佛另一个BBS的gay板。饰演龙子的中生代演员庹宗华虽然外型和小说略有差距,但是他卯尽全力,用生命挤出能量的演出,完全打动了每一颗同志心。

令人纳闷的是,这出以男同志为主题的电视剧,群集了大量演技优秀的男演员,复杂的角色也激发出了许多演员的表演深度;但是在当年的金钟奖,这出剧却只得到了女演员奖。

创造高度戏剧性—《孽子》的舞台呈现

《孽子》是一部复杂的小说,整部作品中涵盖了国族、世代、性别、父子、漂泊等主题,以及作者白先勇的城市观察和他个人的书写风格。在剧场上以一个演出的时间,呈现原作的精髓,并且维持其趣味性,仍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孽子》虽然是一部台湾同志的心碎历史,但是小说中有太多缤纷有趣的元素,例如七○年代的怀旧氛围、各种性格的年轻同志角色、辛辣奇妙的同志对话等等。这些素材,都可以在舞台上创造高度的戏剧性。

《孽子》也是一部长篇小说,把如此冗长的故事搬上舞台,势必要经过大量的裁修和取舍;而且,大家对这份作品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都期盼看到自己喜爱的片段被搬演上舞台。二○一四年创作社所制作的《孽子》舞台版,以十六幕剧精简地呈现了这部同志经典,一方面保留故事的完整性,一方面也要维持节奏和舞台感。改编剧本中呈现了原著当中的新公园莲花池、同志酒吧、台北夜市等重要场景,也非常精简地分场带出原著的重要段落,包括阿青寻找父亲的血泪史、傅卫的故事、小玉的眼泪、警察对新公园同志的暴力、安乐乡酒吧的开张和结束、整部作品中最花枝招展的「人妖歌」,以及龙子和傅老爷子最心碎感人的「父亲的痛」对话等等。小说中爱得死去活来的「龙凤恋」在改编的剧本中,并没有做冗长的表演,而是透过回叙来呈现。整个剧本的重点,仍然放在是原著中对于父子关系的描述。

《孽子》中的重要角色杨教头,在小说中扮演著一个保护者的角色;杨教头和傅老爷子仿佛是这个同志家庭中的大家长。在电影版本中,这两个角色融合为一,但是此两者其实各自具备著不同的意义:杨教头以自己的干练和略微的经济实力,支撑起了新公园同志生态的运作,而傅老爷则具备更多的政治权力。小说中杨教头的身材圆滚,穿著鲜艳,而且动作丰富,口才伶俐,外表带著妖异(camp)的阴性气质,但是内在却非常坚毅果决;相对而言,军旅背景的傅老爷,外表阳刚,但是他经历了丧子之痛,他的内在其实是一颗脆弱的心。在电影版的《孽子》中,演员孙越所呈现的杨教头,带著过气的哀怨,头裹毛巾、脸涂乳霜的画面,呈现出一股突兀的沧桑;这种感觉和原著之间有著明显的差异。

杨教头角色个性中阴性/阳刚之间的平衡,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创作社的舞台版本,对这个角色做了一个崭新的尝试:由一个女性角色(歌仔戏名伶唐美云)来饰演杨教头。由男性扮演阴柔的角色,和由女性扮演阳刚的角色,两者似乎一体两面,杨教头同时拥有男性的坚毅和女性的纤细,其中分野却非常微妙,视觉呈现上也大异其趣。在同志文化中有一种普遍常见的「同志母鸡」(Fag Hag),即喜欢和男同志混在一起的异性恋女人,女性版的杨教头带著一点同志母鸡的趣味,但是本身却是一个对女性有欲望的女同志。《孽子》中的父/母结构,也因此而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这样一个拥有高度性别暧昧性的角色,在和其他角色的互动之下,势必会造成更深的表演层次,也增加了更多有趣的剧场效果。

《孽子》走过了卅年的历史,从文字、电影,直到舞台的呈现。这段过程虽然有点漫长坎坷,但是这段奇异的过程,就和《孽子》本身一样,见证了台湾文化的演进。

 

(摘录转载自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孽子—2014剧场显像》,2014年1月出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