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翊(颜翠萱 摄)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舞与乐—神奇遇合 有机无限/编舞现场

黄翊 音乐为底 构筑舞蹈的建筑景致

「无论是古典或现代,会让我留下印象的音乐,通常取决它能不能够冲击我,或让我难过,或让我被吓到,至少必须具备一项,令我感觉这音乐超出原有理解范围,带来崭新想像。」这也是黄翊舞作屡创新局的关键。

「无论是古典或现代,会让我留下印象的音乐,通常取决它能不能够冲击我,或让我难过,或让我被吓到,至少必须具备一项,令我感觉这音乐超出原有理解范围,带来崭新想像。」这也是黄翊舞作屡创新局的关键。

新点子舞展—黄翊《量身订做》

5/29~31  19:30

5/31~6/1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从新锐创作者,到国内备受瞩目的新生代编舞家,黄翊横越十个年头的编创生涯,一如他难以被归类的舞蹈作品,既有彷若服装装置艺术的《身.音》,将手风琴与舞者躯体拼接,肉身即乐,亦有俨然是录像艺术的《SPIN》,搭配杨常青制作的电子音乐,旋入颠倒异境,令观众微微皱起眉头,却又目不转睛,纵情投身脑海里的想像世界。「无论是古典或现代,会让我留下印象的音乐,通常取决它能不能够冲击我,或让我难过,或让我被吓到,至少必须具备一项,令我感觉这音乐超出原有理解范围,带来崭新想像。」黄翊如是说。

从国标舞教室到现代舞课堂

自小混迹在父母开设的舞蹈教室,黄翊最先接触到的音乐,几乎全是探戈、狐步、恰恰恰、拉丁舞,这些不同国家的民俗音乐。然而浸淫在迥异于古典节拍组构的音感中,也造就后日黄翊对极简音乐繁复井然的曲式结构,格外敏感。进入台北艺术大学,成为七年一贯制的舞蹈系学生后,按捺不住心中对音乐更多的认知渴望,黄翊开始勤跑唱片行,在动辄消磨整日的法雅客,自A到Z,透过耳机聆听池田亮司(Ryoji Ikeda)、Alva Noto、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等作曲好手,独自摸索彼时仍是冷门前卫、鲜少被用作编舞曲目的电子音乐。回忆起当时,黄翊笑著说:「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试听角落,那扇窗外头的风景,还有每次店员看到我用篮子装一大叠CD去找他拆封,脸上的害怕表情。」

在北艺大的现代舞课堂上,经由恩师罗曼菲、张晓雄引介,黄翊领受了另一种音乐洗礼,遇见他钟爱的作曲家佩尔特(Arvo Pärt)。身为爱沙尼亚当代举足轻重的音乐创作者, 佩尔特曲风精简且自在悠游,甚至戏称自己的音乐形式为「叮叮当当风格」(Tintinnabuli Style),宛如在微风中轻摆的风铃,空灵流畅。聊起对作曲家的聆听感受,黄翊分享道:「从他的音乐中,你可以听见宽阔感,而不是困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一放出来,就好像能够看到辽阔景观。」二○一○年,黄翊夺下第三届丹麦国际编舞大赛二奖的作品《低语》,即选用了佩尔特的Spiegel im Spiegel

媒合古典与前卫  激荡舞作灵感

编创舞蹈,黄翊大多以音乐先行,透过曲子本身的乐句结构,一点一滴拼凑出舞作样貌。对此,黄翊有著自己的生动比喻:「我喜爱聆听好音乐带出来的结构,宛如面对一栋结构精良的房子,走进去后,就可以顺著玄关、客厅、厨房、卧室,一一装潢完成,或在某些地方拆掉一面墙,微调,整体就可以很好。」这样看似逻辑森严的创作手法,却可能激荡出截然不同的建筑景致。二○一○年版本的《浮动的房间》,黄翊采用了­顾尔德弹奏的巴赫《D小调协奏曲》,让空间里游走无拘的舞者时而筑起一道墙,时而幻化成一张桌子,一再探究人与人、人与空间的繁复关系,透过顾尔德恣意潇洒的钢琴诠释,或快或慢,孕育出丝丝入扣的孤寂感受。

然而同样采纳巴赫乐音,黄翊于二○一二年荣获第三届台北数位艺术节数位表演首奖作品《黄翊与库卡》,却一跃而到传统的相反位置,由编舞家亲身与德国库卡工业机器人共舞。这样看似冲突对立的组合,在海飞兹(Jascha Heifetz)拉奏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组曲中,竟达到意外契合的融会。幽幽的乐音,配上机器手臂移动时沙沙作响,恍若谱写出机械与灵魂的交会对话。当被问到为何挑选巴赫?黄翊打趣说:「因为巴赫和库卡都是德国人,而且都很严谨!」

与当代作曲家合作  编音乐的舞

除了在既有乐曲中寻觅灵感,自二○一○年起,黄翊也开始与越裔法籍作曲家孙仕安合作一系列作品如《交响乐计划 壹、机械提琴》Symphony Project、《双黄线》、《声音的影子》。创作轨迹横跨戏剧、舞蹈、电影配乐的孙仕安,编写音乐类型广阔,遇上黄翊,让两人开始有了另一番全新碰撞。

二○一二年的舞作《双黄线》,现场孙仕安以钢琴伴奏,绵密的琴音与舞者身体形成一种私密絮语,和缓而深邃,然而在音乐形成的初始,却遭遇了极大困境。回想彼时工作经验,黄翊说:「我先提出自己想像的音乐氛围,然后仕安弹了一个八拍,但前面三四五拍我想换掉,他就照做,等于我在编音乐的舞。一开始我们关系有些紧张,他觉得我逾越了创作界限,但一直磨到第一首音乐出来,配上动作后,他感觉这办法似乎真能够做出他不曾尝试过的东西。」旷日废时的作曲对话,几乎花去跟编排舞作同等的时间,但在这有机的创作抛接中,建立起两人的信任和理解,也给予编舞家反馈,让黄翊备感珍惜地提及:「仕安会提醒我,不要太小心照顾音乐,有时候要超出其上,才能有更广阔视野。」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最近听什么?

音乐寻觅  为了找到自己

聊及近来音乐涉猎,黄翊列出了电影配乐、实验电子声响、声响配音等有趣项目,这些无法被轻松聆赏的作品,让他可以透过非音乐的逻辑来编舞,转而借由分析动作逻辑、结构、动态来影响作曲,去发展出更接近内心想像的听觉经验。一如黄翊所言,「会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并非偶然,而是在内心深处某部分得到共鸣,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作品,其实正反映某部分的自己。」在创作的旅程上,他将继续朝自己迈进。(詹杰)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