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新點子舞展

相關文章 31 篇
  • 林素蓮《小姐免驚》
    舞蹈 2018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陰間、垃圾、酷刑 新世代解讀《春之祭》

    今年的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以《春之祭》為主題,在「微舞作」專場中邀來三位新生代台灣編舞家鋪陳他們對《春之祭》的解讀:林素蓮《小姐免驚》探討紅衣女孩犧牲後踏入陰間的歷程;劉彥成《垃圾》提問物件的用與被用「之間」的曖昧過程;劉冠詳從《春之祭》的祭祀聯想到酷刑,而舞蹈與酷刑的本質是相似的,《酷刑姿勢練習》就是透過酷刑來探索姿勢(舞蹈)。

    文字|張慧慧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香港編舞家黃大徽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香港編舞家

    黃大徽 舞蹈範式的轉移 讓他終於被看見

    出身「進念.二十面體」的黃大徽卅年來對身體論述和使用的關注從未動搖,但他在香港一直被視為屬於「戲劇界」,直到近年香港對舞蹈的想像有了更多參照,「舞蹈界」才開始正視他的創作。黃大徽的舞台身體,正好體現了香港舞蹈邊界的移動過程。他以自己的生命不斷地與這邊界協商,在行動之中讓協商的痕跡累積成自己的世界觀。

    文字|李海燕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哭泣賈伊洛洛》
    即將上場 Preview 印尼艾可舞團 從傳統走來

    蘇布里揚托 跨界腳步反思當代

    跨足傳統舞蹈與商業演出的印尼編舞家艾可.蘇布里揚托,將首度帶著旗下艾可舞團,造訪台灣演出。源於在印尼潛水勝地哈瑪拉黑島的在地研究,蘇布里揚托分別以當地男舞者與女舞者發展出《哭泣賈伊洛洛》與《Balabala》雙舞作,以傳統舞蹈為根,闡釋當代議題。

    文字|樊香君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種出來的生活 織出來的路

    這群青年以工寮作為基地,唱歌、踏步、生活在一起,這是瓦旦.督喜與夥伴的夢想。在市區邊緣處,用腳步踏出自己的山與海;用耕種、織布活出傳統;再用創作、行動反思原民傳統與現代文明的關係。這一切都在花蓮豐村22-23號,市區邊緣工寮,持續充滿能量地編織、生長著。

    文字|樊香君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尋,山裡的祖居所》排練現場。
    焦點專題(二) Focus

    尋探傳統 照見未來

    近年累積出六十六種腳譜的TAI身體劇場,在透過創作與田野反思當代原民處境,及原民傳統與現代文明之間的關係的路上,在新作《尋,山裡的祖居所》中首度與異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合作。法國作曲家暨劇場導演羅蘭.奧澤與TAI一同走上太魯閣的大禮部落,找到雙方的共鳴,打造出的舞作透過太魯閣族歌謠及該族服飾常見的黑、白、紅色彩,乘載當代與傳統不同層次的意義。

    文字|樊香君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林祐如新作《朵朵》是雲朵也是海綿,如實記錄了她現下的生命狀態。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林祐如、陳武康、劉彥成 舞動生命當下

    給你廿分鐘說說自己,你會怎麼說?編舞家林祐如、陳武康、劉彥成應邀參與今年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中「微舞作」演出,分別用舞蹈述說自己的當下。新手爸爸陳武康的作品近乎平鋪直敘地表達了「舞蹈著、流汗著」的過程;經歷親人殞逝的林祐如學習放鬆,以雲朵的姿態等待未來;劉彥成則向內探掘,透過混搭的音樂與物件,試圖詢問「我如何成為『我』。」

    文字|張慧慧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法國編舞家大衛.溫帕許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法國編舞家

    大衛.溫帕許 劇場儀式 令人迷醉

    大衛.溫帕許的劇場觀,緊密連結著「儀式」。他相信劇場作為一道儀式及儀式發生的地方,至今仍是。儀式是私密同時共享的,如同劇場。他學過點希臘文,並在傳統祭典中找到編舞的動機與要領。在古希臘的祭儀中,他特別著迷於酒神戴奧尼索斯的狂歡節,一個交織了神秘主義、性交、非常德、非理性的身體經驗及精神轉化過程。

    文字|林人中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 《福吉三街》由素人表演者演出,談論不同世代的孤寂。
    即將上場 Preview 林素蓮「邊緣人物計畫」第三發

    《福吉三街》 素人起舞各訴孤寂

    不同世代的素人表演者,齊聚舞台,用各自的質樸身體,舞說生命的孤寂這是編舞家林素蓮的新作《福吉三街》,也是她「邊緣人物計畫」的第三個作品。不強調技巧,只表達真誠,在貼近這群表演者的流行歌曲中,他們訴說各自的生命故事

    文字|王顥燁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旅歐舞者暨編舞家李貞葳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歐舞者暨編舞家

    李貞葳 學得愈多,想放下的愈多

    曾在以色列巴希瓦舞團訪台演出與「鈕扣計畫」展演中令觀眾眼睛一亮的舞者李貞葳,去年離開待了五年的巴希瓦舞團,展開了自由舞者與創作者的人生。她落腳比利時,短短十個月,從沒有任何認識的人到結交許多新朋友,還做了三個計畫,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帶著她自由探索。現階段的她覺得,學得愈多,想放下的愈多,愈自然的東西反而愈有吸引力,她想尋找更原始的元素,找未裝飾過的身體。

    文字|許雁婷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斷變頻的聲波

    關於生活,他總是無可救藥地出軌 慾望善變、情緒善變、喜好善變、品味善變 昨天才決定去撒哈拉沙漠,今天又改往亞馬遜叢林 喜好極簡低調的剪裁,也不排斥混搭風格的Mix Match 迷離的電子樂,低吟的民謠或狂暴的重金屬,隨心情見異思遷 尋找不重複的生活方式是他唯一不變的忠誠信仰 身體是自由的,腦袋是開放的,靈魂是無國界的 如果有天,月球開放旅行,他會第一個報名 不過在這之前 他以想像力對抗地心引力 在他生活裡,處處都有「新點子」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 董怡芬《我不是我》以遊戲「下指令」的方式,觸及群體的社會結構中語言的殘酷性。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舞展」各自取徑

    蘇威嘉、董怡芬 探索動作如何「說話」?

    將在五月底、六月初登場的兩廳院「新點子舞展」,邀來兩位風格殊異的編舞家蘇威嘉與董怡芬,分別展演舞作《自由步》與《我不是我》。雖然題材不同,但兩者的內在核心有著相似的企圖:形式作為內容,動作如何「說話」?至於兩位如何各自取徑尋答,那就劇場中見分曉囉!

    文字|張慧慧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真人與人偶造型相同,虛實交錯,激盪出特別的演出。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量身訂做》 黃翊邀你「一起入舞」

    《量身訂做》非如尋常作品就單一主題深耕發掘,更像是一個讓想法彼此激盪碰撞的實驗平台,其所匯聚的十一個訂製項目,宛如小說故事裡各自精采的短篇子集,不僅僅於展演當下俱足呈現,且都具備了再次成長的潛力,等待日後走向各自獨有的發展藍圖。

    文字|詹傑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 黃翊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黃翊 音樂為底 構築舞蹈的建築景致

    「無論是古典或現代,會讓我留下印象的音樂,通常取決它能不能夠衝擊我,或讓我難過,或讓我被嚇到,至少必須具備一項,令我感覺這音樂超出原有理解範圍,帶來嶄新想像。」這也是黃翊舞作屢創新局的關鍵。

    文字|詹傑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 蘇文琪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蘇文琪 傾聽自己 舞出當下身體情緒

    聲響如何進入身體?聲音如何編織進舞蹈?蘇文琪的方法是意念先行,建構肢體,再加入聲音材料。身體的聲音通常是一種直覺,是個人的正確性,旁人無法置喙,只是看每個個體作為一種界面,能不能完好地傳達出來。

    文字|張慧慧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 螢幕及頭套上影像的呈現,有著向視覺藝術高度取經的聯想。
    演出評論 Review

    溫醇的暴力

    久居國外的賴翠霜在音樂選用上有其新意,群體在地板上快速地掃腿,將心中的激越搭配著音樂裡的情緒,表現得很好!一段眾人在表面和樂的合照之後,消融在沙發上的神來之筆,更是突破了家庭的偽飾,一針見血,刀刃猶在滴血般!

    文字|鄒之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賴翠霜《家.溫 ℃》、「鈕釦計畫」

    七月正熱,舞蹈新花盛開。 兩廳院的「新點子舞展」,還有前年展開的「鈕釦計畫」,都是主打年輕新銳編舞家的新創作平台。「新點子舞展」已經在六月呈現陳韻如和楊維真的作品,七月推出今年最後一檔,賴翠霜的作品《家.溫 ℃》,將以「家」為主題,演繹家庭對人的性格行為的影響。曾為碧娜.鮑許舞團的舞者、二○○八年台新表演藝術獎得主的賴翠霜,五年後會有什麼樣的蛻變進化,令人期待。 「鈕釦計畫」的誕生,是為了讓在國外發展的編舞者,能有機會在台灣發表創作機會的平台。今年迎回台灣的四位編舞者,袁尚仁、蔡冠伶、高沛齡、張藍勻分別自德國、瑞士、紐約和香港。這幾位傑出的舞者如何在創作的舞台上初試啼聲,亦值得關注。 另外,由三十舞蹈劇場主持的「三十沙龍創作空間」也將推出兩套新秀節目:由多媒體藝術家與編舞者合作的「跨領域實驗創作」,以及由Show Case選拔出來的進階創作「駐點創作」發表。在這個位於中和的舞蹈實驗苗埔會長出什麼花來,得到舞團的地下室坐坐才知道

    文字|陳品秀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心靈力

    陳韻如 編或跳 都要讓自己開心

    很多人會告訴陳韻如,妳是有條件的。他們要她應該利用天分,可以換取很多,就會成就。「換什麼呢?對一般標準而言是換名氣、地位吧。但我只是想換我的舒服與開心,換得我想完成的。」她可以明白那些人的好意,但她也帥氣地補了一句:「So?我此生不為迎合別人期待而活。」

    文字|汪宜儒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母性力

    楊維真 成為人母 創作視野更深廣

    楊維真說:「年輕時你只關注個人的情感與哀愁,有了孩子後,雖然體能變差、時間變少,但整個生活的先後順序都會不一樣,思考的人生意義會從自己衍生到整個社會環境。你會對『付出』這件事有很不同的感受。」如何從孩子的眼光去審視成人價值,再轉換成舞蹈語言,成為為人母的她獨享的一種女性特權。

    文字|李晏如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出走力

    賴翠霜 不斷移動中 提煉舞蹈劇場

    長期在台灣與德國之間來去,身兼舞者與編舞者的角色,賴翠霜把在歐陸的表演編創經驗與美學體驗融入舞作,開放多元的視野,形塑舞蹈劇場的另類風貌。時時在旅途中的她,對於五年、十年後的事,她不去想像太多,遠景是模糊的。她選擇活在當下,保有不設限的彈性。

    文字|李屏瑤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不聽話孩子的故事》將畢希納的《雷昂采與蕾娜》和尤涅斯柯的創意童話,揉和成叛逆王子與搞怪公主的成長歷程。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叛逆王子與搞怪公主 「不聽話」才有創意!

    舞蹈空間舞團繼《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之後,再度推出結合世界文學的奇幻童話舞蹈劇場。《不聽話孩子的故事》由鴻鴻編導、賴翠霜編舞,將德國劇作家畢希納的《雷昂采與蕾娜》和法國劇作家尤涅斯柯的創意童話,揉和成叛逆王子與搞怪公主的成長歷程。

    文字|周倩漪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舞蹈

    離開殿堂,由你自己發現耀眼

    2023艋舺國際舞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