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提琴家林维亚(许斌 摄)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旅欧中提琴家

林维亚 让音乐创作为达悟族发声

旅居维也纳、在欧陆乐坛全方位发展的中提琴家林维亚,除了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者,多年来以兰屿达悟族的音乐文化为研究主体,她更把多年研究与自身创作连结,希望「由当代的艺术音乐创作找到入口,让更多人认识达悟人的音乐文化与其美学价值。」

旅居维也纳、在欧陆乐坛全方位发展的中提琴家林维亚,除了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者,多年来以兰屿达悟族的音乐文化为研究主体,她更把多年研究与自身创作连结,希望「由当代的艺术音乐创作找到入口,让更多人认识达悟人的音乐文化与其美学价值。」

新点子乐展—人声风景「融合篇」

9/30  19: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流露慧黠目光的林维亚轻啜咖啡,语气平和稳定,如同款款沉吟的深沁旋律与醇厚弦鸣。眼前这一位在欧洲乐坛全方位发展的青年中提琴家、学者、作曲家与策展人,堪称音乐圈里的台湾之光,不仅没有年轻气盛的凌人傲慢,温婉内敛之下汨汨而出的,是对音乐的诚挚热情。

从演奏家到研究者

二○○五年,任职维也纳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 Vienna)作曲系的Johannes Kretz教授获得驻奥代表处的研究补助前来台湾,担任随行助理的林维亚,由此开启了达悟族音乐的学习之旅,透过音乐人类学的概念,一路从观察记录岛屿的人、生活、声响完成硕士论文,并持续扩及到核废、人权与环境生态的总体关怀,以达悟族音乐为主题的博士论文也将告完成。

由于兰屿传统社会男女严谨的分工模式,海洋是专属达悟男人的场域,女人不可越界;但母系血缘来自澎湖的林维亚,从小亲近大海喜爱钓鱼,刚开始不懂规矩,客居兰屿也经常拿起钓竿在海边寻得浮生半日之闲。没想到每每回到村落就会被其他长辈当成开玩笑的对象:「妳都钓没有身分证的鱼噢?好可怜哦!要不要我帮妳打电话叫鱼过来啊?很危险啦,大浪过来怎么办哪!」达悟长者见外地女子孤身在岸边抛甩钓杆,心底原本准备对误闯领域者的告诫,随即转换成人身安危的关怀。温馨回绕在这个深具文化启示的田野经验,让她见识到南岛民族的宽容与乐观天性。

野银村中耆老知道林维亚研究达悟的古谣,有空就一起聊天唱歌,不保留的情谊,是支持她持续学术研究的最大动力。另外岛上令人痛心的核废料、生态破坏和特定区等议题,更鞭策她义无反顾地往返于维也纳与达悟的人之岛,持续关心并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以音乐创作让更多人认识达悟音乐

敬老扶幼、乐于分享、给人温暖的人格特质,让排行长女的林维亚在兰屿的研究工作如鱼得水,部落长者也回报如同父母至亲般的呵护。因此,面对耆老智慧的无尽藏,除了是敏感细致探问的谦逊学习者,实质上也扮演著活生生的对话者。

林维亚最初以创作者的角色进行观察,对于兰屿音乐全面性的采集记录后,加以逻辑性归纳:由于达悟族人传统上不使用乐器,族语传唱的曲调,并非大众熟悉的音乐惯用规整乐句,因此不应单纯感性直观。尤其传统歌谣用的「微分音」,与我们熟知的不同,如果不尊重达悟族的文化,就会使得他们的美感被束缚在其他文化的框架里。

林维亚乐于扮演一个「虚心学习」的文化工作者,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知识,从「民族志式的自我形塑」到产生自我揭露、反思学术与创作背后的过程,学习更具包容力与自我省视力,而面对音乐的创作与展演时,也悠然地将「自我」与「个人」纳入再诠释的工作里。致力于现代音乐实践与推广的她,渴求与尝试各类型的音响体验,并自我期许:「理性上将田野录音透过电脑频谱分析歌谣;进而研究歌唱与当代达悟社会的联系与功能。学术研究是一个客观的门径、很棒的入门法。在感性上希望由当代的艺术音乐创作找到入口,让更多人认识达悟人的音乐文化与其美学价值。」以自身的实践,与身边的学者和艺术工作者分享,相互切磋,更主张:「尊重人本,让研究与创作变成一种生命态度与自我定位。」

对他者真实生命经验产生感同身受的体悟后,作曲家的身分即在田调者、档案建构者、研究者到文化诠释者之间流动,这样的过程使得林维亚的创作模式与手法开始改变,跳脱作品文本,一种创作者由内而外的在地观点与艺术诠释,于此间舒展开来;而且在部落居民的眼中,她的谈吐举止、专业背景,也都成为部落文化面对新局的一种互动与学习。

真正的尊重与交流才是成功的「跨文化」

面对日益受关注的原住民传统文化智财权,林维亚则借鉴澳洲原住民文化传承失落的经验、反思白澳政策的恶果,主张以平等与尊重创作社群的态度为先决条件之外,也必须要有公益付出的规划。因此,身兼演奏家与作曲家的林维亚,在艺术认知上从良善美意出发:「舞台上的表演,只有哗众取宠的素材,没有文化认知,表演出来的,只是空的。」策展人林维亚在推广达悟文化与现代音乐抱持实践主义:「先做吧!与理想同好者一起导引、开创一个平台,让外人产生好奇心,进而深入了解。」以这次新点子乐展的演出为例,「如何建构一场成功的跨文化音乐会?」林维亚自我质问也提出解决难题的心法:「舞台上音乐对话之间,不应只是以汉语和族语的翻译来做陪衬,上台前更要努力做功课,与达悟人达成诠释方式的共识与筹备展演过程中艺术家们生活上实质的交流。」

去国离乡十六载的音乐游子林维亚,稳步走出自己的一方世界,不再只是聚焦于个人美学的营创、塑造推敲个人风格语汇,在环视他人的生命经验,对民族与社会的历史、情感与记忆进行缜密观察之后,转化成为舞台上音乐、再诠释的养分。她适切掌握了面对音乐的各种方式并进行艺术实践,以教学,社会关怀、音乐分享为反馈,一步一脚印开启丰富精采的音乐生涯。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先于维也纳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随名演奏家Wolfgang Klos学习中提琴,同时与Axel Seidelmann学习作曲。现为该校民族音乐学博士候选人。2013年起于母校担任兼任讲师。

◎ 曾为Hibiki弦乐四重奏、现为德国摇滚乐团 Neuschnee、英国即兴乐团 2pm in the forest成员

◎ 与Johannes Kretz 教授共同创立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Platform(iKultur)国际文化平台。2010年更担任aNOther Festival共同策划,获得极佳好评。

◎ 多年来,林维亚由于以台湾兰屿地区达悟族音乐为研究主题,每年返台前往兰屿,建立达悟族母语教学与声歌传承的工作。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