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中旬去了一趟上海,分别拜访了才刚上任年余的上海大剧院总裁方世忠,及去年刚开幕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新盖好的艺术中心美仑美奂自不在话下, 建筑一迳儿的崭新与华丽,位于浦西的上海大剧院刚宣布了暑假将上演的热门音乐剧《狮子王》;位于浦东的东方艺术中心则宣布了「听交响到东方」的愿景,总经 理林宏鸣说出了五年请完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魄力。
这些都不令我羡慕,因为全世界的热钱在这里,这里容易玩大的。但剧院里来来去去的 年轻经理,优雅俐落,问起来,上海大剧院核心部门平均年龄大约三十三岁,东方更年轻,平均年龄二十八岁,他们神情里有著不会塌下的未来。因为在市场带动 下,年轻人一毕业,就在能够玩大的位置上。
这些年轻人让我羡慕。因为想起二十年前刚出社会的我,也曾有过未来不会塌下来的神情,彼 时台湾在四小龙之首,社会刚解严,年轻人可以有认真去做一件事的机会,那是刘绍炉、李国修、刘若瑀、吴兴国等人可以为艺术废寝忘食的年代。而现在,我认识 的年轻人做完一出戏后就揹上卡债,从誓言退出剧场,这并不是现下的特例。
六月是毕业季,这几年来太多人谈到台湾表演艺术创作上出现断层危 机,但每一年我们可以在毕业季里等待多少位艺术创作者由小玩大?这个月杂志特别制作了「向左走向右走?─艺术毕业生你stand by了吗?」专题,我们深知艺术家可遇不可求,于是我们问的是:如果不当艺术家,能做什么?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旗下,我们的艺术科系学程做好了向外扩展的 足够准备吗?在整个采访制作的过程里,我们看到了艺术科系学生的困境与机会,也希望透过一些数据与经验故事,让艺术毕业生去衡度走出校门后的选择。
至于我自己,也将在这一期暂别亲爱的读者们,由其他同仁继续接手。过去两年多以来,每一期历经煎熬与欢欣,总是在写这个栏的时候,好像和一群注视的眼睛们搏感情谈心情,就像所有的毕业生一样,有著不舍与对未来的期望。等待下一个幕起,对台湾的表演艺术共创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