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总编辑的话 Editorial

九月的存在主义

这年头谁还记得存在主义?上个世纪的艺文青年最崇拜的时尚名词。

其实当初也没有弄懂过,只是整个时代都在谈著:「人为什么活著?」、「人为什么荒谬地活著?」,而那个时代正在远去,哇哩咧,管他为什么活著,现在的网路、MSN、部落格,让你一次可以用十种身分去打发你的无聊,解决你的苦闷。

但玛姬‧玛汉这个月把存在主义风再带来台北。在家先看了新作品《环镜》的DVD,动作无聊到不行:吃东西、捡东西、调情、换衣、上班、洗头、抱娃娃……,舞者各走各的,在一片片的镜面装置里虚虚实实、进进出出,配上一路隆隆作响的电子音乐,舞台上看似一再重复以致催眠的效果,同时也正在堆累出对于「存在」意义反复辩论的问句。越看心里越沈,它在谈生活里的虚掷、毫无结构、莫名其妙,在镜子里,华丽的,低头的、求生存的、机械般重复的,都是充满荒谬本质的「我」。玛姬‧玛汉的作品往往是一幅幅如雕塑般的众生相,这些众生,没有出路。

在剧场里,相随的往往是疯狂的本质,存在主义常在疯狂与正常中辩论,但在戏剧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剧作家都曾著迷于「疯子」。配合两厅院实验剧场九月份的「疯狂菁英艺术劫」系列节目,我们深入探讨了剧场里「疯狂」基因,正如执笔的戏剧学者林于竝所说:「因为『疯子』除了拥有一般人所无法享有的「特权状态」,同时舞台上的疯狂也有可能是一种美丽。」

玛姬‧玛汉的精神导师是荒谬剧场大师贝克特(一九六九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一生最重要的作品《等待果陀》,十月份将由当代传奇剧场的吴兴国导演,第一次以中国传统戏曲样貌出现。贝克特传记作者克洛宁(Anthony Cronin)这么形容贝克特:「他有本事把最糟糕的事情变成好笑的事。」,《等待果陀》剧中两位主人翁一直在等果陀,在等待过程中一直是又无聊、又烦闷,第一句台词从「什么事都做不成!」开始,整出剧看似是喜剧,但最后却是一场等不到果陀又走不掉的荒谬剧,最后的台词是:「我们走吧!」但是他们不动。

将京剧带往现代化的路上,吴兴国从来不是「等待」果陀的那个人,我知道吴兴国想做这出戏已经很久了,拿著《等待果陀》这个剧本去和戏剧界的许多人讨论过,擅长喜剧的李国修也是其中的一位,这个月的「异次元曼波」专栏,邀请了吴兴国与李国修从喜剧开始展开「两『国』论」。」

这年头谁还记得存在主义?上个世纪的艺文青年最崇拜的时尚名词。

其实当初也没有弄懂过,只是整个时代都在谈著:「人为什么活著?」、「人为什么荒谬地活著?」,而那个时代正在远去,哇哩咧,管他为什么活著,现在的网路、MSN、部落格,让你一次可以用十种身分去打发你的无聊,解决你的苦闷。

但玛姬‧玛汉这个月把存在主义风再带来台北。在家先看了新作品《环镜》的DVD,动作无聊到不行:吃东西、捡东西、调情、换衣、上班、洗头、抱娃娃……,舞者各走各的,在一片片的镜面装置里虚虚实实、进进出出,配上一路隆隆作响的电子音乐,舞台上看似一再重复以致催眠的效果,同时也正在堆累出对于「存在」意义反复辩论的问句。越看心里越沈,它在谈生活里的虚掷、毫无结构、莫名其妙,在镜子里,华丽的,低头的、求生存的、机械般重复的,都是充满荒谬本质的「我」。玛姬‧玛汉的作品往往是一幅幅如雕塑般的众生相,这些众生,没有出路。

在剧场里,相随的往往是疯狂的本质,存在主义常在疯狂与正常中辩论,但在戏剧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剧作家都曾著迷于「疯子」。配合两厅院实验剧场九月份的「疯狂菁英艺术劫」系列节目,我们深入探讨了剧场里「疯狂」基因,正如执笔的戏剧学者林于竝所说:「因为『疯子』除了拥有一般人所无法享有的「特权状态」,同时舞台上的疯狂也有可能是一种美丽。」

玛姬‧玛汉的精神导师是荒谬剧场大师贝克特(一九六九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一生最重要的作品《等待果陀》,十月份将由当代传奇剧场的吴兴国导演,第一次以中国传统戏曲样貌出现。贝克特传记作者克洛宁(Anthony Cronin)这么形容贝克特:「他有本事把最糟糕的事情变成好笑的事。」,《等待果陀》剧中两位主人翁一直在等果陀,在等待过程中一直是又无聊、又烦闷,第一句台词从「什么事都做不成!」开始,整出剧看似是喜剧,但最后却是一场等不到果陀又走不掉的荒谬剧,最后的台词是:「我们走吧!」但是他们不动。

将京剧带往现代化的路上,吴兴国从来不是「等待」果陀的那个人,我知道吴兴国想做这出戏已经很久了,拿著《等待果陀》这个剧本去和戏剧界的许多人讨论过,擅长喜剧的李国修也是其中的一位,这个月的「异次元曼波」专栏,邀请了吴兴国与李国修从喜剧开始展开「两『国』论」。」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