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蹈教室透过系统的教学与设计,启发人与生俱来的律动感,不仅解放人逐渐僵硬的肢体,也解放囚锢在内心的情感与想像力。
四年前,当林怀民看到电影《铁达尼号》女主角站在船头,张开眼睛、伸展双臂,高兴地大叫 "I'm flying"时,他非常感动,常想现代人是否可以像那样自由地抛开束缚,解放自己的身体。四年后,云门舞集生活律动教室实现了林怀民的梦想,一群群小天使在这儿找到自己的身体,舞出了想像的翅膀!
一个星期四晚上七点,云门舞集舞蹈教室信义馆里,有一群中年男女贴在一面镶有玻璃窗的墙上,不断向墙里张望,并不时发出讨论声和笑声,循著他们的眼神望进去,墙里竟是一群手舞足蹈的小朋友。原来,这些「蜘蛛人」都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呀!
「这片玻璃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外面看得到里面,但里面却看不到外面,所以小朋友可以不受干扰地专心上课,而家长也能看到孩子最真实的一面。」教室主任许如融说。
挑战舞蹈学习的刻板印象
云门舞集舞蹈教室于一九九八年成立至今,以「健康、快乐、成长」为主要诉求的「生活律动教学系统」一直拥有不错的口碑,不但课程已从幼儿推广至成人,甚至还有学生家长因为看到孩子学得高兴,乾脆自己投入教室经营,云门舞蹈教室新店馆就是最好的例子。
云门舞蹈教室站前馆主任赖钰茹认为,每一个身体都带著舞动的因子,舞动应该是自然而天赋的能力,观察小婴儿和幼儿的身体都是可以自然舞动的,一旦进入正规教育,这种能力就会渐渐失去或减少。透过系统的教学和设计,可以让他们继续保持这样的律动,甚至让他们身体里更多的潜力发掘出来。身体的摆动可以像树,也可以像风,这种身体的律动是每一个人身上本来就有的,只是正规教育里要求大家对齐、稍息、立正,逐渐僵硬的肢体也逐渐囚锢了律动的精灵。
因此,云门在课程中结合了舞蹈、音乐、艺术和戏剧,让孩子认识音乐节奏的快慢和高低,让音乐节奏和身体的节奏可以结合;让孩子用画笔画出学到的舞姿以及飞跃的模样;用戏剧故事让孩子创造不同角色的性格。而且成果展演不是云门所强调的,幼儿律动课程不是让孩子来上一年的课,学习做出很漂亮的踮脚尖旋转,注重的不是成果而是过程。有一种艺术教育的基础在生活里面,帮助孩子将来有机会打开自己的心胸,可以容纳更多艺术中的学习。
这样的课程设计立意虽美,但还是必须挑战刻板的舞蹈印象。赖钰茹说,起初许多父母对舞蹈有一种错误的联想,「父母亲认为跳舞就是穿那种美美的、蓬蓬的芭蕾舞裙、穿尖尖硬硬的舞鞋、做弧度很美的旋转,但那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舞蹈范畴是多面貌的,而要能穿硬鞋跳舞,也须经过无数次反复的练习。」要学习专业舞蹈,必须满七足岁才适合做肢体上的训练。而针对四到六岁幼儿则为他们设计幼儿律动课程,「让幼童透过这样的课程,开始学习欣赏艺术,他将来不一定要成为一个专业的舞者,但是他将来可以是一个艺术的参与者。」
为了迎接挑战,云门选择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台北都会中心作为起点,推展他们的「新舞蹈观」,耕耘一年后,这项理念很快地像蒲公英种子一样散播开来,如今全省已有十一个舞蹈馆,成长十分迅速。大部分的家长们在进入云门之前,对于生活律动课程已有概念,因此通常不需要太多说明,就「笃定」为孩子报名了。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成长
赖钰茹说,来云门跳舞的小朋友,不是过于内向,就是过于好动,而且女生多于男生,然而,这些看似令人头痛的小朋友,其实「坚忍指数」比一般小朋友还要高。怎么说呢?原来是因为他们的进步最大,而且爸爸妈妈看得最清楚。
四岁的黄媛曼刚进入舞蹈班的前三个月,安静得足以让所有的人遗忘她,黄爸爸虽然知道女儿在学习时不喜欢讲话,但心里却觉得奇怪,曾经学过基础舞蹈的媛曼表现应该不是这样的,后来他才慢慢发现,原来女儿不知该如何用肢体来表现自我,于是黄爸爸耐心地等了三个月,终于看到女儿的蜕变。「我永远记得媛曼学蝴蝶翩翩飞舞的那一幕,那么自由自在,仿佛教室都不够她飞翔似地。」黄爸爸感叹地说,我们的主流教育并没有教孩子如何运用肢体语言。他不期许女儿成为舞蹈家,只希望她在运用肢体的过程中,能有更多心灵体会,现在的媛曼懂得时常拥抱家人,而且透过课程,她发现同一种题材竟然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表现,也激发了她的创造力。
这些极度内向或极度活泼的小孩子,或许一开始无法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但是由于他们的进步幅度非常大,因此家长们会更认同云门的教学理念,持续力也很强。反观其他「正常」的小朋友,家长们可能在「看不出任何进步」的情况下中断孩子的学习。「你今天在教室学了什么?」这是家长最喜欢问孩子的问题,但是孩子却经常答不出来,因为生活律动课程不像芭蕾有明确的动作进度,而是一种情境式的引导学习,所以这段问答也总在双方都「雾煞煞」的情形下收场,家长若不曾站在玻璃窗外观看,很可能以为孩子什么都没学到,如果此时孩子的懒惰病发作,家长就会「顺理成章」地说:「那就不要学了!」这也是各教室都觉得困扰的一点。
所以,云门除了呼吁家长们仔细观察孩子的成长之外,也希望爸爸妈妈在艺术教育上不要有「立竿见影」的心态,让孩子学东西一定要以快乐为本,千万急不得,也不要以「有没有用」来衡量学习价値。孩子是敏感的,只要大人一施予压力,他的创意就会立刻萎缩,相反的,只有快乐才能学到东西,那怕是只有一次,他永远都会记得这个学习经验,而这个经验却可能影响他一生。
文字|卢家珍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