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编舞家杨乃璇长大的,不是儿歌,是摇摆即兴的爵士乐,从小跟著摇摆哼唱,成了她最深刻的身体记忆;因为恋爱的酸甜苦辣,也在爵士女伶的曼妙声嗓中找到灵魂的共鸣。自在即兴的爵士精神影响杨乃璇编舞态度及对动作的要求,技术当然重要但不要硬背,身体够自在表演就不做作。她也从爵士女伶身上体会到女人自在之美,「爵士或灵魂歌手通常不是偶像外貌,但她们在台上这么有自信、这么好看。」「她们都很知道自己是谁。」
小事制作《七》
4/6~9 19:30
4/9 14:30
台北 松山文创园区LAB创意实验室
INFO www.facebook.com/LesPetitesChosesProduction/?fref=ts
从小,爵士乐就是她的摇篮曲。
没有娃娃音咦呀呀的儿歌,编舞家杨乃璇从小听爵士。曾梦想四十岁后唱爵士。爸妈喜好西洋音乐,总是偷跑去爸妈房间偷听黑胶,虽然不知唱歌的是谁、唱的是什么事,但她从小就被低沉女声甜蜜旋律吸引。家人一度怀疑她是哑吧,三岁了还不会讲话,每次放音乐就跟著音乐摇摆哼唱,直到现在,身体仍是她表达自已的第一直觉工具。
爱情酸涩微甜 她们的歌最搭
家里有歌舞剧、电影配乐和日后会听到各种翻唱版本的西洋老歌,她沿著高礼帽燕尾服大乐队的美国三○爵士年代,一屁股搭上灵魂列车,直直开到国父纪念馆旁地下诚品,从此确定自己爱爵士,爱黑人音乐。
关键那天阴雨绵绵,杨乃璇才高中,渴望从一而终梦幻恋情,想活得像部电影,走在路上,突然一首女骚灵透视她的寂寞灵魂,仿佛爱情真如歌声里这么简单这么唾手可得。没错,就是这首,身体有感觉的就是好歌。她立刻冲上前问店员这歌谁唱的?史黛西.肯特(Stacey Kent),原来自己爱的就是这一味,一张专辑牵到另一张专辑,一首歌连出另外十首歌,书写她自己的爵士族谱。流行音乐让我们学会情话不是只有我爱你,让我们见面就算不说话也有美好回忆;流行音乐让妳确认有爱不一定无敌,但无爱寸步难行;流行音乐让我们第一次学习断舍离,原来情歌不属我独有,原来我喜爱的歌别人不一定爱,原来我爱的人不一定爱我的歌。
大学热恋期买了张爵士情歌金曲,发现妮娜.西蒙(Nina Simone)翻唱的〈I Love You, Porgy〉,青涩纯爱总觉得一首歌不只是一首歌,进而觉得唱歌这人懂我,世上只有她懂我,她的歌声是专门为我量身打造的牢笼,心甘情愿让耳朵入狱。「其实那些歌词都好简单,但好像就是年轻该做的事:只是告诉你我想你、相见恨晚、为你钟情、就是一种少女情怀吧!有人初恋连结的是孙燕姿,我的身体最记得年少时的爵士乐,」杨乃璇说,「我最喜欢史黛西.肯特的一首歌是〈One More For My Baby〉,歌词很简单,只是描述一个人去酒吧点一杯酒等爱人来,但好像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又很美,就是年轻恋爱该做的事情。」史黛西.肯特去纽约念书,认识了现在的乐手老公,一起写歌一起表演,「他们一起做音乐直到现在,一见如故然后从一而终,这就是年轻时我对恋爱的想像。」
爵士自在即兴 舞者各自切入
生长在台北市中山区、曾被报导是全台湾烟蒂最多的天津街,家门外咖啡店一桌大哥谈讨债、另一桌小姐谈恩客,杨乃璇所爱的美国爵士年代也是这样,至少电影都是这样演的,烟、酒、毒品、性与犯罪,她习以为常,见多不怪,如果歌舞片《芝加哥》要翻拍台湾版,杨乃璇第一个推荐的厂景就是自幼生长的邻里。
不管长大之后听了多少歌、认识多少人、走过多少地方,小时候的记忆还是跟身体黏得比较紧。如杨乃璇每出舞作必定出现的闪烁泡泡灯、酒吧或舞会气氛且观众界线模糊的演出现场、老式衣著和烟味还有表演者的姿态和动作,她爱那些老东西,爱爵士,爱即兴。爵士即兴有时音准、节拍根本不在位置上,但那些犹疑不定咎由自取想唱就唱的随兴任性,她喜欢,也要求舞者自在即兴,「譬如妮娜.西蒙,她现场真的很随兴地想唱就唱想说就说不想唱就不唱,完全活在当下。」
爵士精神影响她编舞态度及对动作的要求,技术当然重要但不要硬背,身体够自在表演就不做作,「心跟脑才是重点,让自己跟观众都自在。」杨乃璇曾以舞者身分和爵士乐团现场即兴,演出前还担心音乐术语她听不懂沟通不良,但乐手跟她说,听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刻意编动作,不用设计去想这边举手那边转圈,专注当下,每次都是唯一,「爵士即兴的特别在于声响可以预测;钢琴、贝斯、小喇叭跟鼓,现场有什么乐器就那几种声音,但当天情绪氛围、乐手的呼吸能完全影响音乐的内容。」
杨乃璇的舞时常放大量她爱的爵士乐,舞者不一定也要喜欢这首歌,但透过音乐挖掘彼此共同感受,不硬背动作,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这首歌,「譬如慢板的爵士,因为节奏慢、声音已经塞满了,动作不能满那要怎样打出慢?我会请舞者想像第一次被喜欢的人碰触的感觉?那种青涩的、酸甜又轻盈的感觉,她们会找到对准这首歌的状态,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这段舞。」杨乃璇渴望知道更多听得更多,她听摇滚,听极限,买票听《蝴蝶夫人》,舞蹈系时常要听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是巴赫,最近她开始尝试跟贝多芬做朋友,「尽量什么都听吧,但感觉跟以前听西洋老歌爵士乐的心情不太一样。身为编舞,现在听歌更像搜集资料库,听到喜欢的歌,手机随时一查马上纳入名单,日后排练用。」
爵士女伶美得自在 知道自己是谁
从小在舞蹈班长大,玲珑标致条件好的人杨乃璇看多了,自己站在人堆里与众不同。也许是舞者求生机制,像自己这样比高不足、比瘦不够的舞者能抓什么当浮木? 她在爵士歌手身上终于找到认同。「爵士或灵魂歌手通常不是偶像外貌,但她们在台上这么有自信、这么好看。不过度暴露,只是稍微露出肩膀,穿很美但很朴素的衣服,画一点浓妆,很性感。」并不是因为有胸部、会搔首弄姿就是女人。
她特别研究歌声和动作的连结,舞台上如何表演,怎样用状态带出姿态,这是她对女性形象的希冀典型。「很多现代舞里,女舞者根本没有性别,总是被看作中性,为什么?我希望作品里女性是明确的、知道自己是谁,别的我不懂,恋爱经验倒是有一些,谈恋爱是了解自己最好的途径,所以作品就从恋爱开始谈吧!恋爱里的女人可以表现出一百种温柔,恋爱虽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恋爱是认识世界的途径。」杨乃璇说。
「是那些爵士女歌手让我开始思考这些,她们都很知道自己是谁。」后来杨乃璇才知道,爵士本来并不只是爱情,有时歌词里久候不至的爱人指的是薪水、是毒品,甚至是被剥夺的人权,被压榨的奴工用蓝调纾压解苦。蓝调脱胎出爵士,也换骨成摇滚,每首歌都是时代曲。妮娜.西蒙许多歌曲都在唱族群议题。也许一首歌真能飘洋过海,影响不同肤色的另个人关心公平正义。创作上,杨乃璇感兴趣的主题始终跟「人」有关,她学著对自己宽容,不要过度在乎正义,「公车上看到人插队占位,我真的会冲上去纠正,所以我不太敢太进去很多事,我容易过于偏激;比如教育,我当初是为了当老师才考北艺大的,教了这么多年,我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也有信心当个好老师;但一旦把心放在教育,我就无法编舞了,陷入太深,必须取舍。」访谈中,杨乃璇不经意时常笑叹起时间,年纪变大了应该要……变老了所以不……很多事一天天改变了,该学会的仍没学会。有些事始终不变,对人的本质的好奇,对老歌的喜爱,对爱不后悔。
杨乃璇的最爱歌手
妮娜.西蒙Nina Simone
妮娜.西蒙,本名Eunice Kathleen Waymon,非裔美国歌手、作曲家兼钢琴家,创作及演唱范畴涵括福音歌曲、蓝调、节奏蓝调与灵魂乐,后人尊称「灵魂教母」,影响美国爵士乐。现场表演风格随性且具艺术性,惯用小编制爵士乐队突显她余韵流长独树一格的唱腔,福音美声无缝接轨忧郁蓝调、甚至歌曲中还可以听到欧洲的古典赋格唱法。有点傲慢权威又时而俏皮幽默的现场表演风格,吸引许多观众注意,尤其翻唱知名作曲家乔治.盖西文作品〈I Loves You, Porgy〉为众人所知,甚至成为少数打进销售排行榜前四十名的爵士歌手。
年少时她曾获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入学许可,因学费不足作罢;后来申请寇蒂斯音乐学校被拒,她认为是肤色缘故。长期关注种族平权及社会议题的她,长期为不平等发声,〈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Blacklash Blue〉、〈Mississippi Goddam〉、〈I Wish I Knew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Free〉等作品皆聚焦于黑人人权议题。她对于被称作爵士歌手颇有微词,曾说「爵士乐是白人的用词,我说我的音乐叫黑色古典乐。」权威又幽默且立场鲜明的表演风格令人又爱又恨。曾为越战拒绝缴税因此辗转移居各国,一九九三年定居法国南部。近年由于如○○七、《绅士密令》等多部电影选用她的歌而为年轻世代熟知,著有自传《我对你下了些魔法》I Put a Spell on You,于二○○三年病逝法国。(陶维均)
史黛西.肯特Stacey Kent
史黛西.肯特生于美国纽泽西,求学时原本主修文学,想当一位诗人却在英国游学时认识现任老公、中音萨克斯风手Jim Tomlinson,从此开展爵士生涯。毕业於伦敦市政厅音乐学院,从丽池饭店唱到SOHO区酒吧,清新诚挚的歌声演绎或经典名曲或自己创作,无论传统民谣、圣诞歌曲或Bassa Nova,都游刃有余用轻爵士曲风贯穿全辑,一出道便颇受瞩目,快速累积大量歌迷。
专辑包括Close Your Eyes、The Tender Trap、Breakfast On The Morning Tram皆颇受好评。曾赢得二○○一年的英国爵士音乐奖和○二年BBC爵士音乐最佳歌手奖;亦曾获得法国金唱片奖等殊荣,甚至以爵士歌手之姿获得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曾受导演克林.伊斯威特、史密斯飞船主唱史蒂夫.泰勒、脱口秀名嘴大卫.佛洛斯特等名人公开赞许;布克奖得主、作家石黑一雄也将她的专辑排入荒岛唱片名单:「根植于摇摆音乐的传统又同时能表达现代男女在这令人困惑的残缺世界中,所有的渴望、破碎和梦想。」除了发行专辑及现场演唱,她也曾客串演出伊恩.麦克林一九九五年的《理查三世》电影版,亦曾来台参加两厅院国际爵士音乐节演出。(陶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