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至九月举办的「新加坡国际艺术节」,邀请到曾为雅典奥运执导开幕式的希腊编舞家迪米特里・帕派约安努作品Still Life,舞作以希腊神话中薛西弗斯被诅咒推石上山终日徒劳的故事为本,视觉艺术背景的编舞家如创作雕塑,舞台上每一瞬间的意象创造,皆精雕细琢,以复合身体的肢解、拼接、延伸,创造出蒙太奇的视觉幻象,带有神话般的超现实色彩。
一片混沌、凝滞的云层,如雾霾悬浮、笼罩整个舞台上方,一名男人像耶稣背负十字架,驮著一堵高墙从黑暗处缓行而出,墙面石块剥落发出巨大声响,尘土飞扬。男人试图对抗、征服那堵石墙,然而石墙时而如怪兽般,从裂缝张开大嘴,几乎要吞噬男人的身体,时而像是女性产道,生出头、脚、手等不同部位,与男人的身体拼接。这是希腊编舞家迪米特里・帕派约安努(Dimitris Papaioannou)在今年的新加坡国际艺术节(8/11~9/17)上演,灵感来自薛西弗斯(Sisyphus)神话的舞作Still Life。
以画家的眼光观看世界
Still Life并非帕派约安努第一部以希腊神话为本的作品,一九九三年,他编创的舞剧《米蒂亚》便运用当代语汇重述古老的悲剧故事,赢得票房与艺术上的极大成功。更广为人知的是,他在二○○四年担任雅典奥运开闭幕的导演,完美地将古希腊文化、神话、建筑、壁画、雕塑等元素,融合科技和人性,如画卷般展示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成为近十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奥运开幕大秀。去年,他为亚塞拜然(Azerbaijan)首都巴库(Baku)登场的第一届「欧洲运动会」(European Games)打造开幕仪式,影片更在网路上疯传。
视觉艺术出身的帕派约安努,创作涵盖舞蹈、剧场及歌剧等范畴,他的作品通过身体、舞台装置、物件所精心营造的画面,宛如一场动态的绘画,不断带给观者感官的刺激与惊奇。他自陈是以画家的眼光观看世界:「在舞台上,比在任何一块画布上画得还要更好。」他认为,唯有能够客观看待色彩与形廓,才能从固有的情感与知识的藩篱中解放出来,「打开双眼,想像力才能释放现实,无限可能因此而敞开。」
作品展现古希腊身体美学
古希腊文化渗透在帕派约安努的创作中,男性塑像(kouros)构成他的身体审美观,他就像是一个雕塑家,舞台上每一瞬间的意象创造,皆精雕细琢。Still Life具体而微地呼应他的剧场美学:手脚长在奇怪部位的男人,女人的头接在身穿西装的男人身上,拥有四只脚的女人……复合身体的肢解、拼接、延伸,创造出蒙太奇的视觉幻象,带有神话般的超现实色彩。动作的编排、舞者的移动,皆为了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定格图像而存在。
舞作中,表演者与物件产生奇异的组合与互动,一个人双臂抱著一堆石头遮挡视线,跌跌撞撞地向前,石头纷纷掉落,他接住了最后一块。一名表演者将长梯当拐杖,如踩高跷般走过舞台,另一名表演者用铲子挪动自己的脚。还有一名表演者把砖砌成了阶梯,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往上走。一名表演者举著长竿,翻搅著云层如同风暴。四个演出者用头部顶著一张桌子,维持平衡,从舞台上走至观众席前方。
善用媒材创造末日景象
帕派约安努对于材质的使用十分敏锐,他善于利用媒材特性,经营简约却有效的象征。Still Life处处可见自然与人工的对比,例如由塑胶布与烟雾制造而成天空,压克力透明片呈现飓风的效果,石墙是泡棉与黏土加工的软雕塑。八十分钟的演出并无音乐,而是现场声响透过收音放大。帕派约安努创造了一幅末日景象,贫瘠的大地,努力之无用,工作因而显得荒谬,让人反思文明过度发展,环境被破坏殆尽的全球危机。
神话中,薛西弗斯因为触犯天条,被处罚必须推一块大石头上山,但这是一个诅咒,当巨石被推上山顶的刹那,必然轰隆滚下山底,于是薛西弗斯必须回去从头推动它,承受这日复一日、徒劳无功的苦果。法国哲学家卡缪(Albert Camus)重新解读这则神话,将现代社会劳动阶级的处境比作薛西弗斯所受到的惩罚。帕派约安努援引卡缪存在主义式的观点,隐然诉说,当今的希腊也面临不异的窘境,脚步踉跄地推动债务这颗巨石。
另类策展挑战星洲品味
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由知名导演王景生催生,今年迈入第三届,以「潜力」(Potentialities)为题,重点节目除帕派约安努的Still Life,尚包括瑞士导演米罗.劳(Milo Rau)的《五个小故事》Five Easy Pieces,埃及导演阿塔尔 (Ahmed El Attar)的《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加拿大导演罗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的独角戏《拼贴哈姆雷特》Hamlet l Collage,比尔・提.琼斯(Bill T. Jones)的Making and Doing,以及王景生改编日本剧作家野田秀树的《理查三代目》等。艺术节挑选的节目风格另类,挑战当地保守的观赏品味,也为新加坡的表演艺术生态带来不小冲击。